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水舞狮创始于清代,在我国建国之初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多次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出访多国为我国对外交流做出过巨大贡献,成为徐水民间体育文化的知名品牌,本研究对徐水舞狮的发展脉络,传承现状以及舞狮团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同时梳理了发展困境,拓宽徐水舞狮文化保护和发展的路径,更好的呈现舞狮全貌。
关键词:徐水舞狮;传承;发展
狮子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灵兽,据史料记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后来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舞狮运动在我国民间历史久远,最早记载始于汉代,人们通过舞狮消灾解难、祈求万事如意。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地域和特点不同,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个流派,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的美誉。2006年5月徐水舞狮和天塔舞狮、黄沙狮子、广东醒狮共同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徐水舞狮的重视。虽然国家及河北省、保定市對徐水舞狮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舞狮文化传承和发扬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徐水舞狮团发展现状
徐水舞狮,始于清,兴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盛于改革开放。1998年全县舞狮团发展到22个,演职员800余人,出场狮子达180余头。舞狮艺术深深扎根徐水大地,进入21世纪因为市场冲击,舞狮团有所减少,现将域内舞狮团进行梳理。
说到作为北狮之宗的徐水舞狮,最能代表徐水舞狮的当属“北里舞狮”,素有“无狮不北里”、“北狮之尊”、“狮舞之乡”说法,最初以民间花会的形式存在。后来北里村在1962年被划分为南北里村和北北里村,两个村子都有舞狮表演团,南北里村有中国河北省徐水县南北里舞狮第一团,北北里村有河北徐水北北里舞狮艺术团。
距离徐水县城车程20分钟的徐水县东北部村庄—东史端乡北北里村,村委大院坐落在村中央,院外是带顶棚的舞台和舞狮广场,舞狮展览馆坐落在村委大院内,2005年河北徐水北北里舞狮艺术团成立,村里人称“大团”,负责对全村的舞狮队员进行管理,进行对外联络,接待、谈判。大团又划分为几个小团,大团组织大型表演,小团4-8头狮子,承接红白喜事和开业庆典。
2012年9月,河北省公布北北里舞狮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促进徐水舞狮发展,可以很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2、徐水舞狮文化传承与发展措施分析
第一,收集整理舞狮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对徐水舞狮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整理。
首先撰写徐水舞狮发展史,访谈现存的舞狮传人,就徐水舞狮的起源、特点、历史价值进行充分论证。挖掘、整理、阐释非遗价值基础上,结合市场文化需求建立徐水舞狮旅游文化小镇,将舞狮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划分舞狮发展历程展区,舞狮光辉时刻展区,舞狮手工艺品开发与销售、舞狮运动体验区。
其次,舞狮技艺的传承模式创新。
舞狮的传承模式,调查南北里和北北里传承,南北里已经传承到第十代传人,北北里传承到第九代传人,他们传承方式都是口传身授,之所以采用这种传承方式跟舞狮的技艺特点有直接关系,很多老师傅年事已高,还有很多年轻人要外出演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手把手教学。传承人要有开阔的胸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精湛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后人,还要有创新意识,顺应文化发展规律,进行技艺创新发展。
非遗传承以人为载体,加强青少年非遗教育,将舞狮传统文化融入课本,让青少年在课堂上正式学习。弘扬传统文化,舞狮进保定市中小学校园,通过观看视频、观看舞狮现场演出,参加舞狮社团,开始舞狮运动知识竞赛、舞狮知识宣讲等形式,推广舞狮文化。
采用三维视频采集技术,请传承人演示动作,建立动作数字模型,想学习舞狮技艺的人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办网络平台,举行各种线上活动,让舞狮文化根植于百姓心中,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保定学院挂牌成立河北省舞狮文化发展中心,承办舞狮各级各类培训、演出、负责舞狮创新动作研发、舞狮套路及音乐创编,充分发挥保定高校的专业优势,为徐水舞狮发扬光大铺平道路。利用保定学院体育学院办学优势,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生中选择一批学员进行培训,大一学生中选择具有良好运动基础;良好身体形态和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进行教学与训练,请传承人担任教师,出专著,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舞狮传统文化影响,推动体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优化,为徐水舞狮的传承提供发展动力,对于保定学院校园文化与学生精神文化建设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徐水舞狮相较于北上广等地发展较慢,今后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创办北狮舞狮品牌赛事,体育学院可以为赛事举办提供场地设施、人才与技术,通过招募高校志愿者,提供低价的人力资源保障。
同时加大对舞狮动作的理论研究力度。目前关于徐水舞狮的研究有一些,借鉴成果研究案例,从徐水舞狮的基本技术、套路等开始整理一本北狮的权威教材,对舞狮现存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舞狮各个技术动作中运动员受力,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如何避免,以及便于舞狮表演的新型表演器械的研制和开发等方面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面临许多困境和难题,近百年历史的徐水舞狮,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更好的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舞龙舞狮运动文化的传承与价值[J].广东蚕业,2019,53(05):134-135.
[2]蔡舒.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特征与传播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149-150.
[3]黄骏.文化自觉背景下舞狮的传承与发展[J].武术研究,2019,4(10):101-103.
[4]靳博远.河南省舞狮的困境和出路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4):78-82.
[5]梁海萍,蒋东升,唐元超等.新时代背景下广西藤县舞狮运动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03):39-41.
项目来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派舞狮发源地之徐水舞狮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HB18TY001)》阶段成果
关键词:徐水舞狮;传承;发展
狮子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灵兽,据史料记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后来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舞狮运动在我国民间历史久远,最早记载始于汉代,人们通过舞狮消灾解难、祈求万事如意。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地域和特点不同,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两个流派,徐水舞狮素有“北狮之宗”的美誉。2006年5月徐水舞狮和天塔舞狮、黄沙狮子、广东醒狮共同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可以看到国家对于徐水舞狮的重视。虽然国家及河北省、保定市對徐水舞狮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舞狮文化传承和发扬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徐水舞狮团发展现状
徐水舞狮,始于清,兴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盛于改革开放。1998年全县舞狮团发展到22个,演职员800余人,出场狮子达180余头。舞狮艺术深深扎根徐水大地,进入21世纪因为市场冲击,舞狮团有所减少,现将域内舞狮团进行梳理。
说到作为北狮之宗的徐水舞狮,最能代表徐水舞狮的当属“北里舞狮”,素有“无狮不北里”、“北狮之尊”、“狮舞之乡”说法,最初以民间花会的形式存在。后来北里村在1962年被划分为南北里村和北北里村,两个村子都有舞狮表演团,南北里村有中国河北省徐水县南北里舞狮第一团,北北里村有河北徐水北北里舞狮艺术团。
距离徐水县城车程20分钟的徐水县东北部村庄—东史端乡北北里村,村委大院坐落在村中央,院外是带顶棚的舞台和舞狮广场,舞狮展览馆坐落在村委大院内,2005年河北徐水北北里舞狮艺术团成立,村里人称“大团”,负责对全村的舞狮队员进行管理,进行对外联络,接待、谈判。大团又划分为几个小团,大团组织大型表演,小团4-8头狮子,承接红白喜事和开业庆典。
2012年9月,河北省公布北北里舞狮团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
2017年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促进徐水舞狮发展,可以很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2、徐水舞狮文化传承与发展措施分析
第一,收集整理舞狮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对徐水舞狮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充分整理。
首先撰写徐水舞狮发展史,访谈现存的舞狮传人,就徐水舞狮的起源、特点、历史价值进行充分论证。挖掘、整理、阐释非遗价值基础上,结合市场文化需求建立徐水舞狮旅游文化小镇,将舞狮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划分舞狮发展历程展区,舞狮光辉时刻展区,舞狮手工艺品开发与销售、舞狮运动体验区。
其次,舞狮技艺的传承模式创新。
舞狮的传承模式,调查南北里和北北里传承,南北里已经传承到第十代传人,北北里传承到第九代传人,他们传承方式都是口传身授,之所以采用这种传承方式跟舞狮的技艺特点有直接关系,很多老师傅年事已高,还有很多年轻人要外出演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手把手教学。传承人要有开阔的胸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精湛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后人,还要有创新意识,顺应文化发展规律,进行技艺创新发展。
非遗传承以人为载体,加强青少年非遗教育,将舞狮传统文化融入课本,让青少年在课堂上正式学习。弘扬传统文化,舞狮进保定市中小学校园,通过观看视频、观看舞狮现场演出,参加舞狮社团,开始舞狮运动知识竞赛、舞狮知识宣讲等形式,推广舞狮文化。
采用三维视频采集技术,请传承人演示动作,建立动作数字模型,想学习舞狮技艺的人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创办网络平台,举行各种线上活动,让舞狮文化根植于百姓心中,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保定学院挂牌成立河北省舞狮文化发展中心,承办舞狮各级各类培训、演出、负责舞狮创新动作研发、舞狮套路及音乐创编,充分发挥保定高校的专业优势,为徐水舞狮发扬光大铺平道路。利用保定学院体育学院办学优势,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生中选择一批学员进行培训,大一学生中选择具有良好运动基础;良好身体形态和心理素质过硬的学生,进行教学与训练,请传承人担任教师,出专著,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加强宣传推广,扩大舞狮传统文化影响,推动体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优化,为徐水舞狮的传承提供发展动力,对于保定学院校园文化与学生精神文化建设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徐水舞狮相较于北上广等地发展较慢,今后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创办北狮舞狮品牌赛事,体育学院可以为赛事举办提供场地设施、人才与技术,通过招募高校志愿者,提供低价的人力资源保障。
同时加大对舞狮动作的理论研究力度。目前关于徐水舞狮的研究有一些,借鉴成果研究案例,从徐水舞狮的基本技术、套路等开始整理一本北狮的权威教材,对舞狮现存技术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从舞狮各个技术动作中运动员受力,容易出现的运动损伤,如何避免,以及便于舞狮表演的新型表演器械的研制和开发等方面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
面临许多困境和难题,近百年历史的徐水舞狮,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更好的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舞龙舞狮运动文化的传承与价值[J].广东蚕业,2019,53(05):134-135.
[2]蔡舒.舞龙舞狮运动的文化特征与传播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149-150.
[3]黄骏.文化自觉背景下舞狮的传承与发展[J].武术研究,2019,4(10):101-103.
[4]靳博远.河南省舞狮的困境和出路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04):78-82.
[5]梁海萍,蒋东升,唐元超等.新时代背景下广西藤县舞狮运动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运动精品,2019,38(03):39-41.
项目来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派舞狮发源地之徐水舞狮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HB18TY001)》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