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和国成立后,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重要外宾纷纷访华,中国领导人也应邀出国访问,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交往十分活跃。在送出大量国礼的同时,中国也相应地收到了大量的宾国国礼。
这些“洋国礼”背后的故事,同样十分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邓小平收到木雕“一把手”
与中国选择国礼时想的差不多,宾国在赠送礼物给中国领导人时,往往也送出最能代表本国文化和工艺水平的礼物。如非州国家赞比亚,素以“铜矿之国”著称,它的铜器闻名遐迩。1974 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赠送了一套铜茶具给毛泽东。
同样的非洲国家乌干达,所送国礼则是另外一风格。1996年,该国总统穆塞韦尼赠送给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国礼,是一座乌木雕长颈鹿群像:5只长颈挺立的鹿相聚一起,脑袋机灵地注视着四周。木雕生动地描绘出长颈鹿的群居生活,反映当地特有的生态文明。
不少非洲国家的铜雕、长鼓等也被誉为国礼,曾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这些礼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堪称无价之宝。
东南亚国家也爱用木雕做国礼,但选题的题材和风格,与非洲国家完全不一样。
“大象之国”泰国,是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之一。1978年11月,应泰国总理邀请,时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對泰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据曾任国宾接待处副处长的吴德广撰文记述,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泰国。时任泰国总理江萨,特赠给邓小平一尊柚木雕“运木大象”。大象是泰国人崇拜的神物,泰国选择它为外交赠品,以示邓小平访泰具有历史意义。
其实,大象是东南亚国家共同的国宝。1960年代,胡志明主席便根据越南的馈赠习俗,赠送了刘少奇主席一尊木雕大象。
在邓小平所收的国礼中,可能要数菲律宾所赠的木雕最有特点。1984年1月菲律宾总统特使、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向时为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赠送了一块木雕,此礼物精雕细刻,构思巧妙,而更特别的是其造型,呈手形座椅,宽53厘米,最高处61厘米。
这件国礼当时引起国际上的广泛猜测。有的说这代表着邓小平是当时中国的实际“一把手”,有的说它象征邓小平把中国人“托”了起来。不论对方赠送时的真实想法如何,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已是世界公认。
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汤加国王图普五世,2008年4月,赠送给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一盏贝壳台灯,礼品别具一格,精致漂亮,极具岛国韵味。
斯大林一高兴赠毛泽东小高轿
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中国所收到的国礼风格中,一般都有“兄弟情深”的感觉。
在共和国成立头几年,中国与苏联互访较多。1950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苏联领导人把一件仿牙雕“斯大林故居”建筑模型送给了毛泽东。
据公开资料,毛泽东首访苏联,苏回赠给毛泽东的礼品共有10种,分别是地毯、“各族人民大团结”(雕刻)、“列宁在装甲车上”、拉链皮包1个、笔记本1套、文艺书1套、莫斯科画册1套、茶杯6个、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章1枚、食品1包。
与毛泽东所送礼物相比,苏联的回礼则相对简单,极不相称,而送给中国代表团随行人员的礼品则更为简单。如时任中央保卫局局长的叶子龙得到的礼品是:画册《莫斯科》1套、手表1只、食品1包。一般人员则赠予1只手表。
官方的礼品甚至没有民间的礼品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一名苏联人将自己收藏的墨尔库格夫 1924年在列宁灵前雕成的“列宁面部像”赠送给毛泽东;而另一位苏联人在一次群众集会上送给毛泽东一个“合金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这些礼品后来被当作苏联人民友好的见证物存放在“国际友谊博物馆”里,而官方的礼品则缺列其中。
惟一的亮点是,1952年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一辆轿车,这大概是毛泽东所得礼物中最贵重的了,也是共和国领导人最需要的交通工具。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毛泽东带大白菜前去莫斯科给斯大林过七十大寿,在生日当天早上, 毛泽东在下榻的党宾别墅,用毛笔在宣纸上,用特大号“毛体”撰写了一副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送这副龙飞凤舞的寿联时,苏联人不懂,中方译员师哲把“东海”“南山”两个典故讲给斯大林听, 斯大林很开心。不久,斯大林给毛泽东以及中共另外三大书记 (最高决策层成员)回了重礼:每人一辆吉斯牌防弹小轿车。
与苏联相比,朝鲜的礼物“情份”更足,显得特别。1990年3月14日至16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朝鲜,这也是江泽民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首访选择朝鲜,关系自然非同寻常,所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自出迎。在江泽民和金日成走下汽车后,劳动党平壤市委书记兼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文善向江泽民总书记赠送了一尊象征朝中友谊的雕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战士紧紧拥抱。
美国赠送周恩来乒乓球拍
在共和国所收国礼中,美国国礼也颇有意义,除了那件著名的、1972年2月克松访华时赠给毛泽东的“瓷塑天鹅”外,周恩来所收到的一副乒乓球拍意义最大,也极有时代感。这副球拍,正面为深蓝色,中心图案为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上面英文意为:和平时代。
1970年代,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正式打开前,曾演绎了一出著名的“乒乓外交”,这个外交的导演是中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所收到的这件礼物,便与这起事件有关。1972年10月,美国商人霍弗为周恩来推动的“乒乓外交”而感动,顿生敬意,赠送了周恩来这件礼物。
这副球拍见证了“乒乓外交”,这是中美关系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时代的记忆。
而欧洲各国送给中国领导的国礼,则喜欢选用图书、美术品,更有文化味。其中不少是仿制艺术史上著名美术品,体现他们保持西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理念。如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回归进行谈判时赠送给共和国领导人的国礼,便是一套精装的莎士比亚文集。国际外交界都知道,撒切尔夫人一般送的国礼,都是自己的签名照,但对中国领导人似乎是个例外。知道邓小平有吸烟的习惯,1982年她还赠送给邓小平一只银烟盒,后来上交了。 据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张健介绍,这件银烟盒实际上是很明快的一件器物,是加长版的,比一般的烟盒长,四周围镶嵌的是米字纹,中间微微隆起,欧洲是喜欢用银器的,它也反映了欧洲银器的传统,这件礼物对喜欢抽烟的邓小平来说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礼物。
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又赠送邓小平一只银铭文圆盘。
这只银铭文圆盘以纯度91%的白银制作而成,通体光亮无饰纹,平底浅沿,依盘沿弧度按顺时针方向刻有一行花体英文,中文意思是:“在这为签署联合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而专程访问北京的重大时刻,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赠送给邓小平。”
每一件国礼的背后都有故事,有的甚至见证了中外关系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上述撒切爾夫人赠送邓小平的银铭文圆盘,这件银盘就是回归的见证物,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两位重要领导人的名字都刻在上边,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法国送给共和国领导人的国礼,同样意义不凡。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交。1973年,乔治·蓬皮杜作为第一个来共和国访问的法国总统,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改善关系的突破口,被称为“震撼世界的外交核爆炸”。到访的蓬皮杜总统,便给毛泽东送了一块壁毯。
毛泽东上交国礼瑞士手表
收到的国礼如何处置?早在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1月10日,中国外交部便制定了“新年及圣诞节收授礼品及祝贺办法”、“收授私人礼物原则及办法”等内部规章,通报各驻外使领馆和“外交部各单位干部”。
这之后,关于送礼和收礼都有统一的制度,有详细的规定,国礼归国家所有,而非被赠送对象个人所有。这一“归公”制度,与共和国老一辈国家领导所立的范儿分不开。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外宾送给中国领导人的礼物均由外交部礼宾司转交,或中南海派人从外交部礼宾司取回。外宾赠送毛泽东的礼品,毛泽东都要造表交公。有一次,瑞士联邦主席送给毛泽东两块金表,工作人员当时把这两块金表给毛泽东看,问他是否留下,毛泽东说:“这种礼品不能要,谁当主席他送给谁,你当主席也会送给你。我是代表人民的,这种礼品不能收,一定要送仓库。”
周恩来对礼品的处理同样极其严格,绝不对会据为己有。据吴德广介绍,周恩来曾指示礼宾司,将外宾送给他的礼品直接上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专门收藏国礼的国际友谊博物馆,就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成立的。周恩来生前曾多次对礼宾司说,要把有纪念意义。价值高的礼品集中起来,选择适当场所陈列展出。
据公开报道,曾任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的鲁培新,在礼宾司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介绍,礼品最早都是由双方国家领导人当面交换,后来演变成事先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一个客厅里摆好礼品,双方的礼宾人员负责交换。此前双方都列有一份制作考究的礼单,每项礼品都列在上面,一目了然。
中方收到礼品后,就给礼品受赠对象电话报告一下,说对方送了一个什么礼品,描述一下大概样子。后来礼品交接手续越来越简化,外国赠送的礼品,礼宾司只有极为简单的记录。比如一个代表团来访,整个接待过程会有一份专门的档案,里边就有礼品这一项,什么礼品送给什么人,不过没有图片。
实际上很多礼品,领导人都没有看过,因为没有时间。
如今,北京国际友谊博物馆里的国礼藏品已达2万件,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每年都会举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展览,展示宾国对中国的友好和敬重。
这些“洋国礼”背后的故事,同样十分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邓小平收到木雕“一把手”
与中国选择国礼时想的差不多,宾国在赠送礼物给中国领导人时,往往也送出最能代表本国文化和工艺水平的礼物。如非州国家赞比亚,素以“铜矿之国”著称,它的铜器闻名遐迩。1974 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赠送了一套铜茶具给毛泽东。
同样的非洲国家乌干达,所送国礼则是另外一风格。1996年,该国总统穆塞韦尼赠送给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国礼,是一座乌木雕长颈鹿群像:5只长颈挺立的鹿相聚一起,脑袋机灵地注视着四周。木雕生动地描绘出长颈鹿的群居生活,反映当地特有的生态文明。
不少非洲国家的铜雕、长鼓等也被誉为国礼,曾赠送给中国国家领导人。这些礼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堪称无价之宝。
东南亚国家也爱用木雕做国礼,但选题的题材和风格,与非洲国家完全不一样。
“大象之国”泰国,是中国传统的友好国家之一。1978年11月,应泰国总理邀请,时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對泰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据曾任国宾接待处副处长的吴德广撰文记述,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泰国。时任泰国总理江萨,特赠给邓小平一尊柚木雕“运木大象”。大象是泰国人崇拜的神物,泰国选择它为外交赠品,以示邓小平访泰具有历史意义。
其实,大象是东南亚国家共同的国宝。1960年代,胡志明主席便根据越南的馈赠习俗,赠送了刘少奇主席一尊木雕大象。
在邓小平所收的国礼中,可能要数菲律宾所赠的木雕最有特点。1984年1月菲律宾总统特使、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向时为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赠送了一块木雕,此礼物精雕细刻,构思巧妙,而更特别的是其造型,呈手形座椅,宽53厘米,最高处61厘米。
这件国礼当时引起国际上的广泛猜测。有的说这代表着邓小平是当时中国的实际“一把手”,有的说它象征邓小平把中国人“托”了起来。不论对方赠送时的真实想法如何,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已是世界公认。
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汤加国王图普五世,2008年4月,赠送给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一盏贝壳台灯,礼品别具一格,精致漂亮,极具岛国韵味。
斯大林一高兴赠毛泽东小高轿
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中国所收到的国礼风格中,一般都有“兄弟情深”的感觉。
在共和国成立头几年,中国与苏联互访较多。1950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后,苏联领导人把一件仿牙雕“斯大林故居”建筑模型送给了毛泽东。
据公开资料,毛泽东首访苏联,苏回赠给毛泽东的礼品共有10种,分别是地毯、“各族人民大团结”(雕刻)、“列宁在装甲车上”、拉链皮包1个、笔记本1套、文艺书1套、莫斯科画册1套、茶杯6个、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章1枚、食品1包。
与毛泽东所送礼物相比,苏联的回礼则相对简单,极不相称,而送给中国代表团随行人员的礼品则更为简单。如时任中央保卫局局长的叶子龙得到的礼品是:画册《莫斯科》1套、手表1只、食品1包。一般人员则赠予1只手表。
官方的礼品甚至没有民间的礼品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一名苏联人将自己收藏的墨尔库格夫 1924年在列宁灵前雕成的“列宁面部像”赠送给毛泽东;而另一位苏联人在一次群众集会上送给毛泽东一个“合金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这些礼品后来被当作苏联人民友好的见证物存放在“国际友谊博物馆”里,而官方的礼品则缺列其中。
惟一的亮点是,1952年斯大林赠送给毛泽东一辆轿车,这大概是毛泽东所得礼物中最贵重的了,也是共和国领导人最需要的交通工具。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当年,毛泽东带大白菜前去莫斯科给斯大林过七十大寿,在生日当天早上, 毛泽东在下榻的党宾别墅,用毛笔在宣纸上,用特大号“毛体”撰写了一副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送这副龙飞凤舞的寿联时,苏联人不懂,中方译员师哲把“东海”“南山”两个典故讲给斯大林听, 斯大林很开心。不久,斯大林给毛泽东以及中共另外三大书记 (最高决策层成员)回了重礼:每人一辆吉斯牌防弹小轿车。
与苏联相比,朝鲜的礼物“情份”更足,显得特别。1990年3月14日至16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朝鲜,这也是江泽民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首访选择朝鲜,关系自然非同寻常,所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亲自出迎。在江泽民和金日成走下汽车后,劳动党平壤市委书记兼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崔文善向江泽民总书记赠送了一尊象征朝中友谊的雕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军战士紧紧拥抱。
美国赠送周恩来乒乓球拍
在共和国所收国礼中,美国国礼也颇有意义,除了那件著名的、1972年2月克松访华时赠给毛泽东的“瓷塑天鹅”外,周恩来所收到的一副乒乓球拍意义最大,也极有时代感。这副球拍,正面为深蓝色,中心图案为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上面英文意为:和平时代。
1970年代,中美两国外交大门正式打开前,曾演绎了一出著名的“乒乓外交”,这个外交的导演是中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所收到的这件礼物,便与这起事件有关。1972年10月,美国商人霍弗为周恩来推动的“乒乓外交”而感动,顿生敬意,赠送了周恩来这件礼物。
这副球拍见证了“乒乓外交”,这是中美关系史乃至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时代的记忆。
而欧洲各国送给中国领导的国礼,则喜欢选用图书、美术品,更有文化味。其中不少是仿制艺术史上著名美术品,体现他们保持西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理念。如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回归进行谈判时赠送给共和国领导人的国礼,便是一套精装的莎士比亚文集。国际外交界都知道,撒切尔夫人一般送的国礼,都是自己的签名照,但对中国领导人似乎是个例外。知道邓小平有吸烟的习惯,1982年她还赠送给邓小平一只银烟盒,后来上交了。 据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张健介绍,这件银烟盒实际上是很明快的一件器物,是加长版的,比一般的烟盒长,四周围镶嵌的是米字纹,中间微微隆起,欧洲是喜欢用银器的,它也反映了欧洲银器的传统,这件礼物对喜欢抽烟的邓小平来说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礼物。
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又赠送邓小平一只银铭文圆盘。
这只银铭文圆盘以纯度91%的白银制作而成,通体光亮无饰纹,平底浅沿,依盘沿弧度按顺时针方向刻有一行花体英文,中文意思是:“在这为签署联合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而专程访问北京的重大时刻,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赠送给邓小平。”
每一件国礼的背后都有故事,有的甚至见证了中外关系的重要历史时刻,如上述撒切爾夫人赠送邓小平的银铭文圆盘,这件银盘就是回归的见证物,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两位重要领导人的名字都刻在上边,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法国送给共和国领导人的国礼,同样意义不凡。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宣布建交。1973年,乔治·蓬皮杜作为第一个来共和国访问的法国总统,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大国改善关系的突破口,被称为“震撼世界的外交核爆炸”。到访的蓬皮杜总统,便给毛泽东送了一块壁毯。
毛泽东上交国礼瑞士手表
收到的国礼如何处置?早在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1月10日,中国外交部便制定了“新年及圣诞节收授礼品及祝贺办法”、“收授私人礼物原则及办法”等内部规章,通报各驻外使领馆和“外交部各单位干部”。
这之后,关于送礼和收礼都有统一的制度,有详细的规定,国礼归国家所有,而非被赠送对象个人所有。这一“归公”制度,与共和国老一辈国家领导所立的范儿分不开。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外宾送给中国领导人的礼物均由外交部礼宾司转交,或中南海派人从外交部礼宾司取回。外宾赠送毛泽东的礼品,毛泽东都要造表交公。有一次,瑞士联邦主席送给毛泽东两块金表,工作人员当时把这两块金表给毛泽东看,问他是否留下,毛泽东说:“这种礼品不能要,谁当主席他送给谁,你当主席也会送给你。我是代表人民的,这种礼品不能收,一定要送仓库。”
周恩来对礼品的处理同样极其严格,绝不对会据为己有。据吴德广介绍,周恩来曾指示礼宾司,将外宾送给他的礼品直接上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专门收藏国礼的国际友谊博物馆,就是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成立的。周恩来生前曾多次对礼宾司说,要把有纪念意义。价值高的礼品集中起来,选择适当场所陈列展出。
据公开报道,曾任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的鲁培新,在礼宾司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介绍,礼品最早都是由双方国家领导人当面交换,后来演变成事先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一个客厅里摆好礼品,双方的礼宾人员负责交换。此前双方都列有一份制作考究的礼单,每项礼品都列在上面,一目了然。
中方收到礼品后,就给礼品受赠对象电话报告一下,说对方送了一个什么礼品,描述一下大概样子。后来礼品交接手续越来越简化,外国赠送的礼品,礼宾司只有极为简单的记录。比如一个代表团来访,整个接待过程会有一份专门的档案,里边就有礼品这一项,什么礼品送给什么人,不过没有图片。
实际上很多礼品,领导人都没有看过,因为没有时间。
如今,北京国际友谊博物馆里的国礼藏品已达2万件,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每年都会举行不同类型的主题展览,展示宾国对中国的友好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