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针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3.87±5.14)h、(14.92±3.25)h、(5.21±1.23)d,比对照组(49.03±8.14)h、(21.48±5.64)h、(9.57±2.16)d短,P<0.05。结论:于胆囊炎伴胆结石中用腹腔镜手术,利于病情的恢复,住院时间的缩短,及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胆结石
医院外科中,胆囊炎伴胆结石十分常见,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使得我国胆囊炎伴胆结石的患病率显著升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1]。过去,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本文选取100名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2018年4月-2021年3月),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診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纪在26-79岁之间,平均(54.16±6.87)岁。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纪在27-79岁之间,平均(54.58±6.92)岁。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禁忌。患者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意识清楚。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左侧倾斜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后,于脐部下方约1cm的部位作切口,设计切口长度为0.5-1cm,并按要求建立起人工气腹,控制气腹压在12-14mmHg之间。将腹腔镜缓慢置入,仔细探查胆囊病变和肝门情况。于右锁骨中线肋骨下方约0.5cm的部位及剑突偏右约1cm的部位各作一个切口,并穿刺入腹腔,对积液进行充分的清理。对于胆囊肿大严重者,需于胆囊底部对其施以穿刺减压术治疗,对胆汁积液进行抽吸,同时对胆囊周围黏连组织进行分离。切除胆囊,并将之取出。反复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方与右上腹直肌向下作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筋膜层,并采取逆顺结合法完成各项操作。切除胆囊,并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视患者实际情况,于肝下留置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统计2组并发症(胆漏,及胆管损伤等)发生者例数,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如表1。
2.2 康复指标分析
针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3.87±5.14)h、(14.92±3.25)h、(5.21±1.23)d,对照组分别是(49.03±8.14)h、(21.48±5.64)h、(9.57±2.16)d。研究组比对照组短,t1=6.7954,t2=7.1428,t3=4.2497,P均<0.05。
3 讨论
临床上,胆囊炎十分常见,通常是由胆囊结石突然阻塞或胆囊管嵌顿所致,另外,胆道蛔虫、胆囊管狭窄与胆道肿瘤阻塞等都能导致本病[3]。胆结石也是医院常见病之一,若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炎,将会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虽能抑制疾病进展,但创伤比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可延长患者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而腹腔镜手术则是微创术式之一,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创伤小和预后好等特点,并且,腹腔镜的使用还能获取一个更加清晰的术野,以提高手术医师操作的精确度,从而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4]。此研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
综上,胆囊炎伴胆结石用腹腔镜手术,利于并发症的预防,住院时间的缩短,及病情的恢复,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超,张亮,董建涛,等.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疗效[J]. 医疗装备,2019,32 (23):85-86.
[2]李彬. 对急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J]. 包头医学,2019,43(4): 9-11.
[3]黄亚希. 微创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J]. 东方药膳,2019(9):191-192.
[4]李焕英.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9(9):291.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胆结石
医院外科中,胆囊炎伴胆结石十分常见,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使得我国胆囊炎伴胆结石的患病率显著升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1]。过去,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本文选取100名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2018年4月-2021年3月),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診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纪在26-79岁之间,平均(54.16±6.87)岁。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纪在27-79岁之间,平均(54.58±6.92)岁。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禁忌。患者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意识清楚。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左侧倾斜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后,于脐部下方约1cm的部位作切口,设计切口长度为0.5-1cm,并按要求建立起人工气腹,控制气腹压在12-14mmHg之间。将腹腔镜缓慢置入,仔细探查胆囊病变和肝门情况。于右锁骨中线肋骨下方约0.5cm的部位及剑突偏右约1cm的部位各作一个切口,并穿刺入腹腔,对积液进行充分的清理。对于胆囊肿大严重者,需于胆囊底部对其施以穿刺减压术治疗,对胆汁积液进行抽吸,同时对胆囊周围黏连组织进行分离。切除胆囊,并将之取出。反复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方与右上腹直肌向下作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筋膜层,并采取逆顺结合法完成各项操作。切除胆囊,并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视患者实际情况,于肝下留置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统计2组并发症(胆漏,及胆管损伤等)发生者例数,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如表1。
2.2 康复指标分析
针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3.87±5.14)h、(14.92±3.25)h、(5.21±1.23)d,对照组分别是(49.03±8.14)h、(21.48±5.64)h、(9.57±2.16)d。研究组比对照组短,t1=6.7954,t2=7.1428,t3=4.2497,P均<0.05。
3 讨论
临床上,胆囊炎十分常见,通常是由胆囊结石突然阻塞或胆囊管嵌顿所致,另外,胆道蛔虫、胆囊管狭窄与胆道肿瘤阻塞等都能导致本病[3]。胆结石也是医院常见病之一,若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炎,将会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虽能抑制疾病进展,但创伤比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可延长患者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而腹腔镜手术则是微创术式之一,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创伤小和预后好等特点,并且,腹腔镜的使用还能获取一个更加清晰的术野,以提高手术医师操作的精确度,从而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4]。此研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
综上,胆囊炎伴胆结石用腹腔镜手术,利于并发症的预防,住院时间的缩短,及病情的恢复,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超,张亮,董建涛,等.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疗效[J]. 医疗装备,2019,32 (23):85-86.
[2]李彬. 对急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J]. 包头医学,2019,43(4): 9-11.
[3]黄亚希. 微创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J]. 东方药膳,2019(9):191-192.
[4]李焕英.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9(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