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扬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治疗的100例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情况。结果: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后,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2.00%)、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P<0.05);观察组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4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11次/d)(P<0.05)。结论: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关键词:导管固定;股静脉双腔血滤管;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37-01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临床危重症患者救治手段之一,CRRT治疗成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留置合理的深静脉导管,股静脉置管技术要求较低,常为置管的主要部位,但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会使患者活动受限,不易有效固定,影响深静脉置管通畅性和治疗效果,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其它并发症发生[1]。另外固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静脉置管的通畅情况,并会影响CRRT治疗的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2月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经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式固定,将导管连接口放置于无菌纱布上,使用医用胶布将患者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在大腿皮肤表面进行局部保护和固定。
  1.2.2观察组
  采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固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新型固定装置在腿部黏贴的位置,将导管连接口放置于新型导管装置上,使导管有效固定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中。
  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包括翻折连接的固定层和活动层,固定层底面为10cm×8cm具有透气性能的椭圆状黏贴面,可与皮肤紧密贴合,固定牢靠;固定层正面是柔软的弹性敷料层,发挥该材质的作用,将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置于其上方,可缓解管道对皮肤造成的压力,预防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活动层是具有可重复撕拉黏贴功能的U形结构离型纸,可根据导管情况进行松紧适度调节,防止导管窜动,起到二次固定作用。
  1.3观察指标
  1.3.1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1.3.2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1.3.3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固定方法下,比较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置管部位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情况。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导管或者拔除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采用x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 t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7/50),X2=4.891,P=0.027(P<0.05)
  2.2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9/50),X2=5.005,P=0.025(P<0.05)
  2.3應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观察组应用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4次/d明显低于对照组12次/d,X2=4.761,P=0.029(P<0.05).
  3 讨论
  本项目使用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进行固定护理,有别于临床工作中只采用的一次固定法,创新性地针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进行有效的二次固定。
  目前国内针对于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很多医院都未采用有效的固定装置对导管进行固定,医务人员对这种合理的固定方法存在认识不足。然而血滤管使用过程中固定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决定静脉置管的通畅与否,并严重影响CRRT治疗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使用新型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对股静脉双腔血滤管置管患者进行固定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股静脉双腔血滤管非计划拔除风险和应用中因导管因素导致的血滤机报警,降低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股静脉双腔血滤管护理难度[2]。
  综上所述,新型导管固定装置在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导管固定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少中导管相关血滤机报警频次。
  参考文献:
  [1]刘平. 一种双腔深静脉导管固定项圈的设计和应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20,29(13):188页.
  [2]张瑜, 曹超宇, 吴夏鑫. 一种股静脉双腔血滤管固定装置: CN208892857U[P]. 2019.
  通讯作者简介  姓名:邱杰 民族:汉 性别:男 籍贯:江苏省扬州市 职称:护师 出生年月日:1993.10.10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肾脏替代治疗。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选取确诊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126例,纳入研究组,根据其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其中确诊为细菌感染的41例新生儿纳入研究1组、确诊为混合感染的28例新生儿纳入研究2组,而其余未明确感染性质的57例新生儿纳入研究3组,另外选取同样入住新生儿监护室的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125例纳入对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在胃溃疡病人中药芍六君子汤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例我院消化内科临床收入110例胃溃疡病人,根据治疗方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和西药联合中药芍六君子汤结果: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胃泌素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有差异(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诊断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120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和盐水法进行临床输血检测,将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凝聚胺技术的优势以及应用效果。 结果 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方面,凝聚胺技术平均为(1.88±0.27)min,而盐水法平均为(2.74±0.36)min,对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发酵菌分离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将2020.1-2020.12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查标本主要三种非发酵菌其临床分离情况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痰标本中主要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等3种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非发酵菌因其特殊的耐药机制,使感染患者的耐药性情况日益严重,临床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和干扰素栓联合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病患8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阿奇霉素和干扰素栓,对照组用阿奇霉素。对比病原体转阴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病原体转阴时间,研究组(6.01±0.23)d,比对照组(9.71±0.64)d短,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5.0%,比对照组75.0%高,P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对中风后肢体偏瘫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自我院收治的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7-2021.6所收治,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分为研究1组(神经-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与研究2组(常规模式)各3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干预前研究对象在ADL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1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期刊
摘要:目的 主要为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中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对84例功血患者以隨机抽样法分参照组、实验组各42例并均给予黄体酮,而实验组同时加曼月乐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各项性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更高,其高出参照组14.29%(P0.05,治疗后均改善,其中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另外和参照组相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柴葛芩连汤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湿热闭肺证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5月本科接诊支气管肺炎湿热闭肺证患儿84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柴葛芩连汤,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疗效等指标。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80.95%高,P<0.05。针对咳嗽消失时间与退热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严重呼吸衰竭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消疣散煎水外洗联合用药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扁平疣患者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一组是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消疣散联合角色溶解药异维A酸软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消疣散联合免疫增强剂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均有不同程度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普外切口感染患者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则改为莫匹罗星+纱条引流抗感染治疗。结果:切口二次缝合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切口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疼痛以及皮温升高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  1.2方法  2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时需要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并尽快完成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实验,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