新型隔代亲子教育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教师:开展互动活动,增进两代父母的沟通
  隔代教育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剧烈的社会竞争让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父母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而老一辈父母没有了工作和生活的拖累,身体素质也还算强壮,于是,四个老人照看一个孩子似乎就成为必然。
  但是,隔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两代父母育儿观念不同。老一辈父母具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而年轻父母的育儿方法多来源于网络和书籍,在他们看来,老一辈父母的某些传统教育经验缺乏科学依据。教育观念的不同,让两代父母之间有了不和谐因素,家庭矛盾随即产生。其实,老一辈父母抚育孙辈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身上的,孙辈是子女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照看孩子就不能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随意,生怕对年轻父母无法交代,有时会感到进退两难。
  要消除这种矛盾,需要两代父母的沟通,互相学习借鉴。现在,有些亲子机构针对隔代教育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开设了关于“孙辈教育”的爷爷奶奶培训班,让老一辈父母进行学习。我觉得,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结果事倍功半。因为每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多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祖辈们在一起交流、分享抚育孙辈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启发,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在小组里他们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让两代父母一起参加各种小组活动或游戏,共同分享活动的感受,增进两代父母的沟通和理解,争取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这样做,隔代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年輕爸爸:取长补短,隔代教育我看行
  当下年轻父母工作忙,活动多,由老人管养第三代的现象很普遍,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随之体现出来。其实,隔代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这不但“解放”了年轻人,也为老年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教育方法不统一,老人关注的是孩子的饮食健康和安全问题,认为开心就好;年轻人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教育问题,认为创造环境进行适时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抚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忙碌,不能作为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借口,所以父母不管多么忙,都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能完全把对孩子的教养权交给老人。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因生活阅历的不同,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但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取长补短,及时指出老人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当之处,并发挥老人有耐心、有经验的长处,特别是要多和老人沟通,以平等、请教的语气和老人探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这样老人会乐于接受的。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媒体人士:从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入手
  有个童趣小片段:小朋友宝宝和贝贝一起玩,为了争小飞机,宝宝生气、哭闹;而贝贝,拿起小汽车,先是作玩得入迷状,然后劝宝宝说:“宝宝哥你先玩吧,这个小汽车可好玩了。”果然,成功哄好了哭闹的宝宝,说服他选择了小汽车,而贝贝也聪明地得到了自己真想要的小飞机。
  此事例反映出的是孩子情商的问题。宝宝和贝贝处理问题能力的高下之分,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才3岁的贝贝从1岁起就进了亲子中心,自然学到不少小才艺小知识,更学到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经验和沟通的能力。而今年4岁半的宝宝,没进过亲子早教中心,父母上班就由爷爷奶奶给看着,今年才刚上幼儿园。他表现得比较自我中心和情绪化,也在情理之中。
  情商的早期培养,也只有把孩子放在人群里,在和其他孩子以及与家长、老师的交往互动中,才能更好地因得到锻炼而收到实效。在中国人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忙看孩子非常之普遍。这就使得祖辈一代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育儿知识、亲子理念成为非常重要乃至不可或缺。
  幼儿教师:让亲子教育、家庭教养这两颗心共同跳动
  对于“隔代教育”,很多人都颇有微词。其实我觉得教育得好与坏,并不在于孩子由谁带,而在于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很多人不赞成“隔代教育”,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文化教育背景的差异导致的教育思想差异、重养轻教的教育方法、孩子对老人行为方式的模仿性以及“隔代亲”对父母的心理伤害等。孩子个体上的巨大差异可能让每个家长感慨教育的复杂性,更是给“隔代教育”泼了盆冰凉的水,其实,这,跟人无关,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否科学有关。
  教育有共性,那就是科学。“把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送到家长手中”是儿童教育的宗旨,这里的家长不应也不能只限定为父母,还应包括爷爷奶奶。我们生活的环境在变化,我们的育子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获得科学理念的途径很多,可以从书本学,也可以向别人学习借鉴。对于孩子,“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接受合适的教育”是他们不断成长的阶梯。所以父母要与上一代适时沟通,双方更要与孩子及时沟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变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人把早教机构、幼儿园的“亲子教育”和家庭中的“隔代教育”比喻成两颗“心”,只有他们合二为一地一起跳动,孩子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所以,爷爷奶奶辈也好,爸爸妈妈辈也好,只要能及时认识不足、提升自己,学会交流、保持一致,孩子一定能在家庭教育里收获人生最有质量的精神财富。
  (摘自《法制与社会》)
其他文献
关键词 教科书,教師教学用书,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3-0035-05  对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来说,“教师教学用书”是仅次于历史教科书的重要教学资源,早已是人手一册,人人必用。一般认为,“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第一,揭示编写意图,剖析全书和各课的结构、内容等,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第二,提出教学建议,供教师参考。第三,提供
关键词:新情境,文科班教学,戊戌变法,考试范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7-0008-05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反映“教的没考,考的没教”,特别是近年,情境题已成为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形态,浩瀚的史料为命题创设新情境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也预示了试题可能到达的深度与广度。学生的反映很真实,“教的没考”指围绕教材知识的复习,无微不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01-0028-07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3的第16课,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思想”共同构筑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知识脉络,而思想解放运动发展至新文化运动阶段,其注重反思的特点尤为明显。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
关键词乔治三世,伯克,《法国革命论》,托利-保守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1-0012-05   辉格党的一党寡头统治,从1714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因乔治三世即位而中断。这就再次表明,政党的命运和党派政治思想的强弱,与王位更替密切联系在一起。   乔治三世在位前期,即从1760年至1782年,英国工业革命逐步启动,政治上却出现倒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新高考,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7-0031-06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变化是永恒的,但也存在某一阶段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这种稳定是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平衡一旦被打破,各种力量就开始进行新的较量,直至找到更加合理的力量对比以实现新
围绕学、政、教分析晚清中国的知识转型,大致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基本线索:其一,“教”与“学”之结合构成来华西人“援西入中”的基调,区分“西教”与“西学”,相应成为晚清接纳近代知识的重要一环;其二,“政”与“艺”的变奏映射出中国本土对新知的接引,方向多所调整,内涵不断拓展;其三,“学”从“器”“技”“艺”“术”的定位中被拯救出来,并在“普遍性”与“现代性”的论述中奠定其地位。内中所展示的“变奏”,即是“
美丽的新娘  那个曾经的女孩,白白的,天生一种孤傲高贵的气质,眼睛大大的,在一群同学之间分外打眼。  她不是我的同班同学,而是我好友的同班同学,她们两个,家里条件都好,从小就学的钢琴,因此,她们考到艺术学院,是深造钢琴的。而我能来到这里上学,纯粹是偶然,命运使然,我结识了小兵。  她们两个是那批校友里比较能瞧得起我的,说实话,我跟她们都没有相同的背景。我习惯了蹭她们的饭,习惯了抢她们的衣服穿。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学评价,系统建模,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23-0032-05   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持续关注。从国际上看,各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大体涉及“人格构成及其发展”“学力模型”和“学校愿景”等三大领域,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与通讯能力、公民素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①而在国内,自党的十
关键词:史料教学,核心素养,目标达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5-0017-07  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问世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对此,不少学者、老师纷纷撰文阐述各自的看法。从已发表的论文来看,学者们的探讨大多未能超越传统学科教学论研究的范畴。这里笔者试从课程的视角,结合教学设计的要求,谈谈自
瓦连京确信父亲是不爱自己的,从他摇摇晃晃能在屋子里走路开始就感受到这点。  有几回他被长他3岁的哥哥推倒,躺在地上嚎哭起来。高大威猛像乌拉山般雄壮的父亲正坐在那里抽纸烟,只扭头看了一眼,轻声道:“瓦利亚,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  瓦连京还是觉得委屈,他需要有人拉他一把,搂在怀里安抚几句。正准备晚餐的母亲在围裙上擦着手走过来,蹲下身子,满脸笑意:“瓦利亚,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听爸爸的话。”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