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以黄飞鸿为代表的武术名片,佛山近年来又以“坚守制造业”的标签为人所知—在2015年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后,佛山成了全国唯一一座“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
开启这座城市试点的通行证,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良好互动,各有所长,各得其所。“转型升级”要顺势而为、有所突围,考验的是城市“营造”商业环境的能力。在这轮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改革中,政府给予了企业充分的自由度,而企业求变的本能也驱使着变革的发生。
10月24日,习近平在广东调研时提及,“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前途不可限量”。11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进一步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而理解“佛山制造”的突围路径,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制造”的未来,更及时地激励产业发展。
小微企业的成长路径
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佛山,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根植性强。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帮助佛山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从客观条件分析,在佛山开展转型试点有其迫切性。目前,市内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38%,国际上认为30%已经是警戒线,因而土地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只有在存量上进行更新和换代,才能为发展储备后劲。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面临新一轮冲击,中小微企业力薄而不势单,其集聚的特点形成了改革的抓手。
9月28日,在佛山市禅城区“东成立亿”产业园B3栋8楼的办公室里,展开了这样一场业务讨论:智维佳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刘慧林,希望改造出速度更快的激光切割机以配合产能升级,现有的设备中只配备了1个激光头,他期望增加到8个。这样的技术要求并不低,不过在场的另一家企业恰好是激光打标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商,他们马上就产生了对接合作的意愿。
这是成立于2015年的莱拓科技。公司总工程师丘万兴告诉《南风窗》记者,公司规模并不大,是一个20人以下的团队,但是优势在于设备研发的周期短,可以快速回应客户的需求。比如像智维佳这样具有成长潜力的小企业,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双方得以快速实现对接。“大企业固然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决策时间长,小企业等不及,我们的优势正在这里,基本在一个月以内就能帮助客户解决需求。”
目前困扰企业的问题大多类似,比如工人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丘万兴分析说:“其实客户的要求并不高,如果每小时能比以前多生产一倍的商品,或者每个流程减少1到2个工人,竞争力可以变得很强。”目前,激光打标的应用几乎可以涉及各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莱拓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帮助了包括汽车零部件、门窗、食品包装等行业的企业提高产能。
像莱拓这样灵活性强的企业还有很多,其所在的力合(佛山)科技园位于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区,集结了一批创新性极强的企业。它们中的多数,成为了其他小微企业融入智能制造浪潮的桥梁。
佛山市技术创新协会秘书长黄志海向《南风窗》记者表示:“佛山的中小企业响应速度很快,看准的东西就会尽全力去做。”企业从“小”变“大”并非单打独斗可以完成,需要依靠良好的产业集群和氛围,在这点上佛山的小微企业能做到“相互理解”,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生命力。
2018年上半年,“佛十条”等政策已为企业减负超过280亿元,平均一天为企业降成本1.5亿元。
管理的边界
同在高新区开辟天地的,还有轻子精密测控技术的总经理朱自明。专注于纳米材料研究的他,看重的是佛山完备的产业集群。“在广东的研究院不少,但是佛山机械制造业发达,产业配套齐全,比如,如果我需要制造钣金磨具,周围随便找一家工厂就能做出来了。”
在企业迅猛生长的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打拼,政府适时的扶持也很重要。在公司创立的第二年,朱自明凭借静电纺丝微纳3D打印装备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成功申请了佛山科技创新团队的名额,总共获得来自政府1500万元的资助。
了解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不难发现,领导者的眼光和定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合适的土壤。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张燕生在《中国未来:佛山模式》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易为人所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地理位置对于地方政府起到的推动作用—佛山与北京相距甚远,本是不利于与中央及时沟通的因素,但是由此倒逼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创新并总结经验。
在谈到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工时,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海英告诉记者:“在转型升级中肯定还是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只是引导的角色。”
在试点开展前,佛山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家信心不足”,而这也是国内众多经济发达城市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显得尤为重要。张海英介绍说,主要有六大举措对标: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补短板、搭平台和优环境。总而言之,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服务型职能。
2017年,佛山市出台了旨在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佛十条”,包括设立5亿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搭建市级扶持资金申报服务平台、出台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方案等多项措施。成果很快显现,2018年上半年,“佛十条”等政策已为企业减负超过280亿元,平均一天为企业降成本1.5亿元。
2018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在不断变更,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时称,相關部门也意识到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时,中小企业容易陷入“信心不足”和“能力不足”。对此,他们一方面保持与中小企业的紧密联系,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另一方面会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例如,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强与商会、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等等。 有为的政府实干高效,这仅是其一。本次受访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类似的观点,那就是相对于“有为”,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无为”—也就是“不干预”。让佛山企业家安心的是,在这里经商,不会发生政府部门“吃拿卡要”的现象。因此,也曾有企业被招商到外地,最后还是选择回来佛山。
“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相对清晰,政府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张海英副局长如此总结道。
有媒体进行过统计,历任的佛山市主要领导,大多拥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任职前曾在企业工作,被称为“企业系”官员。比如现任的佛山市委书记鲁毅,曾经担任深圳市商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这些经历让他们更了解企业发展的规律、更务实,也趋向在具体问题上给予企业更大的自由度。
一场低调的变革
在一个较为成熟的商业社会中,政府、企业各自明确自身的角色,会反过来给予企业更多的信心和精力专注于术业上的突破。政府职能在向服务型转变,企业往更高附加值方向升级,这样的良性循环已经在佛山显现。
“企业要发展,其实不外乎解决两个问题。”黄志海秘书长向记者分析道,第一个是离开的困难,第二是进入的困难;前者可以理解为脱胎于国企后的发展问题,后者则是方向的选择问题。
这两个难题,佛山恒力泰机械公司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陈添告诉记者,“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是“升级”两字更重。2006年,恒力泰从国有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但老国企的基础没有成为包袱,副总经理冯瑞阳这样来比喻企业的承继:“我们不是把整条船都砍掉,这样传承就没有了。我们在做的,是每天都在换一些新的木板上去。”
在佛山,家电、陶瓷、纺织、服装、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70%左右,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恒力泰沿袭了原有陶瓷机械装备的制造根基,专注于YP系列液压自动压砖机的研发,2017年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走在其生产车间,一台台压机犹如庞然大物,但正是它们改变了多个领域里国内企业需要进口机器的空白。比如YPR2500耐火砖自动液压机,达到了最大压制力2500吨的关键指标,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媲美德国莱斯公司的产品,而在价格上还不到其二分之一。
产业转型,装备先行。在佛山,家电、陶瓷、纺织、服装、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70%左右,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处在产业链如此紧凑的陶瓷产业环境中,设备的升级无疑能推动下游建陶产品的结构性调整。
同时也不能忽视,企业的聚集不免会带来恶性竞争的负面效应,解决之道是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在细分市场取得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佛山市有近200个全国行业“单打冠军”,其中相当部分为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陶瓷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浓缩了佛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侧面。2011年,佛山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产业集聚区。历史悠久的陶瓷生产,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滚滚的直排浓烟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环境污染。
“清洁生产”和企业发展,往往面临着矛盾,但是沿用旧有的生产方式已经无力抵抗高昂的成本。直面这样的阵痛,是企业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必经之路。
2005年,蒙娜丽莎瓷砖率先响应南海区政府的号召,自筹了750万的资金,开始对喷雾塔进行环保治理。公司董事张旗康告诉记者,当同行都在把资源投入下一轮产能扩张时,蒙娜丽莎投入的则是环境治理。因为企业在发展战略上没有走成本领先的路径,而是奉行价值创新的战略,十一年前便开展了对传统瓷砖的薄型化和减量化研究。陶瓷越薄,意味着原材料利用率越高,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这样的策略没有让企业在大浪淘沙中被埋没。2017年,已经成长为领军企业的蒙娜丽莎,在深交所敲钟上市。2018年,蒙娜丽莎集团连续第三年获得环保绿牌,成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内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
如今,其发展历程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佛山通过提供鲜活的案例经验,树立企業典型,鼓励大企业为小企业升级提供引导和解决方案,推动“佛山制造”往愈加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跃升。
在佛山,转型升级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这是一场低调的变革,等候着未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