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剑美有两支笔,一支笔尤擅杂文,针砭时事,笔力辛辣之余又兼具幽默与犀利,以书生之意气品评社会之万象,深具现实力度;而另一支笔则专司小说,在冷眼旁观中将生活里各色人物的情与欲一一解剖,展示出当下时代这一大“游乐场”中的百态人生,同时又在这样的悲欢离合中托出细腻柔情之笔触,直击到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最柔软之地,颇有为时代安魂之深意。在这样两支笔的交互辉映之下,魏剑美写出了自己的特质。在当下的文学圈内,他的身份相对来说是比较特别的,专业为新闻传播,也曾经游走于传媒江湖,还参与过具体的娱乐节目策划,因此他比别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接触到许多的一手材料,在这一层面上来说,他的文字可谓是这一生态场域的生动写照。同时,他自身又是身处于“文场”之中——高校教师,更具有浓重的知识分子气息,敢于担当,以自己的一支铁笔辛辣有力地刺穿时代的迷雾,现实性与批判性在他的文字中共存。在他的激扬文字之下,群居却又孤独的现代人之心灵以及他们所栖身的这一巨大“场域”成为了两个他所着力的焦点,因此,“场”与“人”可谓是解读他创作心路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词。
一、迷狂的“场域”世界
从成名作《步步为局》以及其续篇《副市长》到《做秀》,再到如今的新作《空城》,魏剑美的笔触从官场、赌场到商场、娱乐圈,再到都市,每一部作品都在深入地探讨着一个特殊的“场域”,将现代人所沉浮于其中的各个“场”刻画得十分深刻。
不管是“官场”、“赌场”,还是“娱乐圈”,抑或是光影重叠的现代都市,都是一个有着相通点的“场域”,类似于生物圈,这里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链,各色人等在这其中生存,借用布尔迪厄的说法,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景观看作是一个“场域”,充斥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景观的场域,而当作家将之以文学叙事的形式编织进入文学文本时,就在有限的文本空间中形成了意义丰富的语义场。在布尔迪厄看来,“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①当然,这一“场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被某种边界物所包围的领地并不相同,也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领域”,它不仅仅是一种蛛网式存在的庞大关系场,更是一个包含巨大“异化”力量的隐性场。
这样的“场”中围绕着金钱、权力等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摸爬滚打的人们便以这些利益元素为中心,在规则的支配之下开始了高速的运转。有的人凭借着对规则的熟练把握成功登顶,而更多的人则是未能跟上这一“场域”的运转速度,从而被无情地抛离了生活轨道,成为游戏的失败者。说复杂,实在是复杂,这里的规则完整又庞大,人们行事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进入死胡同或进入雷区,最终成为游戏的被抛弃者。然而这一规则网说简单却也很简单,“金钱”“权力”便是唯一的终极目标,没有什么比名和利更为重要的了,为了获得它们,可以不择手段。再没有什么形而上的思考与探究,也没有人性的温情,有的只是在“场域”之中飞速运转向“钱”看、向“权”看,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身处娱乐圈之中的节目监制钟一鸣自己也有所体悟:“怪不得说职场如官场,官场如沙场,沙场如情场,入了任何一个‘场’,人都会身不由己,言行举止变得连自己都觉得诧异。”这实在是另一种形式的异化。
魏剑美对这一“场域”的解剖是从“官场”起步的,以此为起点,他将一系列有着相通点的“场”纳入到了自己的手术刀之下。《步步为局》系列中的主人公汪大明本是一个安分忠厚甚至近乎木讷的机关干部,身上不乏知识分子的气质,然而当他在官场中四处碰壁、妻子也一再施压刺激他之后,也逐渐地开始学着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伪装自己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文化厅的暗地斗争中,汪大明表面上一团和气,只说些和稀泥的好话,貌似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私下里则又是四处出击,每一边都做出笼络、支持的姿态,实则他在做着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的如意算盘。偶尔的一次,他自己也反问道:“我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了?”然而既然他已经选择了要在这一“场域”中争取自己的立足之地,那么这样的自责也就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了,过后他依然还要再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去厮杀。可以说这样的“场”不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同时还是一个外延宽泛的空间,囊括了巨大的文化生态,它就是一个凝聚了人间百态的文化生态场。②不仅官场如此,以“娱乐至死”“愚乐至死”作为口号的娱乐圈也无非就是权力场域的延伸,不但官场中的权力运作在这里同样生效,而且人与人之间转来转去总逃不了“利益”这两个字,《做秀》中的钟一鸣监制新一档的娱乐节目《欢乐集中营》初获成功之后,找了几个朋友一块儿相聚,没想到每个人都在或隐晦或直接地说着要他给自己炒作,钟一鸣只能含糊答应着,心中却难免惆怅:“这是怎么啦,自己本来想叫几个朋友来喝酒散心的,没想到倒喝出更多的麻烦来了。这社会真是越来越实际,朋友也好,老乡也罢,转来转去都要落实到利益上来。”
要在这个“场域”之中拼得一席之地,“赌”成为了这些芸芸众生跻身上层、攫取权力和金钱的一个重要手段。《步步为局》的故事即是以主人公汪大明因苦心悟出“稳赚不输”的赌博秘诀而欣喜若狂开始的,于是他与朋友相约到澳门赌场试图运用自己苦心悟出的“绝技”来为自己赢取财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经历几次得而复失的起伏之后他发现这一“绝技”实际上并非真的神奇,因为在赌场之上仍然还是需要去“赌”。就在心灰意冷之际,他发现了省里高官在赌场豪赌,便拍照录音,以此相要挟,来实现自己的仕途升迁,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豪赌”便由此开始了。在电视台摸爬滚打的钟一鸣首先接下了创办新节目的任务,在这个类似于“不成功便成仁”的重压之下,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最终节目一炮而红,他也因此名利双收。甚至是混迹于都市的所谓新闻界达人的童蒙,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红颜知己简婕,狠心以实话相告,本已做好一了百了的打算,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坦诚赢得了对方的谅解,童蒙心中也在庆幸着“我知道自己赌赢了。”的确如此,就在这样的“场域”之中,所有的人都在为了各自的欲望而“赌”,他们赌自己的仕途,赌自己的事业,也赌自己的爱情,更赌的是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的赌,既是赌场之上的运气博弈,也是脆弱个体意欲在这混沌场域之中顽强而生的一次破釜沉舟式的反击。在这样的激流当中并没有什么勇退,也没有旁观者,只有赢家与输家之分,因此汪大明的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还在下注,就说明败局未定”。 在魏剑美的小说作品中,贯注了他对社会万象的冷静洞察,他以冷峻的打量与沉思透过杂文笔法,将这些“场”及其中的世故人情逐一地进行解剖,这里就是一个上演着关于人性的各种戏剧的“小世界”,有勾心斗角,也有同心伙伴,有踌躇满志,也有迷狂人生,更多的则恐怕是那些围绕着利益规则所发生的黑暗、血腥的争斗与厮杀。《空城》中的童蒙,百无聊赖之际怀着或多或少有些不纯洁的对网恋的憧憬一头撞进了网络世界之中,在朋友虾米的引导下来到了网络中的聊天室,“那里果然是一个场面火爆话题也火爆的所在,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的走到一起来的男人们似乎集体患上了性饥渴,就连取的网名都透露出急不可耐的暴露意图和强奸未遂的遗憾情绪。”将这些猥琐想法戏称为“革命目的”,虽然多少带有几分作者的调侃,但作者的批判姿态却是确定无疑的。借助着书本中大量的段子,魏剑美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将此时代之下的种种道貌岸然、君子伪装逐一解构,读者们在轻松笑声过后所体察到的便是“表面崇高”被消解之后的荒诞。炒作推手二牛在向钟一鸣推销自己的炒作经验时不无得意地说:“如今这社会不怕没优点只怕没特点,不怕没人性只怕没人气,不怕不会写作只怕不会炒作。”而他的名言更是“只要炒得好,麻雀变仙鸟”。还有对于官场之中的嘲讽:“喝酒像喝汤,此人是工商;喝酒不用劝,工作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八两都不醉,这人是国税。”这样略带夸张却又活灵活现的文字将这些“场域”中的“生态”刻画得真可谓是入木三分,段子虽小,含义甚大,由于作者擅长于杂文,通常能够以类似于速写的形式就在只言片语中做出漫画式的描写,既形象又深刻,这样的风格内中不乏有“鲁迅风”的神采。
不管是网恋,抑或是权力的游戏,又或是娱乐圈内醉生梦死的迷狂,都最终指向了欲望,在这里,它是一个近似于原罪式的名字。汪大明在自己所追求的“赌”中走得越来越远,他贪钱、贪权又贪色,而《做秀》中的钟一鸣和《空城》中的童蒙也并无二致,他们都在对欲望的追逐中滑向了不可知的深渊,在各种“场域”中,这样的悲、喜剧总在不停地上演。魏剑美从官场——这一千古以来可谓是最生动、复杂的人文生态场域开始,再到娱乐圈、都市,将人性之多维凸显得格外充分。因此,从他的官场写作开始,这样的书写一方面对集中于场域之中的丑态、潜规则等的猎奇式的揭露,另一方面也是将其中的人生百态做一次展览,因此,写场域实质上还是在写人,在他的笔下,官场、娱乐圈还有都市繁华之中,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着一场场由现代孤独者主演的人性戏剧。这些疲于奔命、对自己的人生毫无确定感可言的人们无疑都是这一“场”的牺牲品,悄无声息地就将生命消解在了游戏之中。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作家的笔触已经超越了对社会现象、时代弊端的鞭笞和批判,而是进而将视野移向了这些大时代之下孤独浪子的内心世界。
二、“液态世界”里的苍凉人生
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魏剑美作为一个颇具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在深刻解剖社会万象的同时也更能够体会到现代大千世界中现代人心灵世界的荒芜与痛苦。如果说描写出官场、娱乐圈这样相互纠葛的权力场域中的人生百态是与他的杂文笔法相互映衬的话,那么对于现代都市之中的光影迷离的捕捉则与他自己对人心深刻的悲悯姿态是分不开的。
从《步步为局》及续篇《副市长》到《做秀》,再到《空城》,都有着内在的脉络相联,除了都在追踪“场”,小说世界中的人物乃至背景都有着一条隐现的纵贯线。几部作品中发生的故事都是围绕着生活在“滨湖市”的几组人物而展开的,《空城》中的主角童蒙便是《做秀》中主角钟一鸣的一位好友,所不同的只是对不一样的“场”进行展示。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前三部作品中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手段,到了聚焦都市人生活的《空城》这里则换做了第一人称“我”的讲述。从冷眼旁观式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到身居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这样的转变无疑是魏剑美的一次努力尝试,这次尝试也在喻示着他的主要笔力在从光怪陆离的浮华世间转向这其中心灵芜杂的人群,将他们的精神世界逐一解剖。因此,这样的转变在魏剑美的文学世界中称之为“推进”恐怕会更加合适一点,因为他把现代浮世中的孤独心灵逐一地从这汪洋一般的“场”中打捞起来,以“我”这一近似于自传式的人物叙述来介入其中,有记录,有体验,有洞悟,亦有悲悯,在这样辛辣揭露却又不乏温情的审视中将这些孤独的灵魂从文本的隐秘角落推向了前台。
鲍曼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形容为一个“液态的现代世界”,因为一切都“像所有流体一样,它无法停下来并保持长久不变……这个世界中的一切,差不多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稳定的状态”成为奢求。③在这样的流动之中,尽管缤纷多彩,但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从而走向了流逝。无独有偶,伯曼在描绘“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历险活动和恐怖、模棱两可和嘲弄”时也这样指出:“现代生活就是过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生活。它有可能被那些巨大的层级组织所压倒,因为这些组织有力量控制而且常常能够摧毁所有各种社会团体、价值观念和人的生活;然而由于我们决心直面这些力量,决心进行斗争来改变它们的世界,并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世界,现代生活不会被挡住。现代生活既是革命的也是保守的:它意识到各种新的经验与历险的可能,它受到许许多多现代历险都会导致的深厚虚无主义思想的恐吓,它渴望创造并且抓住某种真实的东西而不管一切东西都在融化。”④可见,“流动”“模棱两可”“变动不居”成为了现代性主导之下人类世界的混沌状态最好的解说词,在这一世界中穿行无异于是一场历险。因此,在这样的“历险”当中,“流动”“变动不居”给予现代人的除了新颖、快意之外更多的还有着自我身份的碎片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生命不再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反而如同荒芜的荒原一般,身旁的一切都因高速运转的生活速度而被抛离了正常的轨道,现代人的生活境况即如万花镜所折射的景象一般,缤纷多彩,而在这看似热闹的景观背后又有着无法掩饰的支离破碎。
魏剑美所着力描写的“场”即是现代世界里的一个典型存在,而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们不管是为官、为商,抑或是混迹于电视台、出版业一类的娱乐圈,都是在这流动世界中的冒险者。这样的冒险特质在他们为了能够在场域中生存而选择的策略——“赌”之上则尤为明显,汪大明为自己的仕途而赌,以领导在赌场豪赌的照片、录音为据相要挟;钟一鸣以“忍”为警语,等待机会,“赌”自己的事业;童蒙则是为了自己的感情而赌,希望在网络之上也有所斩获……他们都曾如此努力,虽然有着风险,但冒险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只不过在他们收获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虚无,他们赌赢了名利,却输掉了人生,输掉了真实的自我。 世界的流动性似乎也将困于其中的个体彻底液体化了,汪大明、钟一鸣、童蒙、虾米等等,他们身上都有着这样的“流动性”,犹如变色龙的体色一般,跟随着外界而变动。汪大明从前对仕途并不在意,当他逐渐融入其中以后却顺风顺水,他的老同学郭天宝就曾经很有意味地说他“貌似忠厚,深藏奸诈”,连他自己都时常佩服自己谎话随口就来的自然;童蒙借着网络这一虚拟空间,游弋于网络和现实之间,而他的好友虾米整日混迹于网络之上,以娴熟的手段“泡妞”,征服了不少的女性,而且他的“浓情蜜意很少能坚持二十四个小时”。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情境之下自如地切换。这无疑都是他们的一种伪装,这样的伪装恰好说明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是多么的缺乏安全感,用一个外壳将自己精心地包裹起来,是为了应对这一场域之中形形色色的纷扰与争斗,更是为了保护自己。
也许正如小说《空城》封面上题写的那句话所言:“‘空’的不仅仅是城,更是情感和心灵。”主人公童蒙以一种幽默但却不乏犀利的腔调调侃着网络世界(实际上也是现实世界)的两种生存技巧:“装处”“装妓”。“处”与“妓”,这样的两种极端成为了这个虚拟与现实相互胶结的世界中有效的生存技巧,不但能够让人获得保护,也能够得到收益。童蒙与自己的红颜知己简婕的相识就是从自己的“装妓”开始的,相反,简婕则从他身上读到了自己久违的亲近感,因为在“我”眉宇之间有着“掩饰不住的书卷气”,“你的笑很纯,没有世俗的痕迹。”因此,我们也注意到了,魏剑美笔下的这些主人公们身上都不同程度地隐现着知识分子的影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存在,纵然你不情愿裹入这些“场域”,但是你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始终是站立于这一“场”中的事实。汪大明上大学正是为了摆脱自己那个以“赌博”为惟一出路的村子,他坚持不参与单位同事各种各样的“娱乐”,这样的憨厚中显然有着书生式的呆气,这也是他迟迟不愿让自己陷入官场漩涡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童蒙就是因为无法容忍高校圈内的道貌岸然才依然出走,投身于新闻业,他的负气出走就是一种士人气节的彰显,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他“装妓”与简婕相会,简婕却依然从他的身上读出了“掩饰不住的书卷气”,只是他(们)为了获得稳定、安全,不得不戴上了虚伪、做作的面具,甚至像虾米那样纵情于众多女子,与真情无缘,亦迷失了自我,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结局,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深夜打的回家的童蒙,在给的士司机报地名时却一连报出了几个曾经居住的住址,顿时一阵恍惚,“一种找不到家的巨大孤独感袭上心头,我第一次格外明晰地意识到自己异乡人的身份。这是一个荒谬的世界……”外表光鲜靓丽,看似“年轻有为”的“我”在这个“空城”中却难以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不仅是荒诞,也更是一种悲哀。因此,纵情也好,“装处”或“装妓”也罢,这些只不过是这群孤独的现代人在“空城”中应对生命困境的一次尝试。丹尼尔·贝尔曾指出人类在现代发展历程中将会遭遇种种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诸如悲剧与死亡。在这种同生存哲学反复遭遇的过程中,人开始意识到凌驾一切之上的根本性问题……”⑤在这些“不可理喻性问题”面前,不管是汪大明还是钟一鸣,抑或是童蒙,以及他们身边那些挚友耿达、简婕、虾米等等,都显得太渺小了,他们所拼命在“场域”之中奋斗、争取的只不过是那一丝微小却无比实在的存在感。魏剑美在自己的文字世界中把这些当下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一推向前台,使之成为聚焦点,惊诧之余更有警醒之意。
魏剑美的着力点始终是以自己独立的姿态面对当下,彰显出不乏激扬的文人情怀,走笔于芸芸众生之中。当然,以杂文笔法糅入到小说文本之中,在具有了犀利的锋芒之余也有一些弊端,如为了达到讽喻的效果,作者用了许多日常生活语境中以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片言只语即能达到笔下生花的效果,但大量段子的堆砌很容易造成向鲁迅曾经提及的“油滑”滑落的趋势。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了作者由“场”到“人”、由外及内的笔锋轨迹,这也正是他最主要的关怀之处,体察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为时代安魂。不可否认的是,魏剑美笔下的这些“书生”纵然有着无法掩饰的书卷气息,却也难以避免最终将自己放逐于繁华“场域”的泥沼之中的命运,名与利、权与色成为了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正是这样的“瑕”“瑜”交加,才使得他们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在真实的人与坚硬、冰冷的世界碰撞之后,那种命定之下的绝望反抗就成为了一次对于知识分子使命的完整写照,尽管充满悲情。正如他自己在一篇创作谈中所坦言的那样:“我自己从高中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写过美文、短篇小说、杂文、长篇小说,拉拉杂杂也有几百万字了罢,无论曾经有过怎样激昂的热情、热爱和热望,但写来写去,到最后发现自己写的其实就是一种人世的苍凉、人性的苍凉、人格的苍凉。”⑥他要做的正是要将这份苍凉采撷,以自己倔强的文字给予这些孤单魂灵们一次温情的安魂。
注释:
①[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②笔者曾在另一篇评论官场文学的文章中以“官场”为例,将其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生态场域”,具体可参见《官场、权力与人性——湖南当代官场小说笔谈》,《文学界·文学风》2013年第2期。
③[英]齐格蒙·鲍曼著,鲍磊译:《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第1、79页。
④[美]马歇尔·伯曼著,徐大建、张辑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页。
⑤ [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0页。
⑥魏剑美:《写到最后的苍凉》,《文学界》2010年第10期。
本栏目责任编辑 曹庆红
一、迷狂的“场域”世界
从成名作《步步为局》以及其续篇《副市长》到《做秀》,再到如今的新作《空城》,魏剑美的笔触从官场、赌场到商场、娱乐圈,再到都市,每一部作品都在深入地探讨着一个特殊的“场域”,将现代人所沉浮于其中的各个“场”刻画得十分深刻。
不管是“官场”、“赌场”,还是“娱乐圈”,抑或是光影重叠的现代都市,都是一个有着相通点的“场域”,类似于生物圈,这里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链,各色人等在这其中生存,借用布尔迪厄的说法,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景观看作是一个“场域”,充斥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生态景观的场域,而当作家将之以文学叙事的形式编织进入文学文本时,就在有限的文本空间中形成了意义丰富的语义场。在布尔迪厄看来,“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正是在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①当然,这一“场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被某种边界物所包围的领地并不相同,也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领域”,它不仅仅是一种蛛网式存在的庞大关系场,更是一个包含巨大“异化”力量的隐性场。
这样的“场”中围绕着金钱、权力等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在这里摸爬滚打的人们便以这些利益元素为中心,在规则的支配之下开始了高速的运转。有的人凭借着对规则的熟练把握成功登顶,而更多的人则是未能跟上这一“场域”的运转速度,从而被无情地抛离了生活轨道,成为游戏的失败者。说复杂,实在是复杂,这里的规则完整又庞大,人们行事的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进入死胡同或进入雷区,最终成为游戏的被抛弃者。然而这一规则网说简单却也很简单,“金钱”“权力”便是唯一的终极目标,没有什么比名和利更为重要的了,为了获得它们,可以不择手段。再没有什么形而上的思考与探究,也没有人性的温情,有的只是在“场域”之中飞速运转向“钱”看、向“权”看,利益才是最为重要的。身处娱乐圈之中的节目监制钟一鸣自己也有所体悟:“怪不得说职场如官场,官场如沙场,沙场如情场,入了任何一个‘场’,人都会身不由己,言行举止变得连自己都觉得诧异。”这实在是另一种形式的异化。
魏剑美对这一“场域”的解剖是从“官场”起步的,以此为起点,他将一系列有着相通点的“场”纳入到了自己的手术刀之下。《步步为局》系列中的主人公汪大明本是一个安分忠厚甚至近乎木讷的机关干部,身上不乏知识分子的气质,然而当他在官场中四处碰壁、妻子也一再施压刺激他之后,也逐渐地开始学着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伪装自己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文化厅的暗地斗争中,汪大明表面上一团和气,只说些和稀泥的好话,貌似并不偏袒任何一方,私下里则又是四处出击,每一边都做出笼络、支持的姿态,实则他在做着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的如意算盘。偶尔的一次,他自己也反问道:“我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了?”然而既然他已经选择了要在这一“场域”中争取自己的立足之地,那么这样的自责也就注定只会是昙花一现了,过后他依然还要再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去厮杀。可以说这样的“场”不仅仅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同时还是一个外延宽泛的空间,囊括了巨大的文化生态,它就是一个凝聚了人间百态的文化生态场。②不仅官场如此,以“娱乐至死”“愚乐至死”作为口号的娱乐圈也无非就是权力场域的延伸,不但官场中的权力运作在这里同样生效,而且人与人之间转来转去总逃不了“利益”这两个字,《做秀》中的钟一鸣监制新一档的娱乐节目《欢乐集中营》初获成功之后,找了几个朋友一块儿相聚,没想到每个人都在或隐晦或直接地说着要他给自己炒作,钟一鸣只能含糊答应着,心中却难免惆怅:“这是怎么啦,自己本来想叫几个朋友来喝酒散心的,没想到倒喝出更多的麻烦来了。这社会真是越来越实际,朋友也好,老乡也罢,转来转去都要落实到利益上来。”
要在这个“场域”之中拼得一席之地,“赌”成为了这些芸芸众生跻身上层、攫取权力和金钱的一个重要手段。《步步为局》的故事即是以主人公汪大明因苦心悟出“稳赚不输”的赌博秘诀而欣喜若狂开始的,于是他与朋友相约到澳门赌场试图运用自己苦心悟出的“绝技”来为自己赢取财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经历几次得而复失的起伏之后他发现这一“绝技”实际上并非真的神奇,因为在赌场之上仍然还是需要去“赌”。就在心灰意冷之际,他发现了省里高官在赌场豪赌,便拍照录音,以此相要挟,来实现自己的仕途升迁,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豪赌”便由此开始了。在电视台摸爬滚打的钟一鸣首先接下了创办新节目的任务,在这个类似于“不成功便成仁”的重压之下,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最终节目一炮而红,他也因此名利双收。甚至是混迹于都市的所谓新闻界达人的童蒙,为了能够挽回自己的红颜知己简婕,狠心以实话相告,本已做好一了百了的打算,殊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坦诚赢得了对方的谅解,童蒙心中也在庆幸着“我知道自己赌赢了。”的确如此,就在这样的“场域”之中,所有的人都在为了各自的欲望而“赌”,他们赌自己的仕途,赌自己的事业,也赌自己的爱情,更赌的是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的赌,既是赌场之上的运气博弈,也是脆弱个体意欲在这混沌场域之中顽强而生的一次破釜沉舟式的反击。在这样的激流当中并没有什么勇退,也没有旁观者,只有赢家与输家之分,因此汪大明的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只要还在下注,就说明败局未定”。 在魏剑美的小说作品中,贯注了他对社会万象的冷静洞察,他以冷峻的打量与沉思透过杂文笔法,将这些“场”及其中的世故人情逐一地进行解剖,这里就是一个上演着关于人性的各种戏剧的“小世界”,有勾心斗角,也有同心伙伴,有踌躇满志,也有迷狂人生,更多的则恐怕是那些围绕着利益规则所发生的黑暗、血腥的争斗与厮杀。《空城》中的童蒙,百无聊赖之际怀着或多或少有些不纯洁的对网恋的憧憬一头撞进了网络世界之中,在朋友虾米的引导下来到了网络中的聊天室,“那里果然是一个场面火爆话题也火爆的所在,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的走到一起来的男人们似乎集体患上了性饥渴,就连取的网名都透露出急不可耐的暴露意图和强奸未遂的遗憾情绪。”将这些猥琐想法戏称为“革命目的”,虽然多少带有几分作者的调侃,但作者的批判姿态却是确定无疑的。借助着书本中大量的段子,魏剑美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将此时代之下的种种道貌岸然、君子伪装逐一解构,读者们在轻松笑声过后所体察到的便是“表面崇高”被消解之后的荒诞。炒作推手二牛在向钟一鸣推销自己的炒作经验时不无得意地说:“如今这社会不怕没优点只怕没特点,不怕没人性只怕没人气,不怕不会写作只怕不会炒作。”而他的名言更是“只要炒得好,麻雀变仙鸟”。还有对于官场之中的嘲讽:“喝酒像喝汤,此人是工商;喝酒不用劝,工作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八两都不醉,这人是国税。”这样略带夸张却又活灵活现的文字将这些“场域”中的“生态”刻画得真可谓是入木三分,段子虽小,含义甚大,由于作者擅长于杂文,通常能够以类似于速写的形式就在只言片语中做出漫画式的描写,既形象又深刻,这样的风格内中不乏有“鲁迅风”的神采。
不管是网恋,抑或是权力的游戏,又或是娱乐圈内醉生梦死的迷狂,都最终指向了欲望,在这里,它是一个近似于原罪式的名字。汪大明在自己所追求的“赌”中走得越来越远,他贪钱、贪权又贪色,而《做秀》中的钟一鸣和《空城》中的童蒙也并无二致,他们都在对欲望的追逐中滑向了不可知的深渊,在各种“场域”中,这样的悲、喜剧总在不停地上演。魏剑美从官场——这一千古以来可谓是最生动、复杂的人文生态场域开始,再到娱乐圈、都市,将人性之多维凸显得格外充分。因此,从他的官场写作开始,这样的书写一方面对集中于场域之中的丑态、潜规则等的猎奇式的揭露,另一方面也是将其中的人生百态做一次展览,因此,写场域实质上还是在写人,在他的笔下,官场、娱乐圈还有都市繁华之中,无时不刻不在上演着一场场由现代孤独者主演的人性戏剧。这些疲于奔命、对自己的人生毫无确定感可言的人们无疑都是这一“场”的牺牲品,悄无声息地就将生命消解在了游戏之中。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作家的笔触已经超越了对社会现象、时代弊端的鞭笞和批判,而是进而将视野移向了这些大时代之下孤独浪子的内心世界。
二、“液态世界”里的苍凉人生
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魏剑美作为一个颇具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在深刻解剖社会万象的同时也更能够体会到现代大千世界中现代人心灵世界的荒芜与痛苦。如果说描写出官场、娱乐圈这样相互纠葛的权力场域中的人生百态是与他的杂文笔法相互映衬的话,那么对于现代都市之中的光影迷离的捕捉则与他自己对人心深刻的悲悯姿态是分不开的。
从《步步为局》及续篇《副市长》到《做秀》,再到《空城》,都有着内在的脉络相联,除了都在追踪“场”,小说世界中的人物乃至背景都有着一条隐现的纵贯线。几部作品中发生的故事都是围绕着生活在“滨湖市”的几组人物而展开的,《空城》中的主角童蒙便是《做秀》中主角钟一鸣的一位好友,所不同的只是对不一样的“场”进行展示。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前三部作品中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事手段,到了聚焦都市人生活的《空城》这里则换做了第一人称“我”的讲述。从冷眼旁观式的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到身居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这样的转变无疑是魏剑美的一次努力尝试,这次尝试也在喻示着他的主要笔力在从光怪陆离的浮华世间转向这其中心灵芜杂的人群,将他们的精神世界逐一解剖。因此,这样的转变在魏剑美的文学世界中称之为“推进”恐怕会更加合适一点,因为他把现代浮世中的孤独心灵逐一地从这汪洋一般的“场”中打捞起来,以“我”这一近似于自传式的人物叙述来介入其中,有记录,有体验,有洞悟,亦有悲悯,在这样辛辣揭露却又不乏温情的审视中将这些孤独的灵魂从文本的隐秘角落推向了前台。
鲍曼将我们所处的世界形容为一个“液态的现代世界”,因为一切都“像所有流体一样,它无法停下来并保持长久不变……这个世界中的一切,差不多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稳定的状态”成为奢求。③在这样的流动之中,尽管缤纷多彩,但所有的东西都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从而走向了流逝。无独有偶,伯曼在描绘“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历险活动和恐怖、模棱两可和嘲弄”时也这样指出:“现代生活就是过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生活。它有可能被那些巨大的层级组织所压倒,因为这些组织有力量控制而且常常能够摧毁所有各种社会团体、价值观念和人的生活;然而由于我们决心直面这些力量,决心进行斗争来改变它们的世界,并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世界,现代生活不会被挡住。现代生活既是革命的也是保守的:它意识到各种新的经验与历险的可能,它受到许许多多现代历险都会导致的深厚虚无主义思想的恐吓,它渴望创造并且抓住某种真实的东西而不管一切东西都在融化。”④可见,“流动”“模棱两可”“变动不居”成为了现代性主导之下人类世界的混沌状态最好的解说词,在这一世界中穿行无异于是一场历险。因此,在这样的“历险”当中,“流动”“变动不居”给予现代人的除了新颖、快意之外更多的还有着自我身份的碎片化、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生命不再是生机勃勃、积极向上,反而如同荒芜的荒原一般,身旁的一切都因高速运转的生活速度而被抛离了正常的轨道,现代人的生活境况即如万花镜所折射的景象一般,缤纷多彩,而在这看似热闹的景观背后又有着无法掩饰的支离破碎。
魏剑美所着力描写的“场”即是现代世界里的一个典型存在,而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们不管是为官、为商,抑或是混迹于电视台、出版业一类的娱乐圈,都是在这流动世界中的冒险者。这样的冒险特质在他们为了能够在场域中生存而选择的策略——“赌”之上则尤为明显,汪大明为自己的仕途而赌,以领导在赌场豪赌的照片、录音为据相要挟;钟一鸣以“忍”为警语,等待机会,“赌”自己的事业;童蒙则是为了自己的感情而赌,希望在网络之上也有所斩获……他们都曾如此努力,虽然有着风险,但冒险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只不过在他们收获了巨大的财富的同时,在内心深处却始终有着挥之不去的虚无,他们赌赢了名利,却输掉了人生,输掉了真实的自我。 世界的流动性似乎也将困于其中的个体彻底液体化了,汪大明、钟一鸣、童蒙、虾米等等,他们身上都有着这样的“流动性”,犹如变色龙的体色一般,跟随着外界而变动。汪大明从前对仕途并不在意,当他逐渐融入其中以后却顺风顺水,他的老同学郭天宝就曾经很有意味地说他“貌似忠厚,深藏奸诈”,连他自己都时常佩服自己谎话随口就来的自然;童蒙借着网络这一虚拟空间,游弋于网络和现实之间,而他的好友虾米整日混迹于网络之上,以娴熟的手段“泡妞”,征服了不少的女性,而且他的“浓情蜜意很少能坚持二十四个小时”。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多重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情境之下自如地切换。这无疑都是他们的一种伪装,这样的伪装恰好说明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中是多么的缺乏安全感,用一个外壳将自己精心地包裹起来,是为了应对这一场域之中形形色色的纷扰与争斗,更是为了保护自己。
也许正如小说《空城》封面上题写的那句话所言:“‘空’的不仅仅是城,更是情感和心灵。”主人公童蒙以一种幽默但却不乏犀利的腔调调侃着网络世界(实际上也是现实世界)的两种生存技巧:“装处”“装妓”。“处”与“妓”,这样的两种极端成为了这个虚拟与现实相互胶结的世界中有效的生存技巧,不但能够让人获得保护,也能够得到收益。童蒙与自己的红颜知己简婕的相识就是从自己的“装妓”开始的,相反,简婕则从他身上读到了自己久违的亲近感,因为在“我”眉宇之间有着“掩饰不住的书卷气”,“你的笑很纯,没有世俗的痕迹。”因此,我们也注意到了,魏剑美笔下的这些主人公们身上都不同程度地隐现着知识分子的影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存在,纵然你不情愿裹入这些“场域”,但是你也不得不接受自己始终是站立于这一“场”中的事实。汪大明上大学正是为了摆脱自己那个以“赌博”为惟一出路的村子,他坚持不参与单位同事各种各样的“娱乐”,这样的憨厚中显然有着书生式的呆气,这也是他迟迟不愿让自己陷入官场漩涡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童蒙就是因为无法容忍高校圈内的道貌岸然才依然出走,投身于新闻业,他的负气出走就是一种士人气节的彰显,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他“装妓”与简婕相会,简婕却依然从他的身上读出了“掩饰不住的书卷气”,只是他(们)为了获得稳定、安全,不得不戴上了虚伪、做作的面具,甚至像虾米那样纵情于众多女子,与真情无缘,亦迷失了自我,最终落得个死于非命的结局,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深夜打的回家的童蒙,在给的士司机报地名时却一连报出了几个曾经居住的住址,顿时一阵恍惚,“一种找不到家的巨大孤独感袭上心头,我第一次格外明晰地意识到自己异乡人的身份。这是一个荒谬的世界……”外表光鲜靓丽,看似“年轻有为”的“我”在这个“空城”中却难以找到自己的落脚之处,不仅是荒诞,也更是一种悲哀。因此,纵情也好,“装处”或“装妓”也罢,这些只不过是这群孤独的现代人在“空城”中应对生命困境的一次尝试。丹尼尔·贝尔曾指出人类在现代发展历程中将会遭遇种种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诸如悲剧与死亡。在这种同生存哲学反复遭遇的过程中,人开始意识到凌驾一切之上的根本性问题……”⑤在这些“不可理喻性问题”面前,不管是汪大明还是钟一鸣,抑或是童蒙,以及他们身边那些挚友耿达、简婕、虾米等等,都显得太渺小了,他们所拼命在“场域”之中奋斗、争取的只不过是那一丝微小却无比实在的存在感。魏剑美在自己的文字世界中把这些当下个体的生存困境一一推向前台,使之成为聚焦点,惊诧之余更有警醒之意。
魏剑美的着力点始终是以自己独立的姿态面对当下,彰显出不乏激扬的文人情怀,走笔于芸芸众生之中。当然,以杂文笔法糅入到小说文本之中,在具有了犀利的锋芒之余也有一些弊端,如为了达到讽喻的效果,作者用了许多日常生活语境中以及网络上流行的段子,片言只语即能达到笔下生花的效果,但大量段子的堆砌很容易造成向鲁迅曾经提及的“油滑”滑落的趋势。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了作者由“场”到“人”、由外及内的笔锋轨迹,这也正是他最主要的关怀之处,体察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并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为时代安魂。不可否认的是,魏剑美笔下的这些“书生”纵然有着无法掩饰的书卷气息,却也难以避免最终将自己放逐于繁华“场域”的泥沼之中的命运,名与利、权与色成为了他们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正是这样的“瑕”“瑜”交加,才使得他们成为了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在真实的人与坚硬、冰冷的世界碰撞之后,那种命定之下的绝望反抗就成为了一次对于知识分子使命的完整写照,尽管充满悲情。正如他自己在一篇创作谈中所坦言的那样:“我自己从高中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写过美文、短篇小说、杂文、长篇小说,拉拉杂杂也有几百万字了罢,无论曾经有过怎样激昂的热情、热爱和热望,但写来写去,到最后发现自己写的其实就是一种人世的苍凉、人性的苍凉、人格的苍凉。”⑥他要做的正是要将这份苍凉采撷,以自己倔强的文字给予这些孤单魂灵们一次温情的安魂。
注释:
①[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134页。
②笔者曾在另一篇评论官场文学的文章中以“官场”为例,将其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生态场域”,具体可参见《官场、权力与人性——湖南当代官场小说笔谈》,《文学界·文学风》2013年第2期。
③[英]齐格蒙·鲍曼著,鲍磊译:《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第1、79页。
④[美]马歇尔·伯曼著,徐大建、张辑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页。
⑤ [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0页。
⑥魏剑美:《写到最后的苍凉》,《文学界》2010年第10期。
本栏目责任编辑 曹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