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收费,敢叫灵武大唱“空城计”

来源 :道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所说的吴忠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南,包括利通区(原吴忠市)、灵武市、青铜峡市、中卫县、中宁县、盐池县、同心县七个市县。1998年10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工程之一的灵吴青(灵武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一级公路奠基开工,1999年9月16日,该路与307国道连接并通车。灵吴青一级公路始于灵武市文化路口,沿原吴灵公路经大古铁路立交桥、灵武崇兴镇、利通区东塔寺乡,接211国道吴忠境段,经青铜峡市中滩乡到小坝红星加油站处接109国道。该路全长28.1公里,路面基宽24米,4车道,工程概算总投资4.1亿元,灵武至吴忠段18.6公里,概算投资1.94亿元。
  灵吴青一级公路的重大意义在于形成以吴忠为轴心,沟通黄河两岸,连接307、109、211国道和姚叶高速公路的交通网络,加强互助联系,构筑以利通区(原吴忠市)为核心,灵武、青铜峡为两翼的经济带,推进经济核心区的发展,增强整体功能和辐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第三产业发展,进而全面推进吴忠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公路修建好了,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可是谁又能想到,一场因建收费站而引发的冲突发生了。本来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理所应当之事,可是灵武市以南约2公里处的崇兴镇中渠村的农民们就是不认这个理儿。
  去年7月。吴忠市交通局在灵吴青公路的灵吴段灵武市南郊中渠村处欲建立收费站,收取过路费,当地农民发现后,前去与施工人员交涉,未果,农民遂阻止施工。当时,收费站的混凝土骨架己经立好,顶部的钢筋架也架设完毕,但群情激愤的农民一哄而上,将已建好的部分破坏,工程从此受阻,双方到发稿时仍未达成协议。
  在事发地点,记者看到尚未建成的收费站只有7根水泥柱绝望地矗在公路中央,柱子前后的路面已坑坑洼洼,使这条原本平坦宽阔的一级公路出现了一个溃疡面,给过往车辆造成很大的不便,同时还埋下了交通事故的隐患。
  记者采访时,中渠村的农民们呼拉拉地围了上来,纷纷讲述阻止收费站施工的理由。农民杨某说:“路都让收费站卡死了,谁还愿意来灵武?这不是让灵武唱空城计吗?”农民们反映,吴忠市交通局在建收费站的前后从未与当地乡镇协商过,“招呼也没有打一个”,工程建设之初大家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直到收费站的模样渐渐显露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当地农民来说,很多人的庄稼地在收费站的北面,而住宅却在收费站的南面,同时这条路又是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如果收费站一旦建成,过往的所有机动车辆都要交费,包括他们用于干农活的三轮“蹦蹦车”和摩托车。
  农民马某大概算了一笔账,中渠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约为3000元,一个开“蹦蹦车”的农民到自家的地里干活,每天来回至少经过收费站4次,一次交费1元,那么一个月就得交费120元,一年就是1400元左右。这么看来,一个农民全年的收入,有一半就交了过路费,这么大的负担,能承受得了吗?
  记者问农民们,如果交通局与大家协商,决定对附近的农户进行过路费减免,大家还会不会再阻止建收费站?农民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起先记者还以为是农民们不相信交通局,怕交通局建好收费站后变卦(的确有部分农民这样想),但后来经过大家的解释,才发现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民们逢一四七的那个“集”(例如每月的1日、4日、7日、11日、14日、17日、21日等都是赶集的日子)。
  灵武的集市是当地多年延续下来的带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大型贸易活动,这一贸易活动对灵武农村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民每逢集市都要汇聚于灵武市,进行各种农产品、农副产品、生活文化用品的交易,农民们各取所需,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农民对集市还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就如中渠村65岁的马老汉所说,“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集一定要赶,多少年了,这是我们的风俗。”然而,收费站所设地点正好是灵吴段崇兴镇、杜木桥乡、郝家桥乡、郭家桥乡灵武所辖4个乡镇通往灵武市的必经关口上。如果把从各乡镇前往灵武赶集的农民看做是向灵武这颗心脏流淌的血液,那么这个收费站无疑就成了阻止血液正常流入心脏的止血钳。如果收费站建成,世代开大车推小车欢欢喜喜赶集且从没因赶集而交过过路费的农民,一小部分将会绕远道前往灵武,而大部分农民干脆就去了利通区,利通区也有集,并且一路上没有收费站。假如这种现象一旦出现,那么灵武变成“空城”一点也不是骇人听闻,并且从此以后灵武的集市将不能再现当日的繁华,从大的方面说灵武的经济必定会受影响,从个人方面来说农民们从利益上,从感情上都是无法接受的。就此,我们想,农民所说的“空城”不单是指外地的车辆不再来灵武,就连灵武人也不会常去自己的县城了。
  除此之外,不少农民还大胆地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分析道:吴忠市交通局在这个地方设收费站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收取当地老百姓的钞票。
  就这个观点,农民们拿出了一定依据:这个路段设收费站,那么外地过往的车辆将不会再从这里经过,而必走此路的还是当地农民,“沿路经济”再也无从谈起。在采访郝家桥农民小杨的时候,他说他是开饭馆的,常有外地的司机到他那里就餐。前一阵,他得知在中渠要设收费站的时候,心里急得发毛,因为收费站开张那天,也就是他的饭馆关门之日。一些司机告诉他,如果设了收费站,他们只好从其他地方走车,跑长途的,省一个是一个。毕竟,这条路不是通往灵武市的必经之路,人家可以从灵白路或银灵吴等路绕道去灵武市郊,以前经灵武到其他地方的车辆,可以从盐兴路、银古路、银灵吴路等各走一边,你收费站收不到人家的钱,而只要上路就得交钱的只是当地的农民。
  杜木桥乡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原来的窄路变成宽路了,原来的破路变成新路了,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但都说要发展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可人都不来灵武了,大家的钱从哪里挣?灵武的经济谈何发展?农民从田这头向田那头拉车肥要交费,儿子开着‘蹦蹦车’拉着全家人去看看爹老子也得交费,这是在减轻农民负担吗?”
  之后,我们电话采访了吴忠市交通局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建收费站是修路的经济保证,收费站的问题还在协商之中。收费站是区上批准的,也是一定要建的,因为修路的费用一部分是在银行贷的,一部分是从国债专项资金中筹来的,都是要还的。事情搞到这一步,他们的心里也不是滋味,本想造福一方,却引来了不少麻烦。我们又联系到了吴忠市交通局负责施工的一位负责人,他也表示收费站早晚要建,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但当我们问及灵武至利通区这18.6公里的路段到建成通车时总共花了多少钱,这位负责人却不知什么原因不予回答。无奈,我们只能以前期的概算投资1.94亿元来假设,如果没有收费站,那么这1.94亿元将如何偿还?如果不能及时偿还这1.94亿元,那么吴忠市交通局的损失必定是巨大的。
  建也不是,不建也不是,问题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吗?如果当初交通局与当地乡镇政府及农民进行开诚布公的协商,拿出合理可行的意见与计划,各方面相互理解、支持,最终达成一致,事情也许会好办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吴忠市交通局遭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也不愿看到当地农民的负担被加重,更不愿看到灵武市的经济被这一个小小的收费站绊倒。公路是致富一方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请不要让人为的障碍掐住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脖颈。
  
其他文献
大小六行长,先后落法网    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2001年4月23日至26日,江苏盐城的许多市民一连几天守在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厅,旁听一起由盐城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李中苏等人特大受贿、对违法票据承兑、用账外客户资金非法发放贷款案件的公开审理。人们是想看看这个盐城最大的金融"黑洞"是如何的深不可测。  近一段时间以来,盐城市检察机关和纪委部门在该市金融系统中接连查处多起大要案件,盐城的金融"
期刊
我和妻子从恋爱到结婚经历了浪漫和甜蜜。婚后3年,我忙于事业和应酬,妻子除了应付一份图书馆的工作,还要穿行于柴米油盐和家庭琐事的巷道,将所有的美丽都化作了行动。与大多数夫妻一样,我们的感情进入一种现实的平淡。  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让我一直很稳定的工作心情产生了躁动。仅仅毕业4年,几个从南方回来的同学都已身缠几十万,我有些不敢接受我们之间发生的巨大差异。我在大学时曾被公认为是一个风流倜傥、机
期刊
在我的心底深处,我永远记着和晓雨的故事,因为那是我的初恋,那是我的梦……  生活中常常有着许多无奈和遗憾,当你超越过那段长长的情感之后,你才发现感情有时根本就无法计划,她与你的想象相去太远,我和晓雨的故事就是这样……    旅途相逢,你为我补上了丢失的车票    我和晓雨相识是在1990年7月。这一年,我以三分之差高考落榜,这个七月给了我太多的无奈和伤感。当理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后,我不知道人生的出
期刊
那天我想找枚铜钱做个毽子给外甥女踢,娘说在箱子底有几个,但记不清是哪个箱子了。于是,我在那两个漆迹斑驳的大红箱子里翻腾。箱子很旧,又笨重又难看,我们多次建议将它们"库藏"起来,可娘不愿意。记忆里这两个箱子也从未曾离开过堂屋最显眼的位置,娘说过,那是她结婚时的惟一家具。  没想到,箱子的最底层,在一摞娘多年前为我们纳的千层底儿下面我发现一个泛黄的老式信封,压得很平展,看来是特意保存的。我怀着强烈的好
期刊
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讲了一个外国市长选拔助手的故事。  在一个因为贫困而频频发生骚乱的市,市长被公共慈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他决定公开挑选一个得力助手,专管慈善事业,以期遏制愈演愈烈的社会慈善危机。消息公布后,一时竞选者如云。经过严格有序的层层筛选,最后只剩下三个佼佼者,等待市长亲自对他们进行考核。  第一个接受考核的是C先生。市长带他来到一片开阔的路段,指着撒满煤渣、玻璃渣的路面和远处一个绿色邮筒
期刊
我知道蛇儿占据我的生活,就像一条小溪一片松林,固守住我那片正在干涸的感情水土,给我感情荒凉的季节中带来湿润和鸟鸣。  就像古人经典的训言,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像长跑运动员征途中必然会出现的那艰难的短暂的运动极点,当恋爱婚姻家庭的种种新奇随着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的平凡而渐渐淡去时,我和妻之间开始出现一种感情的麻木和麻木之后的裂痕。那些没有生气没有激情的被称为黎明前的黑暗
期刊
云和静是中学同学,又是好朋友。她们同时来省城打工,同一年有了各自的爱情,又都在一个春天里嫁了人。不同的是,云后来随着商途落泊的男友回山区老家养起了猪;而静的丈夫是银行的一名职员,他们在城里过着安逸的生活。  静常为云感到惋惜,认为这位多年的好友居然如此不可理喻:养猪有什么出息拿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冒险,吃错了药不成  静的丈夫阿强从小苦惯了,他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并不觉得他的生活多么清贫,甚至他宁愿守
期刊
近两年来,有关"美女作家"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有一个原名叫严虹笔名叫水果的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尽管我当时很排斥"美女作家"及其作品,但还是从水果的照片开始喜欢她的作品,阅读后又想采访水果。  在一家宾馆的咖啡厅里,我和水果好像是来得最早的客人。她拿出几张照片和一本书递给我说:"不好意思,就剩这一本书了。"我看了一下封面和书名,是小说集《听说爱情回来过》。封面印着水果的一张照片,眼神很温和,头发被吹
期刊
小李是我们这帮同学里的佼佼者。三十岁不到,镇长已经干得很腻味了,托关系、撬门子非要"运动"回城里不可。作为和他好得快要穿一条裤子的我,被他搞得莫名其妙:他大学毕业后在村镇里虽然苦点累点,却干得风风火火,又显山又露水的,听小道消息讲很快又要有"情况"了,在同学圈子里很是个人物。现在这么猴急猴急地调回来,岂不是与他原来豪情满怀的初衷大相径庭吗  小李闷闷不乐地呆坐在我家,老酒伺候当然少不了。酒过三巡,
期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约可以用"三缘"囊括:血缘、业缘和乡缘。  血缘自不必说。业缘大约因为同操一业同居一室(教室、办公室、工作室而得以发展成为一种人际关系。乡缘是依据出生地而言的,所谓老乡,说得很含糊,但概括得很精练。  熟人是什么权威的解释说是熟识的人,因常见或常相处而相知的人。权威的界定只告诉我们一个常见,至于"常"到什么程度,是亲密无间,还是相互隔膜抑或是形同陌路便不得而知。因而,熟人与"三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