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們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发展,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就是读题和审题能力欠缺,因此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这一问题,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一问题。下文分析了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题和审题能力的具体方法,希望本研究观点能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教学参考的素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知识积累以及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培养上需要教师尤其关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能,综合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的解题正确率的关键要素。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局限,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强调这一点。
一、指导学生提取题目关键字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就是要仔细阅读,把握整体意思。首先学生求解之前需要正确理解题目信息含义,这是学生审题能力的初步体现。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在读题和审题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练习,循序渐进养成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提取关键信息,简化题目内容,实现信息的分层过滤和应用,使题目中的条件和求解要求一目了然。如我在指导学生解决“25与10的差除以2和3的和,商得多少?”一题的过程中,就指导学生首先注意分层解决问题,先明确“25与10的差”是一部分求解要求,再明确“2和3的和”一部分求解要求,然后二者的商是最终的解题要求,由此思路展开计算,学生可以25-10=15,2+3=5,15÷5=3,这道题就顺利解决了。
二、复述题目,融于情景
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指导小学生读题、审题的环节中,经常采用的就是复述题目的策略,且效果显著,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自己将比较陌生的信息加工后复述出来,能够带入情景中去。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妈妈买了15个桃子和10个梨子,被全家人吃掉5个桃子和2个梨子之后,你能不能帮助妈妈计算一下这时候还剩下多少个桃子和梨子?”,学生在复述题目的环节,记住关键数字,成功复述题目大意,这个过程反映出学生真的完全理解了题目信息,其在复述题干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形象方式,展示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思想方法,能够建立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数量关系的直观展示,这尤其是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扫除思维和语言理解障碍。以下题为例:“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候相遇,已知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4km/h,求两地距离。”我就指导学生画图,图示如下:
从以上的图形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题干中的信息,且该图示更加直观形象,如果可以加以利用,则小学生更能够突破思维局限,自主构建相遇过程,题目解答难度也随之下降。
再如我们常用的另一个数形结合方法就是绘制表格,如例题:“菜场运来了6筐黄瓜和7筐西红柿,黄瓜每筐重30千克,西红柿每筐中40千克,请问菜场运来的这些蔬菜总共多少千克?”,可以绘制如下表格总结信息:
以上表格能够集中体现已知条件,学生不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分类错误的问题,能够全面提升解题正确率。
四、注重经验,开拓思路
审题读题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解题思路拓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可以立足实际生活经验积极拓展思路。如应用题:“张张家在4楼,放学回家的时候张张记录自己上楼用的时间,平均一层楼需要耗时9秒,请你帮助张张计算一下张张到达4楼需要多久呢?”,这道题通常有两种解法:①4×9=36(秒);②(4-1)×9=27(秒),在读题和审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分析并解答,显然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中②是正确的,因为结合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其实张张一共需要走3层楼梯。
小学教育阶段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读题和审题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可以立足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需求,展开针对性训练,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解题信心,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本研究主要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读题解题能力的路径,希望以上观点能够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琴,张海丽.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7,10(02):118-119,121-123.
[2]蒋亚,蒋正中.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0(02):163-164,168-16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审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知识积累以及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培养上需要教师尤其关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技能,综合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关系到学生的解题正确率的关键要素。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局限,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强调这一点。
一、指导学生提取题目关键字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就是要仔细阅读,把握整体意思。首先学生求解之前需要正确理解题目信息含义,这是学生审题能力的初步体现。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在读题和审题方法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练习,循序渐进养成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提取关键信息,简化题目内容,实现信息的分层过滤和应用,使题目中的条件和求解要求一目了然。如我在指导学生解决“25与10的差除以2和3的和,商得多少?”一题的过程中,就指导学生首先注意分层解决问题,先明确“25与10的差”是一部分求解要求,再明确“2和3的和”一部分求解要求,然后二者的商是最终的解题要求,由此思路展开计算,学生可以25-10=15,2+3=5,15÷5=3,这道题就顺利解决了。
二、复述题目,融于情景
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指导小学生读题、审题的环节中,经常采用的就是复述题目的策略,且效果显著,这样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自己将比较陌生的信息加工后复述出来,能够带入情景中去。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妈妈买了15个桃子和10个梨子,被全家人吃掉5个桃子和2个梨子之后,你能不能帮助妈妈计算一下这时候还剩下多少个桃子和梨子?”,学生在复述题目的环节,记住关键数字,成功复述题目大意,这个过程反映出学生真的完全理解了题目信息,其在复述题干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形象方式,展示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思想方法,能够建立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数量关系的直观展示,这尤其是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扫除思维和语言理解障碍。以下题为例:“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候相遇,已知甲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4km/h,求两地距离。”我就指导学生画图,图示如下:
从以上的图形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题干中的信息,且该图示更加直观形象,如果可以加以利用,则小学生更能够突破思维局限,自主构建相遇过程,题目解答难度也随之下降。
再如我们常用的另一个数形结合方法就是绘制表格,如例题:“菜场运来了6筐黄瓜和7筐西红柿,黄瓜每筐重30千克,西红柿每筐中40千克,请问菜场运来的这些蔬菜总共多少千克?”,可以绘制如下表格总结信息:
以上表格能够集中体现已知条件,学生不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分类错误的问题,能够全面提升解题正确率。
四、注重经验,开拓思路
审题读题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解题思路拓展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可以立足实际生活经验积极拓展思路。如应用题:“张张家在4楼,放学回家的时候张张记录自己上楼用的时间,平均一层楼需要耗时9秒,请你帮助张张计算一下张张到达4楼需要多久呢?”,这道题通常有两种解法:①4×9=36(秒);②(4-1)×9=27(秒),在读题和审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分析并解答,显然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中②是正确的,因为结合生活经验可以知道其实张张一共需要走3层楼梯。
小学教育阶段是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读题和审题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可以立足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需求,展开针对性训练,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解题信心,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本研究主要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读题解题能力的路径,希望以上观点能够起到正面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琴,张海丽.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7,10(02):118-119,121-123.
[2]蒋亚,蒋正中.浅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0(02):163-16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