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有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坑槽、沉陷等,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新建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对公路维护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以上几种常见病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在设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一、绪论
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而的里程量,而降低路而标准,在这方面应进行科学的比较,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不到1年,大面积返工,许多高速公路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原因何在?一方而是为了省钱用国产沥青替代进 口沥青,另一方面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应计算一下是一次到位好,还是为了节省点钱多修几公用路好,从综合效益来年,由于节省资金造成的路面破坏远比多修几公用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此外,在设计方面也应用一些大胆的探讨,如减薄沥青面层;增厚基层或底基层,比如采用4-6cm沥青面层,20-25cm水泥砼或者是15-20cm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形式,其造价比现在普通采用的15cm沥青砼面层,15-20cm水泥稳定碎石的半刚性基础基本相当,这就解决了基层是主要承载层的问题,适应当前交通流量大超重车行驶的交通状况,同时4-6cm厚沥青面层可以做成开级配的中粒式沥青砼,这种设计形式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优质沥青用量减少,仅仅是面层用4-6cm沥青砼,缓解了国内优质沥青供不应求的矛盾;
二是由于基层采用的水泥砼或沥青稳定碎石是水稳材料不怕雨水浸入,因此,即使在雨天不会因为路面过多积水影响行车(排水分成路面纵横坡排水,面层渗水)。
三是消除了沥青泛油、车辙等一系列病害;
四是由于开级配中沥青砼具有良好的抗滑性。
二、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近两年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公路的建成并投入运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对新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问题、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等几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们互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际上是在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互相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直接与大气接触,除承受交通荷载外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致使表面服务性能缉拿工地,影响正常运营。调研组的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
三、路面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
我国现行规范中可供设计人员选择的结构单一,而且级配范围较宽,如 AC、AK结构都具有很强的优缺点:AC结构具有良好的密水性,但表面较细,抗滑指标难以保证,而且矿料组成中往往是粗骨料悬浮于细集料之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材料重分配,因此容易出现车辙现象;AK结构具有很好的骨架,抗车辙能力强,粗糙的表面满足了抗滑要求,但空隙率偏大,透水严重,这是造成近几年水损破坏普遍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现场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在8%—13%时,沥青混合料产生水损坏的可能性最大。在我国现行规范中沥青混凝上混合料的空隙率为4%—10%,与之比较接近,而且施工中压实度低值要求95%,容易造成水损坏。这是因为两天之后,沥青路面在饱水状态下承受重载车辆冲击与动水压力的反复作用,沥青膜与矿料渐渐剥离,形成松散的凹坑,若不及时予以修补,极易发展扩大成坑槽,造成更大的损坏。这在南方雨水较多的尤其严重。另外,设计规范中该的设计车辆荷载于实际车辆荷载不相符,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难以承受当前交通运输重车多、超载严重的交通状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仍出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高速公路许多方面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一些标准和规范仍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就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出现了所谓“合理的病害”。针对规范滞后于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为防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现象,各省都在路面结构方面进行研究,但现行相关规范的修改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不符合其应有的严肃地位。
四、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如某二级公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方面却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晾晒法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不得不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变更,远运借土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加费用数百万元。现该沥青路面(特别是挖方路段)破坏较为严重,已经过多次修补。这个问题说明在路面设计时正确区划路基干湿类型非常重要。
4.1科研方面
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科研工作的相对滞后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破坏的原因之一。
4.2外界因素的影响
4.2.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单靠交通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4.2.2气候因素也是造成高速公路出现车辙和推移的原因。
4.2.3人为因素交通事故及车辆漏油交通事故及车辆漏油、千斤顶引起的路面破坏。
四、结束语:
总之,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或是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病因分析使自己更加了解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的重点所在,为了更好的处理好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书本和规范,感觉真是受益非浅.在充实自己知识的同时也见识了好多新型的东西,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才智,所以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只要我国从事公路的技术人员都在为以上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会早日得以解决的。
作者简介:李浩 男(1973、04、10—)山西榆社人 工程师 2005年1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学公路工程专业本科,地址: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76号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4.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 北京: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一、绪论
高等级公路在选材方面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路面结构层承载能力应适应当前和在设计年限内交通发展的需要,不能片面追求路而的里程量,而降低路而标准,在这方面应进行科学的比较,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不到1年,大面积返工,许多高速公路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原因何在?一方而是为了省钱用国产沥青替代进 口沥青,另一方面结构层的设计偏薄,路面基层底基层满足不了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应计算一下是一次到位好,还是为了节省点钱多修几公用路好,从综合效益来年,由于节省资金造成的路面破坏远比多修几公用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得多。此外,在设计方面也应用一些大胆的探讨,如减薄沥青面层;增厚基层或底基层,比如采用4-6cm沥青面层,20-25cm水泥砼或者是15-20cm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形式,其造价比现在普通采用的15cm沥青砼面层,15-20cm水泥稳定碎石的半刚性基础基本相当,这就解决了基层是主要承载层的问题,适应当前交通流量大超重车行驶的交通状况,同时4-6cm厚沥青面层可以做成开级配的中粒式沥青砼,这种设计形式有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优质沥青用量减少,仅仅是面层用4-6cm沥青砼,缓解了国内优质沥青供不应求的矛盾;
二是由于基层采用的水泥砼或沥青稳定碎石是水稳材料不怕雨水浸入,因此,即使在雨天不会因为路面过多积水影响行车(排水分成路面纵横坡排水,面层渗水)。
三是消除了沥青泛油、车辙等一系列病害;
四是由于开级配中沥青砼具有良好的抗滑性。
二、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近两年为了拉动经济发展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公路的建成并投入运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瀝青路面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对新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问题、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等几个方面。下面就以上几种最常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们互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际上是在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互相兼顾。当然为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还可以考虑以下两个途径:第一是改善矿料级配,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第二是改善沥青结合料,采用改性沥青。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直接与大气接触,除承受交通荷载外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损坏现象,致使表面服务性能缉拿工地,影响正常运营。调研组的总结分析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
三、路面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
我国现行规范中可供设计人员选择的结构单一,而且级配范围较宽,如 AC、AK结构都具有很强的优缺点:AC结构具有良好的密水性,但表面较细,抗滑指标难以保证,而且矿料组成中往往是粗骨料悬浮于细集料之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材料重分配,因此容易出现车辙现象;AK结构具有很好的骨架,抗车辙能力强,粗糙的表面满足了抗滑要求,但空隙率偏大,透水严重,这是造成近几年水损破坏普遍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现场铺筑的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在8%—13%时,沥青混合料产生水损坏的可能性最大。在我国现行规范中沥青混凝上混合料的空隙率为4%—10%,与之比较接近,而且施工中压实度低值要求95%,容易造成水损坏。这是因为两天之后,沥青路面在饱水状态下承受重载车辆冲击与动水压力的反复作用,沥青膜与矿料渐渐剥离,形成松散的凹坑,若不及时予以修补,极易发展扩大成坑槽,造成更大的损坏。这在南方雨水较多的尤其严重。另外,设计规范中该的设计车辆荷载于实际车辆荷载不相符,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难以承受当前交通运输重车多、超载严重的交通状况。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仍出在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高速公路许多方面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一些标准和规范仍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就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出现了所谓“合理的病害”。针对规范滞后于当前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为防止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现象,各省都在路面结构方面进行研究,但现行相关规范的修改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不符合其应有的严肃地位。
四、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如某二级公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方面却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晾晒法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不得不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变更,远运借土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加费用数百万元。现该沥青路面(特别是挖方路段)破坏较为严重,已经过多次修补。这个问题说明在路面设计时正确区划路基干湿类型非常重要。
4.1科研方面
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科研工作的相对滞后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运营期间出现早期破坏的原因之一。
4.2外界因素的影响
4.2.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货车今天能够量增长非常快,某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超载严重,甚至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超载严重是造成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单靠交通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4.2.2气候因素也是造成高速公路出现车辙和推移的原因。
4.2.3人为因素交通事故及车辆漏油交通事故及车辆漏油、千斤顶引起的路面破坏。
四、结束语:
总之,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或是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规范施工,尽量在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投资效益。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病因分析使自己更加了解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的重点所在,为了更好的处理好沥青路面出现的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书本和规范,感觉真是受益非浅.在充实自己知识的同时也见识了好多新型的东西,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才智,所以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只要我国从事公路的技术人员都在为以上共同努力,相信这些问题会早日得以解决的。
作者简介:李浩 男(1973、04、10—)山西榆社人 工程师 2005年1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学公路工程专业本科,地址: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76号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4.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JTJ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6]沙庆林,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M]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