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许多名川大山,自以为也算是开了眼界。却不料被三月雨中桃花源的千万种野趣所深深折服。
踏进老山门,知是进入了“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那隐隐约约传来的软绵绵的滴答声,是雨点跳跃在千万朵桃花上流出来的美妙音乐。如果把整个桃花林园比作一部巨型钢琴,那么每朵桃花便是硕大的琴键,任凭仙女在上面尽情弹奏,那密密麻麻的雨点儿,则是她灵巧的手指了。雨点敲打着红色的花瓣,那一声声脆响仿佛也是粉红的,那么柔和,那么单纯,那么热烈。每当骤雨倾泻,那柔和的清音顷刻间变成深厚、粗犷的交响,若有雷霆伴奏,电光闪烁,更恰似千军万马,金戈相搏,那风声,那雨声,如人在吼,马在啸……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场面啊,可以想象,定是落红遍地,恰似血染沙场。而无数的希望,无畏的勇猛,就在这热烈磅礴的气势中点播、发芽、茁壮成长……桃花源听雨,宛如欣赏一部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
如若沿溪而上,看到的又会是另一种韵致,另一种浪漫,另一种诱惑。桃花源多的是青青翠竹,是她,满面春风笑迎游人,是她,躬身俯首送走客人,也是她,浑身挂翠挽留春天。你听,“沙沙、沙沙”,这是竹叶在抖落雨沫的声音,时而间有“吧嗒、吧嗒”的圆润乐音,那是不知名的植物伸出宽大的手掌在捧接仙女抛落的碎玉;偶尔有“叭扑、叭扑”的音乐飘来,定是从宽大的叶片上滑落的碎玉砸到了灌木头上;间或还有“吧嗒、吧嗒”的雄浑乐音传入耳鼓,知是多情的桃花雨甩到了桃花源古朴的青石板上;那叮叮咚咚的清亮之音,定是如飞珠似溅玉的桃花溪滑落进了桃花潭的半透明绿酒里……几种声音,交错奏响,高一声声,低一声声,紧一声声,慢一声声,奏出迷人的小夜曲。一阵清风沿着桃花溪偷偷跑来,调皮地摇落杆杆珠,树树玉,山上溪边,屋顶石板,便一阵急响,正如小夜曲中的一段快板。这飞花抛玉般的滴答声,如被温柔染过,似被绿色过滤,是那么酥酥的脆,是那么婉约的香,是那么含蓄的甜,仿佛玉露沁人心田,让人滋生出桃花源特有的红情绿意来。
桃花源听雨,最好是山风轻拂,树曳花摇。这时登上高举阁,听那雨声淅淅沥沥,在青石上鼓瑟,在水潭里鸣琴。眼前溪波叠浪,绿叶流韵。一时只觉得空灵之中,在一个卓越音乐指挥家轻舞银棒的操纵下,整个桃花源的山山水水,竹木花卉,都吹吹打打轻歌曼舞起来了,同奏着一曲雨中桃花源的雄浑乐章。这乐章跌宕起伏,远近隐显,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似“小弦切切如私语”,有时若筝瑟齐鸣,有时像羯鼓声急,有时如人歌兽语,有时似丝竹仙乐,高远者如仙乐悠悠,绵邈者若游丝轻颤……置身于这听雨的一种美好情绪、美妙氛围之中,品味着这若有若无、如真似幻的乐章,我听到了桃源人民用双手描绘的、新桃花源的奇幻绝美的景致。
三月的桃花雨,汇聚了千种野趣,包容了万般风情,有着迷人的神韵。不信,来吧,定然有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粉红的记忆,盛开在你的心田。
(选自《北京文学》)
【赏析】
作者在文章开篇就点出自己被“三月雨中桃花源的千万种野趣所深深折服”,表达了对三月雨中充满野趣的桃花源的深深喜爱之情。接着作者选择了桃花源中“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青翠的竹林、高举阁作为观赏点,运用生花妙笔,极尽笔墨铺排雨中桃花源的动人美景,写出了桃花源的万般风情,迷人的神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雨中桃花源的动人“野趣”。
文章意境优美,文笔清新,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读着这感人的文字,不必亲自到桃花源去听雨,我们也仿佛置身于烟雨缥缈的桃源仙境。
踏进老山门,知是进入了“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那隐隐约约传来的软绵绵的滴答声,是雨点跳跃在千万朵桃花上流出来的美妙音乐。如果把整个桃花林园比作一部巨型钢琴,那么每朵桃花便是硕大的琴键,任凭仙女在上面尽情弹奏,那密密麻麻的雨点儿,则是她灵巧的手指了。雨点敲打着红色的花瓣,那一声声脆响仿佛也是粉红的,那么柔和,那么单纯,那么热烈。每当骤雨倾泻,那柔和的清音顷刻间变成深厚、粗犷的交响,若有雷霆伴奏,电光闪烁,更恰似千军万马,金戈相搏,那风声,那雨声,如人在吼,马在啸……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场面啊,可以想象,定是落红遍地,恰似血染沙场。而无数的希望,无畏的勇猛,就在这热烈磅礴的气势中点播、发芽、茁壮成长……桃花源听雨,宛如欣赏一部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
如若沿溪而上,看到的又会是另一种韵致,另一种浪漫,另一种诱惑。桃花源多的是青青翠竹,是她,满面春风笑迎游人,是她,躬身俯首送走客人,也是她,浑身挂翠挽留春天。你听,“沙沙、沙沙”,这是竹叶在抖落雨沫的声音,时而间有“吧嗒、吧嗒”的圆润乐音,那是不知名的植物伸出宽大的手掌在捧接仙女抛落的碎玉;偶尔有“叭扑、叭扑”的音乐飘来,定是从宽大的叶片上滑落的碎玉砸到了灌木头上;间或还有“吧嗒、吧嗒”的雄浑乐音传入耳鼓,知是多情的桃花雨甩到了桃花源古朴的青石板上;那叮叮咚咚的清亮之音,定是如飞珠似溅玉的桃花溪滑落进了桃花潭的半透明绿酒里……几种声音,交错奏响,高一声声,低一声声,紧一声声,慢一声声,奏出迷人的小夜曲。一阵清风沿着桃花溪偷偷跑来,调皮地摇落杆杆珠,树树玉,山上溪边,屋顶石板,便一阵急响,正如小夜曲中的一段快板。这飞花抛玉般的滴答声,如被温柔染过,似被绿色过滤,是那么酥酥的脆,是那么婉约的香,是那么含蓄的甜,仿佛玉露沁人心田,让人滋生出桃花源特有的红情绿意来。
桃花源听雨,最好是山风轻拂,树曳花摇。这时登上高举阁,听那雨声淅淅沥沥,在青石上鼓瑟,在水潭里鸣琴。眼前溪波叠浪,绿叶流韵。一时只觉得空灵之中,在一个卓越音乐指挥家轻舞银棒的操纵下,整个桃花源的山山水水,竹木花卉,都吹吹打打轻歌曼舞起来了,同奏着一曲雨中桃花源的雄浑乐章。这乐章跌宕起伏,远近隐显,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似“小弦切切如私语”,有时若筝瑟齐鸣,有时像羯鼓声急,有时如人歌兽语,有时似丝竹仙乐,高远者如仙乐悠悠,绵邈者若游丝轻颤……置身于这听雨的一种美好情绪、美妙氛围之中,品味着这若有若无、如真似幻的乐章,我听到了桃源人民用双手描绘的、新桃花源的奇幻绝美的景致。
三月的桃花雨,汇聚了千种野趣,包容了万般风情,有着迷人的神韵。不信,来吧,定然有一朵朵粉红的桃花,粉红的记忆,盛开在你的心田。
(选自《北京文学》)
【赏析】
作者在文章开篇就点出自己被“三月雨中桃花源的千万种野趣所深深折服”,表达了对三月雨中充满野趣的桃花源的深深喜爱之情。接着作者选择了桃花源中“桃花流水福地洞天”、青翠的竹林、高举阁作为观赏点,运用生花妙笔,极尽笔墨铺排雨中桃花源的动人美景,写出了桃花源的万般风情,迷人的神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雨中桃花源的动人“野趣”。
文章意境优美,文笔清新,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读着这感人的文字,不必亲自到桃花源去听雨,我们也仿佛置身于烟雨缥缈的桃源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