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水化热分析时,从双循环管冷的角度,以东河大桥承台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建立了矩形布置和蛇形布置2种不同形状的双循环管冷布置,并与2种不同铅直距离进行组合,得到4种布置方案进行水化热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布置方案的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场与应力场,以此获得最佳的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蛇形管冷布置优于矩形管冷布置,铅直距离2 m为最佳布置位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过大而产生的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水化热分析时,从双循环管冷的角度,以东河大桥承台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建立了矩形布置和蛇形布置2种不同形状的双循环管冷布置,并与2种不同铅直距离进行组合,得到4种布置方案进行水化热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布置方案的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场与应力场,以此获得最佳的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蛇形管冷布置优于矩形管冷布置,铅直距离2 m为最佳布置位置。
其他文献
该文阐述了办公建筑设计应当坚持“有利于激发工作活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有利于创造良好效益”的原则,提出了在设计时统筹考虑内部结构、职能衔接、文化塑造等内在要求,为今后的工作推进和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核电厂报警分析展开研究,结合多层流功能建模方法,提出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有向图知识表达的智能报警分析系统。以压水堆主冷却剂系统左环路LOCA事故工况为例,对所提出的智能报警分析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过滤信息并定位根原因,通过图像信息呈现方式为操纵员提供有效的综合诊断信息,降低大量信息对于信息诊断任务的影响,提升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探究孔隙率和风速对上覆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以某矿井的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矿井U型工作面立体模型和采空区内多孔介质的渗流场数学模型,得到了上覆采空区氧气浓度和瓦斯浓度的分布状况。当孔隙率恒定时,随着风速增大,下覆采空区和上覆采空区的散热带和氧化带的面积增大,上覆采空区遗煤的二次氧化造成煤自燃倾向增大,对采空区深部的氧浓度和自燃发火的影响较小,对回风巷道上隅角的瓦斯浓度影响较大;当风速大小恒定时,随着孔隙率增大,上覆采空区和下覆采空区漏风区域面积的增加小于风速对其的
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通市区采用TH-300B对99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在线观测,对比分析了南通2016-2018年VOCs浓度及组分变化、日变化规律、臭氧生成潜势(OFP)变化。结果表明:2016-2018年99种VOCs体积浓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VOCs浓度较2016年下降了24.6%。烷烃、含氧有机物、芳香烃和卤代烃是南通市VOCs主要的四类VOCs,其浓度之和占TVOCs浓度的85%以上。卤代烃浓度及占比不断升高,表明南通市夏季发生光化学反应的能力
通过对WJ-7型弹条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控制施加荷载,一种是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从32.5 kN开始以2.5 kN为增量增加到37.5 kN;另一种是通过施加不同荷载所对应的位移幅值来控制,将荷载从32.5 kN增加至37.5 kN,其中以25 kN时的平衡位置为中值并作为控制位移。通过线性拟合和指数拟合得出结论可知,在压力控制下,37.5 kN荷载时试样寿命较短,弹条产生塑性变形,弹条扣压力小于正常扣压力值9 kN,中圈位移接近位移上限,弹条失效。32.5 kN荷载时疲劳循环次数增多,但曲线变化趋
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安全投资优化技术与安全经济分析理论的方法找出最优的安全投入点,说明合理的安全投资可以使轨道交通产生最大效益,并且对安全投入分类标准进行了创新,分为设备设施、日常管理、环境、文化教育等4类标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以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对轨道交通安全投入进行预测分析,完成某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经济效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验证了合理的安全投资会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环境、文化的安全发展带来影响。
浮法玻璃熔窑冷却部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天然气燃烧系统和稀释风系统。该文通过对该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同时或单独供应天然气燃烧器的助燃风以及各个稀释风风嘴的冷却风。
通过调查化工企业安全培训的现状及管理经验,对化工企业安全培训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化工企业生产特点及岗位要求,梳理了构建化工企业安全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法,包括编制安全培训大纲及教材、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编制安全培训需求计划和培训告知书、拓展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等,以期建立符合化工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体系。
为了探究真实的半封闭环境下汽车尾气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对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的影响,本文对贵阳市黔灵山隧道的汽车尾气污染物进行了综合监测和采样,得到了隧道进出口的NOx、SO2、O3、VOCs、颗粒物分粒径的质量浓度,VOCs的成分谱以及PM2.5的离子组分。监测结果表明隧道内高浓度的NOx对臭氧会产生滴定效应,颗粒物中有机组分的日均占比超过50%。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对隧道内的NOx、VOCs、颗粒物以及臭氧的影响比
通过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总体工作的回顾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以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探索为例,总结初步成果,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