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且有序的教学活动。本文将通过课前准备、课上活动及课后总结三个方面来阐述听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关键词】 完整性 指导 整体 总结
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四大基本技能。然而,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采取的重复机械的听力训练也常常使得学生望而生畏。听力教学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只重视其中的某个部分,必须充分完整地完成好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1. 细致的听前准备
1.1指导分析听力材料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听力材料内容广泛,取材多样,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科技、文艺、数学、医学等诸多领域。所以,听力练习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以扫清学生在理解材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时的障碍。例如:听力材料的话题是“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那么学生们就必须了解相应的西方国家的就餐习惯。如西餐餐桌礼仪、餐桌文化等,然后在听力训练前和学生大致交流相关信息。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听,也能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2训练听力技巧
教师可以从听前活动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两到三分钟内快速浏览题目及捕捉一切可从题目及选项上能获得的信息并进行预测(prediction)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听力难度相应地降低,因此大大提高了听力效率。如高一英语听力训练中的题: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此听力材料篇幅较长,难度较大。但根据要求学生只需回答:
What is the date of “Buy Nothing Day”?
Where did the idea of “Buy Nothing Day”start?
经过听前分析,学生只需要抓住主要信息“what and where ”就行了,而忽略其余一切无关信息。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听力材料复杂度,使听音更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2. 适当的听中任务设计
2.1选择难易适当的听力训练材料
教师在选择听力训练材料时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既要让学生能听懂,但又不至于感觉无需费力就能完成。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听力任务的难易程度,使设计的任务活动呈阶梯式的递进,从而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活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增加或降低听力任务难度,从而使课堂听力训练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有的放矢的进行。
2.2选择多样化的听力训练方式
在以往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听”的学生兴趣,导致学生被动练习,被动接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尝试采用多种有效的听力训练方式,如:
2.2.1聽前及听中问答训练
教师设计一些与听力话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听前进行分组预测和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预测内容与材料内容对比,做出筛选和应用。
2.2.2着眼听写结合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写是对语言的输出。听力练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它是需要耳、脑、手、眼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听写结合练习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应该贯穿于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过程。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由简入难”――从简单的辨别单词逐渐发展到辨别短语结构和句子,这样既可以强化听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2.3听说结合法
我们刚才提到“听写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听说结合”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良好途径。在听音训练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让学生记下有关的时间,地点,价格或数量等关键词,学会用最少的记录来体现最完整的内容,掌握一些速记符号和技巧。比如时间可以写成阿拉伯数字,如8:00;地点名词和专有名称可以用首字母的缩写形式表达,如USA;加减乘除等符号也可以运用于简单的运算,如迟到十分钟可写成—— 10mins。这样将大大的节约学生时间,提高复述的精准性。
3. 有效的听后总结
以前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大都只关注听的过程,往往很少关注听前的准备和听后的总结。其实这恰恰是我们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听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听前、听中、听后”连续性的关注。
4. 结束语
总之,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关注“课上”,而应对“课前”和“课后”进行整体关注。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探究,以期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王守元, 苗兴伟. 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04).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 王松美, 林立.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实践[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蕾.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关键词】 完整性 指导 整体 总结
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四大基本技能。然而,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采取的重复机械的听力训练也常常使得学生望而生畏。听力教学是一个完整有序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只重视其中的某个部分,必须充分完整地完成好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1. 细致的听前准备
1.1指导分析听力材料
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其能否顺利获取和理解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听力材料内容广泛,取材多样,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科技、文艺、数学、医学等诸多领域。所以,听力练习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以扫清学生在理解材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时的障碍。例如:听力材料的话题是“having dinner in a restaurant”,那么学生们就必须了解相应的西方国家的就餐习惯。如西餐餐桌礼仪、餐桌文化等,然后在听力训练前和学生大致交流相关信息。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听,也能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2训练听力技巧
教师可以从听前活动开始,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两到三分钟内快速浏览题目及捕捉一切可从题目及选项上能获得的信息并进行预测(prediction)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听力难度相应地降低,因此大大提高了听力效率。如高一英语听力训练中的题: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此听力材料篇幅较长,难度较大。但根据要求学生只需回答:
What is the date of “Buy Nothing Day”?
Where did the idea of “Buy Nothing Day”start?
经过听前分析,学生只需要抓住主要信息“what and where ”就行了,而忽略其余一切无关信息。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听力材料复杂度,使听音更有可控性和针对性。
2. 适当的听中任务设计
2.1选择难易适当的听力训练材料
教师在选择听力训练材料时要把握好难易程度。既要让学生能听懂,但又不至于感觉无需费力就能完成。为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听力任务的难易程度,使设计的任务活动呈阶梯式的递进,从而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活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增加或降低听力任务难度,从而使课堂听力训练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有的放矢的进行。
2.2选择多样化的听力训练方式
在以往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听”的学生兴趣,导致学生被动练习,被动接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尝试采用多种有效的听力训练方式,如:
2.2.1聽前及听中问答训练
教师设计一些与听力话题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听前进行分组预测和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预测内容与材料内容对比,做出筛选和应用。
2.2.2着眼听写结合
听是对语言的输入,写是对语言的输出。听力练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它是需要耳、脑、手、眼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听写结合练习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应该贯穿于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过程。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由简入难”――从简单的辨别单词逐渐发展到辨别短语结构和句子,这样既可以强化听力,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2.3听说结合法
我们刚才提到“听写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不能忽视“听说结合”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良好途径。在听音训练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让学生记下有关的时间,地点,价格或数量等关键词,学会用最少的记录来体现最完整的内容,掌握一些速记符号和技巧。比如时间可以写成阿拉伯数字,如8:00;地点名词和专有名称可以用首字母的缩写形式表达,如USA;加减乘除等符号也可以运用于简单的运算,如迟到十分钟可写成—— 10mins。这样将大大的节约学生时间,提高复述的精准性。
3. 有效的听后总结
以前的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大都只关注听的过程,往往很少关注听前的准备和听后的总结。其实这恰恰是我们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听力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听前、听中、听后”连续性的关注。
4. 结束语
总之,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关注“课上”,而应对“课前”和“课后”进行整体关注。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逐步学习和探究,以期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王守元, 苗兴伟. 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04).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 王松美, 林立. 新课程中学英语教学实践[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蕾.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