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异化教学强调正视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性诉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针对性及实效性的提升。文章立足初中体育教学,探讨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在教育领域,差异化教学的提出无疑是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其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强调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已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化差异,若教师忽视此类差异,将无益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会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有必要探索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策略,以保障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1 立足学生特点,制定差异化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为了充分激发起体育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提升体育技能水平,教师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之前,必须立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一方面,差异化教学目标既要考虑男女生性别差异,又要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有些学生擅长跑步、有些擅长跳远、有些擅长跳高,教师要全面把握每位学生的素质情况,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置切忌过高,也不可过低,目标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差异而定,具体而言,教师要依循学生能力基础设置部分挑战性目标,此类目标需要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方可达成,以此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同时要设置浮动式目标,针对体能较佳、热爱运动的学生可适当增大强度,对于畏难心理、体能不佳者,则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着重激励其参与,增强其获得感。
2 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化教学
每个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禀赋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化、差异化教学方法。一方面,针对学生力量、速度、柔韧性、耐力等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如男生力量、速度多强于女生,女生柔韧性优于男生等,可根据男女特点差异教学,切忌因“一视同仁”而抑制学生体育优势的发展。针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若对所有学生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则素质较佳者会因过于简单而无法调动积极性,素质较差者又因过难而将体育课视为负担,无益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以分层教学达成差异化教学目标,相同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接受度势必不同,因此,教师可将体育教学内容拆解、细化为若干较小的目标,通过各目标难度的逐层递进,使学生心理上更易接受,也使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均可投入学习,其中,基础较差者可从第一个小目标着手学习,而基础较佳者可跨过难度较低的目标,直接学习高难度内容,以此既尊重了学生差异,又未减缓体育学习进度,促进了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关注学生兴趣,实施差异化项目
使每位学生爱上体育是体育教学必须关注的重点,单一乏味的项目极易导致学生厌学,因此,教师要注重体育项目设置的差异性,做到多元趣味。比如,在学生热身运动中,教师可融入一些较为新颖的武术动作、健美操动作等,或鼓励学生自由练习,或要求学生小组结伴练习,或引导学生自行选择热衷的项目,通过如此组织既达到热身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其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奠定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要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如足球项目多受男生青睐,而女生兴趣不高,此时可以灵活方式开展足球教学,针对女生身体素质差异适当降低动作要领及强度标准,而对于男生则制定较高标准,提高足球项目的挑战性,激发男生的竞争意识,还探索趣味足球等教学手段,如小组竞争、男女接力赛等,以此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女生也能深度投入并参与足球运动中。
4 依循教學实际,推行差异化评价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并未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虽各年级均设置了测评项目及对应的评价标准,但多为整齐划一的量化标准,如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均限定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此类标准对多数学生可行,但对部分身体素质先天不足者却具有不适性。因此,教师要依循学生差异及教学实际推行差异化评价策略,从个体体育基础、身体条件、体育参与状况等细化标准。针对学生体育基础及身体条件的差异,要设置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以真实反映二者的体育进步,对学生体育参与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效应;而对于体育参与情况而言,教学评价要注重全方位化,从学生参与状态到身心发展均应有所关注,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但因方式方法不科学,体育效果未必显著,而部分学生虽参与少,但参与得法、更符合身体条件,反而会取得一定成绩,因此,要真实评价两者的进步,必须对体育参与情况设置不同标准。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差异化教学愈来愈受关注。从某种层面而言,差异化教学更趋近于“人本化”教学理念,其正视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并强调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差异化适应学生需求、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星学校)
在教育领域,差异化教学的提出无疑是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其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强调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已表现出显著的个性化差异,若教师忽视此类差异,将无益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会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有必要探索初中体育差异化教学策略,以保障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1 立足学生特点,制定差异化目标
初中体育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为了充分激发起体育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提升体育技能水平,教师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之前,必须立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一方面,差异化教学目标既要考虑男女生性别差异,又要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有些学生擅长跑步、有些擅长跳远、有些擅长跳高,教师要全面把握每位学生的素质情况,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多元化、层次化、差异化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设置切忌过高,也不可过低,目标的难度要根据学生差异而定,具体而言,教师要依循学生能力基础设置部分挑战性目标,此类目标需要学生通过一定努力方可达成,以此激发学生身体潜能,同时要设置浮动式目标,针对体能较佳、热爱运动的学生可适当增大强度,对于畏难心理、体能不佳者,则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着重激励其参与,增强其获得感。
2 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化教学
每个学生身体素质不同,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禀赋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化、差异化教学方法。一方面,针对学生力量、速度、柔韧性、耐力等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如男生力量、速度多强于女生,女生柔韧性优于男生等,可根据男女特点差异教学,切忌因“一视同仁”而抑制学生体育优势的发展。针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若对所有学生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则素质较佳者会因过于简单而无法调动积极性,素质较差者又因过难而将体育课视为负担,无益于其自信心的培养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以分层教学达成差异化教学目标,相同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接受度势必不同,因此,教师可将体育教学内容拆解、细化为若干较小的目标,通过各目标难度的逐层递进,使学生心理上更易接受,也使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均可投入学习,其中,基础较差者可从第一个小目标着手学习,而基础较佳者可跨过难度较低的目标,直接学习高难度内容,以此既尊重了学生差异,又未减缓体育学习进度,促进了差异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关注学生兴趣,实施差异化项目
使每位学生爱上体育是体育教学必须关注的重点,单一乏味的项目极易导致学生厌学,因此,教师要注重体育项目设置的差异性,做到多元趣味。比如,在学生热身运动中,教师可融入一些较为新颖的武术动作、健美操动作等,或鼓励学生自由练习,或要求学生小组结伴练习,或引导学生自行选择热衷的项目,通过如此组织既达到热身效果,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其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奠定基础。除此以外,教师要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如足球项目多受男生青睐,而女生兴趣不高,此时可以灵活方式开展足球教学,针对女生身体素质差异适当降低动作要领及强度标准,而对于男生则制定较高标准,提高足球项目的挑战性,激发男生的竞争意识,还探索趣味足球等教学手段,如小组竞争、男女接力赛等,以此提高足球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女生也能深度投入并参与足球运动中。
4 依循教學实际,推行差异化评价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并未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虽各年级均设置了测评项目及对应的评价标准,但多为整齐划一的量化标准,如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均限定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此类标准对多数学生可行,但对部分身体素质先天不足者却具有不适性。因此,教师要依循学生差异及教学实际推行差异化评价策略,从个体体育基础、身体条件、体育参与状况等细化标准。针对学生体育基础及身体条件的差异,要设置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以真实反映二者的体育进步,对学生体育参与发挥评价应有的激励效应;而对于体育参与情况而言,教学评价要注重全方位化,从学生参与状态到身心发展均应有所关注,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但因方式方法不科学,体育效果未必显著,而部分学生虽参与少,但参与得法、更符合身体条件,反而会取得一定成绩,因此,要真实评价两者的进步,必须对体育参与情况设置不同标准。
综上所述,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差异化教学愈来愈受关注。从某种层面而言,差异化教学更趋近于“人本化”教学理念,其正视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并强调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的差异化适应学生需求、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新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