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学前衔接,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强调亲子共读,这是一个亮点。文章指出,应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与家长、学生构建共同体,利用微信和课外读书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部编教材;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即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国家教育部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教材内容更能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学前衔接,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强调亲子共读,这是一个亮点。语文教学从以前的课内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课堂上所教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统一起来。如何利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呢?在教学中笔者与家长、学生构建共同体,利用微信和课外读书分享等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美国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过:“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邻居、老师、图书馆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一起读”,大人就是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让小孩子身边的大人参与到阅读中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语文老师的任务首先是在课内唤醒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故事引路,激发阅读的愿望
统编教材总编辑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有力?他鼓励“海量阅读”,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识字量不多,大部分同学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唯有在大人的帮助下“似懂非懂”地读一些绘本或注音读物,例如儿歌、童话、成语故事等。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常以故事的形式学习,再加上识字量有限,所以听故事比读故事的兴趣大。一开始时,笔者在每节语文课上课前都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每次讲完后都会向学生提一两个与故事有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愿望。
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笔者在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后,还会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时会利用有关的图片加以吸引,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探求课外的那些美丽的故事。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了《小蜗牛》之后,笔者向学生推荐: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其中《听昆虫讲故事》里还有其他小动物的故事,大家可以买也可以到图书馆借来读一读,下星期我们一起分享小动物的故事。
二、利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浓,要不断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才能激活他们的“阅读期待”。笔者有时会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读故事,当读到故事的高潮时,以下课为由停下了,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剩下的内容,第二天请学生把剩下的故事读给全班同学听。运用“卖关子”策略,在学生兴奋时找个借口停下,吊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充分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亲子阅读,构建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组成。笔者在一年级第一次的家长会上提议家长们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哪怕是一本也好。以带孩子去书店作为亲子活动之一,让孩子徜徉在书海里,沐浴在书香中,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在家长会上,笔者首先向家长阐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然后分期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书目。如九月到十月推荐绘本《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蚯蚓的日记》《克里克塔》《南瓜汤》《月亮的秘密》《我妈妈》等。十一月到十二月推荐《中华经典素读教程》《365夜故事》等。接着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大人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大人听、大人和孩子分角色读、表演故事中的某一个精彩之处。最后提醒家长在和孩子阅读时不要太注重道理的说教,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鼓励孩子每天坚持20分钟阅读,帮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坚持阅读,让孩子每天阅读后简单写下自己的收獲。如下表:
每到周六、日全班开展“朗读者”读故事分享会。家长每周分批把读故事的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上分享。老师和同学在微信群上一起讨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多个读书小组,组内成员定期进行图书漂流交换活动。定期分享交流读书成长记录,评选“优秀朗读者”。在亲子阅读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快乐,学生阅读习惯也能在家长的督促下逐渐养成。
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乐于读书、自愿读书。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笔者就结合“和大人一起读”,把课内外结合起来,从学生喜爱阅读童书入手,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O篇。”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一年级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因为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快乐,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部编教材;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即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国家教育部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教材内容更能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学前衔接,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强调亲子共读,这是一个亮点。语文教学从以前的课内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课堂上所教的语文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统一起来。如何利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板块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呢?在教学中笔者与家长、学生构建共同体,利用微信和课外读书分享等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美国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过:“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邻居、老师、图书馆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和大人一起读”,大人就是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让小孩子身边的大人参与到阅读中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语文老师的任务首先是在课内唤醒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故事引路,激发阅读的愿望
统编教材总编辑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有力?他鼓励“海量阅读”,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识字量不多,大部分同学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唯有在大人的帮助下“似懂非懂”地读一些绘本或注音读物,例如儿歌、童话、成语故事等。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常以故事的形式学习,再加上识字量有限,所以听故事比读故事的兴趣大。一开始时,笔者在每节语文课上课前都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每次讲完后都会向学生提一两个与故事有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想读故事的愿望。
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生动的故事。在课堂上,笔者在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后,还会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时会利用有关的图片加以吸引,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探求课外的那些美丽的故事。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了《小蜗牛》之后,笔者向学生推荐: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其中《听昆虫讲故事》里还有其他小动物的故事,大家可以买也可以到图书馆借来读一读,下星期我们一起分享小动物的故事。
二、利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浓,要不断运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才能激活他们的“阅读期待”。笔者有时会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读故事,当读到故事的高潮时,以下课为由停下了,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阅读剩下的内容,第二天请学生把剩下的故事读给全班同学听。运用“卖关子”策略,在学生兴奋时找个借口停下,吊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产生想读书的迫切心情,充分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指导亲子阅读,构建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组成。笔者在一年级第一次的家长会上提议家长们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哪怕是一本也好。以带孩子去书店作为亲子活动之一,让孩子徜徉在书海里,沐浴在书香中,这将使孩子一生受益。
在家长会上,笔者首先向家长阐明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的意义,争取家长的配合。然后分期推荐一些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书目。如九月到十月推荐绘本《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蚯蚓的日记》《克里克塔》《南瓜汤》《月亮的秘密》《我妈妈》等。十一月到十二月推荐《中华经典素读教程》《365夜故事》等。接着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的方法:大人读给孩子听、孩子读给大人听、大人和孩子分角色读、表演故事中的某一个精彩之处。最后提醒家长在和孩子阅读时不要太注重道理的说教,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鼓励孩子每天坚持20分钟阅读,帮助孩子形成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坚持阅读,让孩子每天阅读后简单写下自己的收獲。如下表:
每到周六、日全班开展“朗读者”读故事分享会。家长每周分批把读故事的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上分享。老师和同学在微信群上一起讨论,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多个读书小组,组内成员定期进行图书漂流交换活动。定期分享交流读书成长记录,评选“优秀朗读者”。在亲子阅读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快乐,学生阅读习惯也能在家长的督促下逐渐养成。
林语堂先生在谈读书时说:“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自然”应该就是乐于读书、自愿读书。因此,从孩子入学开始,笔者就结合“和大人一起读”,把课内外结合起来,从学生喜爱阅读童书入手,培养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背诵优秀课文6O篇。”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一年级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因为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快乐,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