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大多数人以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学科的专利,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指导学生阅读,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是每个人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
学生读书,首先是读懂,这样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忽视了对阅读的指导,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不但阅读效果不佳,而且也无法坚持下去,当然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中应当加强阅读指导。
叙述性内容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层次和思路。例如,初中代数“整式”部分有一段关于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在教学这段内容时,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这段话,然后提问学生:这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根据这个定义,你会用怎样的方法去判断两个项是否是同类项?(记得当时学生很踊跃地回答:先看字母是否相同,然后再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有了这两个基本步骤,学生掌握判断同类项的方法就容易多了。在这段内容里,教师没有作过多地讲解,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概念掌握以后,再适当地通过一些练习巩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圆满地完成了。
对论证性教材要指导学生读懂推理的思路,明确每一步推理的大前提是什么,小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共计推理了几步,最后结论是什么。这种方法适用于几何课上一些定理的论证,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使学生易于掌握。对教材中不同性质的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指导,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非常重要。阅读中的思维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储过程,而应该是灵活应用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只能靠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现成结论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可见,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事实上,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代数关于“二次函数y=ax2与二次函数y=ax2 bx c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段内容时,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师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逐步说出函数y=ax2的图像与函数y=ax2 k图像之间的关系,函数y=a(x h)2的图像与函数y=ax2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比较、总结概括出函数y=a(x h)2 k与函数y=ax2图像的关系,再让学生将函数y=ax2 bx c化为y=a(x h)2 k的形式,就不难得到函数y=ax2 bx c与函数y=ax2的图像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也充分体现了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概括性”。当然,这段内容有些难度,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让学生边看书,教师边做适当的讲解,轻松地完成这段内容的教学。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阅读,是扫清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提高他们分析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三、有效的阅读,可加强学生的记忆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一般学生只能记住其中极少部分,对一些重要内容难免听错或疏漏,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甚至毫无所获,听课效果几乎等于零。心理学上谈到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方法明确指出,经常性与及时地阅读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或课后指导学生对课内重点部分内容阅读若干遍,使他们多次复述后再予以加深理解,便可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只有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阅读,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某一段内容时,如果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往往不能完成任务。而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时,应该从最简单的做起,即直接要求学生模仿例题做课后练习。学生要想完成课后练习,就必须要去认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这样一来,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去阅读,促使他们形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做上标记,写好阅读或预习笔记,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第三,教师要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可将一段内容让学生阅读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直到会讲解相关内容,使其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总之,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过程中,既强调学生的“读”,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这不仅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现代科技和生产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快,因而这种方法对学习者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数学课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一味靠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尽管有时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学形式进行的,但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乌鲁木齐第二中学)
一、阅读是每个人从课本中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
学生读书,首先是读懂,这样才会产生阅读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忽视了对阅读的指导,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不但阅读效果不佳,而且也无法坚持下去,当然会影响阅读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中应当加强阅读指导。
叙述性内容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层次和思路。例如,初中代数“整式”部分有一段关于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在教学这段内容时,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这段话,然后提问学生:这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根据这个定义,你会用怎样的方法去判断两个项是否是同类项?(记得当时学生很踊跃地回答:先看字母是否相同,然后再看相同字母的指数是否相同)有了这两个基本步骤,学生掌握判断同类项的方法就容易多了。在这段内容里,教师没有作过多地讲解,就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概念掌握以后,再适当地通过一些练习巩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圆满地完成了。
对论证性教材要指导学生读懂推理的思路,明确每一步推理的大前提是什么,小前提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共计推理了几步,最后结论是什么。这种方法适用于几何课上一些定理的论证,可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使学生易于掌握。对教材中不同性质的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阅读指导,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达到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非常重要。阅读中的思维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存储过程,而应该是灵活应用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而它只能靠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完成,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现成结论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可见,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事实上,通过阅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代数关于“二次函数y=ax2与二次函数y=ax2 bx c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段内容时,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师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逐步说出函数y=ax2的图像与函数y=ax2 k图像之间的关系,函数y=a(x h)2的图像与函数y=ax2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比较、总结概括出函数y=a(x h)2 k与函数y=ax2图像的关系,再让学生将函数y=ax2 bx c化为y=a(x h)2 k的形式,就不难得到函数y=ax2 bx c与函数y=ax2的图像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也充分体现了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概括性”。当然,这段内容有些难度,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自由阅读,可以让学生边看书,教师边做适当的讲解,轻松地完成这段内容的教学。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阅读,是扫清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提高他们分析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三、有效的阅读,可加强学生的记忆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所讲内容,一般学生只能记住其中极少部分,对一些重要内容难免听错或疏漏,对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甚至毫无所获,听课效果几乎等于零。心理学上谈到有效地组织复述与复习方法明确指出,经常性与及时地阅读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课堂上或课后指导学生对课内重点部分内容阅读若干遍,使他们多次复述后再予以加深理解,便可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只有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阅读,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例如,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本上某一段内容时,如果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往往不能完成任务。而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时,应该从最简单的做起,即直接要求学生模仿例题做课后练习。学生要想完成课后练习,就必须要去认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这样一来,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去阅读,促使他们形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其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做上标记,写好阅读或预习笔记,以便于在课堂上向老师请教。第三,教师要逐步提高阅读要求,可将一段内容让学生阅读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再通过大家集体讨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直到会讲解相关内容,使其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总之,在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过程中,既强调学生的“读”,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这不仅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现代科技和生产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快,因而这种方法对学习者显得更为重要。
当然,数学课也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不能一味靠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尽管有时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学形式进行的,但还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乌鲁木齐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