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法中婚姻制度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督教对婚姻的规范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教会法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改变自己,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法律规范。教会法中的一些婚姻制度对全世界各国的婚姻制度都产生了影响,当然也包括中国。本文简单介绍了教会法的大概发展历程,从教会婚姻法的主要制度看其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教会法;中国婚姻制度;教会婚姻制度
  一、教会法婚姻制度的概述
  最开始,教会就认为婚姻与家庭是教义规制的重点之一,并且将以双方合意为主的一夫一妻制婚姻作为教义提倡的婚姻基础。从那时开始,教会便在婚姻与家庭方面有过大量论述。在加洛林王朝之前,基督教会的婚姻观还以禁欲主义为主要色彩,过分赞扬贞洁而毁弃现世,这个时期对世俗社会中的婚姻和性行为也只是加以道德上的评论,还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干涉。加洛林王朝以后,基督教会建立了自己的中世纪婚姻伦理观,并开始干涉世俗社会的婚姻法。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王朝的国王。国王问询教会伦理基础,再由此制定法律。实践中,教会会在重大婚姻的事件中(如君王或贵族的婚姻),向婚姻当事人提供教理或教义鉴定书,以此宣扬教会的婚姻伦理观,加强教会对于国家的控制。
  二、教会婚姻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一)一夫一妻制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早期教会法学家认为婚姻存在的价值在于避免淫乱,所以主张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圣保罗对此有一段经典论述:“但要免淫乱的事,男子当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当各有自己的丈夫。……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这是基督教教义对人性与本能问题的最初妥协。保罗首先推崇的是禁欲,希望众人能像他一样;但同时考虑到人的本性趋向及单个教徒的具体情况,希望一夫一妻制能避免“欲火攻心”,避免淫乱。
  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最早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其统治者布告天下:“一夫一妻,理所宜然”。到戊戌变法时期,传教士也对中国的一夫多妻制多有抨击。而一夫一妻的法律制度真正被确定下来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民法典亲属篇》第二章婚姻中明确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革命根据地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明确规定了:“实行一夫一妻,禁止一夫多妻”。1950年新中国的婚姻法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
  (二)婚姻自由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教会法中提倡婚姻自愿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婚姻应自由”的规定;“任何人不能被胁迫结婚”。法学评论家也说:“婚姻应自由缔结”;“婚姻应不受任何胁迫扰”。所有教会法学家都同意将这些规定作为教会法总的、重要的原则。男女双方的自愿同意是婚姻成立的必要要件,夫妻的结合不僅是肉身的,而且是心灵和精神的。
  婚姻自由这一观念最早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由于受到基督传教徒和其他思想的影响,男女双方缔结婚姻逐渐摆脱父母包办的桎梏,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此外,太平天国还鼓励离婚的人再婚,妇女不必受“贞洁观”的束缚。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谭嗣同认为:“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缔结婚姻应该是自由的,不受家长的干涉。婚姻自由被明确的规定到法律之中并被人们所遵守是在民国时期。对于我国现行《婚姻法》,婚姻自由已经成为婚姻制度中一项基本原则,男女双方既有结婚的自由,也有单身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
  (三)夫妻地位平等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倡导夫妻间地位的平等。基督教皇改革了婚姻制度,改变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到优士丁尼执政时期,自由婚姻取代了夫权婚姻,通奸成为夫妻双方主张离婚的共同理由,人格利益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妻子取得了与丈夫趋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妻子在人身方面、财产方面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她们在婚姻中的独立和尊严与现代婚姻中妻子的地位几乎相差无几。罗马妇女终于摆脱了束缚她们千年的人身枷锁。
  在基督教义的影响下,太平天国运动倡导男女平等。这种平等不局限于夫妻间的婚姻关系上,也包括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女子可以参与分配土地、参加科举考试、参军打仗。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不但抨击“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观念,还扩大了女子在社会上的权利范围,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女子应该享有受教育权和从政权等。到了民国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在后来相关的婚姻法上也有所体现:女子对家庭财产权的享有、妇女对离婚权的享有。
  (四)婚姻障碍对中国婚姻制度的影响
  1.亲属障碍
  从4世纪开始,教会确立了对亲属之间的婚姻禁令。从一开始禁止三等亲之内的亲属之间结婚到8世纪禁止至七等亲,但由于古代社会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有限,七亲的范围的确过大,教会法后于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会议中将近亲结婚的限制缩小至四亲。
  2.胁迫障碍
  在胁迫情况下缔结的婚姻对受胁迫方没有约束力。如果这种胁迫足以改变一个正常人的意志,一旦受胁迫方所受的威胁解除,那么婚约可以合法解除。对婚姻的同意必须是没有假装、不受威胁的同意。此外,教会法还规定在恐惧或诈欺的影响之下订立的婚姻无效。
  3.未达法定婚龄
  现行法典规定婚龄为男16周岁、女14周岁,未达法定婚龄而结婚者,结婚无效。但是,如果当事人能够生育儿女,并理解他们正在从事的行为的性质,依据地方习惯,一些例外情况也得到许可。
  4.性无能障碍
  丈夫阳痿,没有能力过性生活,是婚姻无效的一个重要理由,其原因在于教会法将婚姻看作是禁欲之外以生育为目的、并防止奸淫及其他婚外性行为的消极选择,如果婚姻无法完成该使命,则在教会看来,该婚姻的功能与价值没有得到实现,即为一种可被废除的无效婚姻情形。性无能者 《教会法典》 第1084条第一项规定:“婚前,男女任何一方永久不能人道者,不论是绝对的或相对的不能人道,依婚姻本质而言,结婚无效。”
  5.重婚障碍
  教会法将婚姻从订婚时起算,因而其对于重婚的限制范围比世俗社会要宽,包括了在结婚圆房之前已订过婚约的情形。《教会法典》规定:“凡受前婚的约束者,虽是未遂婚姻,亦不得结婚,违者婚姻无效。”此外,不论前婚因何原因而无效,或被撤销,在依法确知其无效或被撤销之前,亦不得另行结婚。
  我国在2001年修改的《婚姻法》中,加入了无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等若干情形,前者包括重婚、血亲障碍、未达法定婚龄、婚前患有不应当结婚的传染性或遗传学疾病,而在婚后并未痊愈。后者是指受胁迫成婚时,受胁迫方可诉请人民法院,撤销婚姻。从中不难看出教会婚姻法之无效婚姻理论的间接影响。除了性无能外,后世无效婚姻制度和可撤销婚姻制度几乎涵盖了教会法中关于无效婚姻的种种情形。
  参考文献
  [1]彭小瑜.教会法研究——历史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贺卫方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二卷)[M].袁瑜琤、苗文龙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4]陈启航.浅议教会法中的无效婚姻制度[J].法学研究2016(5)
  [5]罗辉.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何丽玲.探寻西方婚姻法发展的历史轨迹[J].社会观察2008(3)
  [7]郭义贵.论中世纪英国教会的婚姻家庭法[J].法学家2008(2)
  作者简介
  王文慧(1993—),女,烟台大学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研究生。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逐渐深入,资源消耗量大幅度提升,这也为我国环保事业提出了巨大考验。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对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强化监测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技术体系进行规范、对工作机制进行创新四方面,论述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机制  前言:在環境监测工作之中,环境监测质量
期刊
摘 要: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对于国土边疆的治理和政治制度的管理在历朝统治者中实属佼佼者,甚至超越了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朱棣作为一个万人之上的领导者,既有他明智决绝地领导风格,也不免会出现决策失误,而这正是领导决策理论的深刻体现,更是对我们当今领导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领导者;领导风格;决策  一、概念界定  领导决策(Leadership D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市场化进程不仅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改变了经济的格局,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市场化;进程;经济增长;贡献  前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推动了我国的市场化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警察在破案时可应用的科技技术也是越来越先进,犯罪现场的三维建模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都知道,警察在破案的时候需要对犯罪现场都是要测量,勘测,记录下现场的各种信息,方便保留,也可作为庭审的证据,而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就能很好地再现犯罪现场。本文就犯罪现场三维建模技术展开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犯罪;三维建模  一、什么叫三维建模  1.1三维建模的重要性  科技
期刊
一、正义观下的法治思想  无论是政治还是法律都是为了实现正义,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提到“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可见,正义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发展脚步逐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化传播技术的发展,从而影响传统电视媒体。传统媒体为了达到生存的目的,进行积极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相关措施,旨在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问题;措施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多元化
期刊
摘 要: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上有重要应用意义,能对多个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排序,从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环境评价结果。本文主要从突变理论下的评价方法、突變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突变理论具体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突变评价法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充分掌握。  关键词:突变理论;监测质量;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  对于多目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对各行各业均要求肩负一定社会责任,律师亦不例外,调解制度的发展是律师调解的现实基础,律师调解是律师承担社会责任,协助司法部门处理事物、同时也是国家法治化进程中新生的解决纠纷方式。律师以当事人利益为中心不适宜居中调解,这种说法狭义化了律师的职业特征,律师应当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前提下,兼顾当事人利益,在不同的情景亦有不同的身份,但最终均是为法律以及事实服务,而非单纯的服务于
期刊
摘 要:严歌苓被中西方文坛誉为“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她的《陆犯焉识》以深远的济世情怀,讲述了一段艰苦却丰饶的历史与爱情,这里有文人的坚持与守望,有对人性的思考与回味。本文通过对《陆犯焉识》的品读,结合作者对作品给予的深层意义,来感悟严歌苓的人文情怀,感受主人公在交织而成的人生里所追求的爱情与自由。  关键字:人文情怀;人性;爱情;自由  严歌苓,著名旅美女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陆犯焉识》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一直在下降,其中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质指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本文尝试从中学生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进行分析,探究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及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一般性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素质;健康  一、导语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事业发展的接班人,中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够振兴和传承、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