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城市规划需要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通过多个方面的优化调整,提高规划综合效率。生态城市规划是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兼顾生态环保基本需求,做好每个要点把控,排除各类因素带来的影响,为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不仅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化以及健康化发展,更是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做好各要素的合理搭配,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并最大程度上来为生态环境提供保护,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1、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却已经受到各方的重视,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性目的,即以合理的手段来降低各类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为生态环保打好基础,逐渐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向人们创造一个更加便利、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城市规划需要兼顾多方面要求,做到保持内部环境清洁,且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并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持,将各种基础设施建立完备,将生态城市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不断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1]。
2、生态城市规划基本要求
2.1确定生态重要性
所谓生态城市即实现人类与周围生物、非生物的协调发展,各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既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适应,又达到生态保护的效果。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有完整的功能体系作为支持,且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想要达到生态城市规划的效果,就需要确定生态在其中的重要性,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降低破坏量,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2.2成长性与前瞻性
城市规划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点,囊括了众多专业学科,为确保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初期就必须要保证策略制定的前瞻性。尤其是生态城市规划,更是需要保持长远的眼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预留一部分可发展空间,为后续的发展开发提供机会[2]。并且,基于生态要求,城市资源的利用也同样需要保持成长性,延长资源利用的时间,为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2.3确定承载范围
城市规划发展必须要提前确定一个人们生活的承载限度,如果一旦超出最大可承受范围,必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产业结构。完整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污染与排放。②生态承载能力。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到生产生活消耗量与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均衡性。③人口承载力。人口数量是决定城市生态压力的关键因素,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便会导致资源消耗以及资源短缺的压力增大[3]。④环境污染。城市生产生活制造了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够有效处理,将会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造成环境被污染破坏,然后会影响到后续的城市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生态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3.1确定规划设计方向
想要有效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前提是必须要根据发展趋势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本方向,然后对规划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确保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既保证不会损坏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实现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各项基本要素,完成平面规划设计,布置好城市空间轮廓线,提高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且要适当的增加廊道绿化面积,争取营造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态化网络系统。尤其是城市中心公园、绿地广场以及绿化带等,均应采用斑块设计,合理搭配绿植种类和数量,提高城市绿化效果[4]。另外,生态环境还可以与人文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相融合设计,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到生态城市规划之中,提高城市各项要素的丰富性,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产业系统。
3.2湿地系统规划设计
湿地系统一直都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起到自净作用, 即通过土壤、水以及湿生植物等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调节城市气候条件,预防旱涝问题的发生。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不同,但是就现状来看,大部分城市的天然湿地面积均在急剧减少,可以利用的湿地功能性大大降低,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综合发展。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来进行调整优化,提高对建筑、绿地、道路以及水系等要素的研究,使其可以更大程度上来吸纳、蓄渗、缓释雨水,合理控制雨水径流量,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的平衡。比如现在不断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其能够有效预防内涝、水环境污染以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将其与湿地系统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以求可以针对防灾、控污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助力,确保城市水循环效果良好,促进城市生态修复。
3.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系统可以说是城市的框架,其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对后期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极大影响,因此一直都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兼顾生态城市规划要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必须要坚持低碳原则,兼顾前瞻性基本要求,从城市发展趋势出发,明确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大体方案。综合车流量、道路布局以及断面形式等要素分析,择优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佳规划效果,要求既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生态环保的协同发展。 应倡导绿色交通理念,提高公共交通规划的地位,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为生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3.4生态系统改造优化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理念有一部分差异,不仅要满足基础功能,同时还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以及节约资源。因此就需要实施人工干预,在原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来进行改造优化,将其升级成为更加完善且稳定的系统环境。大部分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而遭受破坏,且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快速恢复,采取适宜的人工干预,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且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使其稳定性更高。同时,还需要重视对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持,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从现状出发,确定基本设计原则,找准要点和重点,以人工干预的方式来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最大程度上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妤涵.城市規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213.
[2]马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8):127-128.
[3]葛成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居业,2019(08):25+30.
[4]吴国峰.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J].居业,2019(08):19+21.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破坏,不仅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化以及健康化发展,更是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做好各要素的合理搭配,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并最大程度上来为生态环境提供保护,这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1、生态城市规划概念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却已经受到各方的重视,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性目的,即以合理的手段来降低各类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为生态环保打好基础,逐渐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向人们创造一个更加便利、功能完善的居住环境,城市规划需要兼顾多方面要求,做到保持内部环境清洁,且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并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持,将各种基础设施建立完备,将生态城市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不断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1]。
2、生态城市规划基本要求
2.1确定生态重要性
所谓生态城市即实现人类与周围生物、非生物的协调发展,各要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既做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适应,又达到生态保护的效果。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有完整的功能体系作为支持,且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想要达到生态城市规划的效果,就需要确定生态在其中的重要性,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降低破坏量,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2.2成长性与前瞻性
城市规划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特点,囊括了众多专业学科,为确保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初期就必须要保证策略制定的前瞻性。尤其是生态城市规划,更是需要保持长远的眼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预留一部分可发展空间,为后续的发展开发提供机会[2]。并且,基于生态要求,城市资源的利用也同样需要保持成长性,延长资源利用的时间,为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2.3确定承载范围
城市规划发展必须要提前确定一个人们生活的承载限度,如果一旦超出最大可承受范围,必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产业结构。完整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污染与排放。②生态承载能力。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做到生产生活消耗量与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均衡性。③人口承载力。人口数量是决定城市生态压力的关键因素,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便会导致资源消耗以及资源短缺的压力增大[3]。④环境污染。城市生产生活制造了大量的废弃物,如果不能够有效处理,将会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造成环境被污染破坏,然后会影响到后续的城市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生态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3.1确定规划设计方向
想要有效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前提是必须要根据发展趋势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基本方向,然后对规划设计方案做进一步的细化,确保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既保证不会损坏生态环境,同时又能够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实现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各项基本要素,完成平面规划设计,布置好城市空间轮廓线,提高交通网络规划的科学性,且要适当的增加廊道绿化面积,争取营造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态化网络系统。尤其是城市中心公园、绿地广场以及绿化带等,均应采用斑块设计,合理搭配绿植种类和数量,提高城市绿化效果[4]。另外,生态环境还可以与人文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相融合设计,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到生态城市规划之中,提高城市各项要素的丰富性,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产业系统。
3.2湿地系统规划设计
湿地系统一直都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起到自净作用, 即通过土壤、水以及湿生植物等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调节城市气候条件,预防旱涝问题的发生。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不同,但是就现状来看,大部分城市的天然湿地面积均在急剧减少,可以利用的湿地功能性大大降低,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综合发展。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来进行调整优化,提高对建筑、绿地、道路以及水系等要素的研究,使其可以更大程度上来吸纳、蓄渗、缓释雨水,合理控制雨水径流量,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的平衡。比如现在不断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其能够有效预防内涝、水环境污染以及热岛效应等问题。将其与湿地系统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以求可以针对防灾、控污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助力,确保城市水循环效果良好,促进城市生态修复。
3.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道路交通系统可以说是城市的框架,其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对后期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极大影响,因此一直都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兼顾生态城市规划要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必须要坚持低碳原则,兼顾前瞻性基本要求,从城市发展趋势出发,明确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大体方案。综合车流量、道路布局以及断面形式等要素分析,择优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佳规划效果,要求既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生态环保的协同发展。 应倡导绿色交通理念,提高公共交通规划的地位,大力发展新能源交通工具,为生态城市建设打好基础。
3.4生态系统改造优化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理念有一部分差异,不仅要满足基础功能,同时还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以及节约资源。因此就需要实施人工干预,在原有的生态系统基础上来进行改造优化,将其升级成为更加完善且稳定的系统环境。大部分的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而遭受破坏,且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快速恢复,采取适宜的人工干预,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且对其做更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使其稳定性更高。同时,还需要重视对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持,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率,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从现状出发,确定基本设计原则,找准要点和重点,以人工干预的方式来为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保驾护航,最大程度上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妤涵.城市規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213.
[2]马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J].智能城市,2019,5(18):127-128.
[3]葛成新.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居业,2019(08):25+30.
[4]吴国峰.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J].居业,2019(0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