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侨领陈谦善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早在唐代,福建就有人旅居海外,此后,闽人出洋从未间断,尤其是到了清末,清政府正式废除海禁,允许百姓自由出海,福建人出国更是达到一个新高潮。据统计,仅在1879年~1889年,从厦门港到菲律宾的人数就多达41.5万。
  菲律宾是距闽南最近的东南亚岛国,在那里,闽南籍华侨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出国时间早,数量也多,因此在菲律宾的华人中较有威望。厦门人陈谦善正是一位在菲律宾受到华人信任和拥护的侨领。
  争得废除华人死刑
  1844年,陈谦善出生在厦门。少时,他就随族人南渡菲律宾马尼拉谋生。与现在出国谋生不同,在当年,如果不是实在过不下去,没有人愿意远赴重洋寻找未知的希望。福建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泉州人稠古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就是旧时福建人民被迫出洋的真实写照。
  当时,出国主要有“契约华工”与“自由华工”两种形式。
  19世纪末,正值清政府软弱无能。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的招工章程条约中,明文规定允许英、法两国在中国任意招募华工;而清政府为了达到清除乱党的目的,并想从外国来华招工中获利,也极力提倡华工出国。这些华工绝大多数是被掳掠、贩卖、胁迫、诱拐甚至被绑架到国外去的“契约华工”。
  “自由华工”则大多是跟随族人出国做生意。不同于“契约华工”地位低下,“自由华工”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到达菲律宾后可自由从事各种职业。要知道,在荷印时期,福建华商在当地流通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陈谦善就是少数以“自由华工”形式来到马尼拉的福建人之一。虽然在外漂泊的日子很苦,但比起当地的许多“契约华工”,他算非常幸运的了。
  因为年代久远,我们现在只能从零星材料中拼凑出陈谦善的过往,知道他最初在菲律宾吕宋岛山区收购土产,后在马尼拉开商店,后来才发家致富,还了解到他工作之余学习西班牙文,广交朋友,为当地华人排解纠纷,为人所称颂。
  陈谦善在菲律宾生活的时候,是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后期。当时,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实行“以华养菲”“以华制华”的“甲必丹制”,即殖民当局挑选对其“忠诚”的华侨领袖作为甲必丹,代其管理华侨社会。
  陈谦善因深得侨胞爱戴,被推选为侨领,曾三次出任甲必丹,清政府也赏给他道衔、花翎顶戴。
  据说,陈谦善与西班牙王宫的宠臣交谊很深,驻菲律宾总督如与他不相和睦,西班牙政府便调换其他人当总督,因此,当地殖民者都畏惧他。当时凡有关华侨法令,都先和陈谦善商量,取得他的认可后才施行。如废除菲律宾华人死刑一事,陈谦善向西班牙人说明中国无枪毙这一刑法,所以不得施至于华人,最后让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废除了华人死刑。在他的力争之下,“闽女不得为娼”也被定为禁例。
  虽然陈谦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着华人的权益,让华侨生存状况逐渐好转,但他毕竟只有一人之力,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
  1878年,西班牙政府颁发了一项实施新税收法的政策,使多数身为小商人的华人苦不堪言。漂泊在外的华人渴望得到祖国的庇护,很快,他们看见了希望,清政府在新加坡成立了东南亚的第一个领事馆。
  1879年,陈谦善向清政府请求援助,希望清政府在菲律宾也成立领事馆,以利护侨。第二年,陈谦善的请求被送到了李鸿章手里。李鸿章在指派人员进行调查之后,就着手开始向西班牙政府交涉设领的事宜,可惜被西班牙政府拒绝。
  设领一事,一直被拖到1898年6月菲律宾被美国占领之前,才被西班牙政府批准。同年8月,清政府任命陈谦善的儿子陈纲为驻菲律宾首任领事,在陈纲未到任之前,由陈谦善暂行摄理。
  “一山”“一院”
  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的崇仁医院,伫立着一尊陈谦善的铜像。这是旅居菲律宾的华侨追念陈谦善的生平功绩,于1910年4月特地筹铸的。
  陈谦善在菲律宾做了很多善事,最出名的,莫过于“一山”“一院”。
  当时,旅居海外的华人备受歧视,甚至连死后安葬的地方都没有。1891年,陈谦善集资向西班牙殖民当局购得马尼拉北郊荒地数百亩,辟为华侨义山,使客死异邦的华侨有了葬身之地。
  同时,他倡导建立崇仁医院,为贫、病华侨施诊施药。崇仁医院刚创立的时候,仅设有一个中医部门,至上世纪5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一个部门齐全、设备先进的大医院,堪称菲律宾第一流医院。
  在菲律宾华侨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是现在菲律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个慈善型华人社团。这个社团,就是发轫于陈谦善领导下形成的“中华善举公所”。
  1893年初,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以“中华善举公所”的名义向菲律宾商务局申报立案,其所辖机构为华侨义山和崇仁医院,甲必丹为负责人。
  除此之外,1898年,陈谦善分别给山东、河北灾区捐1000银元;1900年,他又为福建涝灾捐数万元。当时,清政府对华侨的捐饷捐赈,给予“封衔领顶,以志荣幸”,故此,陈谦善被清政府授予了一品封典和光禄大夫衔。
  从此华侨识华字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十分落后,当地早期的华侨绝大多数是文盲。由于目不识丁,他们碰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给家人写信或在菲律宾找老乡都很不方便,就连政府颁布关于华侨的政令,他们都看不懂。这让陈谦善逐渐感觉到了知识的重要。
  为了让儿子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陈谦善特地把儿子陈纲送回厦门老家求学。而他自己则留在菲律宾,大力倡导发展华文教育,为争取华文教育的合法地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在菲律宾,陈谦善首开“兴学育材”之风气。他在自己的办公场所内开设学堂,给失学的华侨子弟以入学机会,教大家读书识字,“为华侨首立百年之基业”。其族人陈丹初为长诗以纪盛:“首散黄金筑簧宇,从此华侨识华字。”
  1888年,菲律宾最早的华文报纸《岷埠华报》在马尼拉创刊,陈谦善是发起人之一,出版人和经理是被侨界称为“三支笔都会写”的杨汇溪。虽然《岷埠华报》发行时间不长,但毫无疑问,陈谦善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其他文献
The early immigrants of American were English Puritans who settled down in northeast part. Rough as the environment was, they believed that it could purify their mind. From 1607 to 1892, frontiers wer
鉴于运动素质特征及评价之于运动训练与选材的重要性意义,论文运用访谈法、测试法、文献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0 km优秀竞走运动员运动素质特征及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