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

来源 :医学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针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3.87±5.14)h、(14.92±3.25)h、(5.21±1.23)d,比对照组(49.03±8.14)h、(21.48±5.64)h、(9.57±2.16)d短,P<0.05。结论:于胆囊炎伴胆结石中用腹腔镜手术,利于病情的恢复,住院时间的缩短,及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胆结石
  医院外科中,胆囊炎伴胆结石十分常见,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使得我国胆囊炎伴胆结石的患病率显著升高,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1]。过去,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但创伤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本文选取100名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2018年4月-2021年3月),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診胆囊炎伴胆结石病患10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纪在26-79岁之间,平均(54.16±6.87)岁。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纪在27-79岁之间,平均(54.58±6.92)岁。患者经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禁忌。患者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意识清楚。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左侧倾斜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后,于脐部下方约1cm的部位作切口,设计切口长度为0.5-1cm,并按要求建立起人工气腹,控制气腹压在12-14mmHg之间。将腹腔镜缓慢置入,仔细探查胆囊病变和肝门情况。于右锁骨中线肋骨下方约0.5cm的部位及剑突偏右约1cm的部位各作一个切口,并穿刺入腹腔,对积液进行充分的清理。对于胆囊肿大严重者,需于胆囊底部对其施以穿刺减压术治疗,对胆汁积液进行抽吸,同时对胆囊周围黏连组织进行分离。切除胆囊,并将之取出。反复冲洗腹腔,留置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方与右上腹直肌向下作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和筋膜层,并采取逆顺结合法完成各项操作。切除胆囊,并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视患者实际情况,于肝下留置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统计2组并发症(胆漏,及胆管损伤等)发生者例数,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0%,比对照组14.0%低,P<0.05。如表1。
  2.2 康复指标分析
  针对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分别是(23.87±5.14)h、(14.92±3.25)h、(5.21±1.23)d,对照组分别是(49.03±8.14)h、(21.48±5.64)h、(9.57±2.16)d。研究组比对照组短,t1=6.7954,t2=7.1428,t3=4.2497,P均<0.05。
  3 讨论
  临床上,胆囊炎十分常见,通常是由胆囊结石突然阻塞或胆囊管嵌顿所致,另外,胆道蛔虫、胆囊管狭窄与胆道肿瘤阻塞等都能导致本病[3]。胆结石也是医院常见病之一,若患者同时合并胆囊炎,将会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开腹手术乃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种重要干预方式,虽能抑制疾病进展,但创伤比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可延长患者病情康复所需的时间。而腹腔镜手术则是微创术式之一,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创伤小和预后好等特点,并且,腹腔镜的使用还能获取一个更加清晰的术野,以提高手术医师操作的精确度,从而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4]。此研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短,P<0.05。
  综上,胆囊炎伴胆结石用腹腔镜手术,利于并发症的预防,住院时间的缩短,及病情的恢复,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超,张亮,董建涛,等.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疗效[J]. 医疗装备,2019,32 (23):85-86.
  [2]李彬. 对急性胆囊炎伴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J]. 包头医学,2019,43(4): 9-11.
  [3]黄亚希. 微创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分析[J]. 东方药膳,2019(9):191-192.
  [4]李焕英. 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19(9):29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研究宗旨是将小儿推拿应用于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者,研究其对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者,采用自愿选组的方式分为两组,一组运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进行干预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运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干预,为观察组,两组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者各为3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4月—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分为第一组(对照组)和第二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肛周脓肿患者使用一次性手术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2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20例出现并发症,占比71.42%。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与并发症发生状况展开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一定的好转,并且,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在并发症的发生中,急性左心衰与高钾并发症出现最多。结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会由于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疾病诊治中大内科临床思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疾病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49例患者。对照组的消化疾病患者予以传统模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大内科临床思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误诊率及满意度。结果 在上述三个指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可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主要分析牙列缺失患者分别采取传统固定义齿、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开展,研究对象是我院的80例牙列缺失患者,患者可随机组合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固定义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都开展常规检查,在检查中对患者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率影响。方法:选取了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8例,经检查及入院治疗时间先后进行了分组,对照组34例实施了传统的开腹式手术,观察组34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胆囊切除手术的效果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大脑出血量明显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期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数据采集器(PDA)的使用在降低护理差错事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7月期间内科诊室发生的护理事件70次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护理事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护理事件各35次,对比组行传统护理方式,研究组以对比组为基础使用PDA实施护理,分析对比不同组别下的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5.72%,对比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5.71%,研究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这一时间段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所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n=40,接受全身麻醉)和试验组(n=40,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和参考组患者相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诺欣妥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置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从入院日期为2019.4-2020.7的患者中选取78例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法均分为每组39例的2小组,研析组应用诺欣妥结合常规治疗,参比组采取雅施达结合常规治疗,评价分析指标: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血BNP、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比组对比,占据较大对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甘草锌颗粒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肠炎患儿共80例。按照患儿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实验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甘草锌颗粒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组间数据对比显示(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