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实施教育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其次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再次要的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第四要热情地激励学生,和他们共享成败得失;最后要主动关心、宽容学生。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教学
为人师者往往有一种想法:学生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我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就一定能把学生塑造成理想中好学生的模式。如果这样做孩子会怎么样呢?他们有的会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有的在学校是好学生,走出校园却变了样;还有的会根本不把教育当一回事。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老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给老师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随时随地激励他们,宽容和提醒他们。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尊重,首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老师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很容易使其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绝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做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勉强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做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是不可取的。这就要老师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这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面面俱优”。相反,“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挥的机会,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学生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形成深刻理解。这就是按人的需要来做工作,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工作深入人心。
又如教育模式多是告诫学生“不许什么”,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机……我们教育时应该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想、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学生了。
三、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明白目标价值,认识到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实现目标价值。
老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点,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四、热情激励,共同分享
老师经过长时间与学生的相处,不难发现学生的素质不一,性格各异,也自然会发现学生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激励。如果别人说一个孩子没有优点,我们就要发掘他潜在的优点,看一看他有什么进步,就算是点滴进步也有激励的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激励不仅仅是表扬,也不只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是学生受到的最大激励。
五、主动关心,学会宽容
老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要对学生们实施“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而且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更要从教育中体会到朋友般的关心。
作为年轻的老师,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谈,始终关心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宽容与耐心。“人无完人”,哪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犯错误呢?就算是大人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更何况他们是学生。
学生们有理想、有情感、有个性。渴求知识,具有潜在的创造力,各人生活经历也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经验、不同的性格气质、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千万不能错误地认为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教育者恩赐给他们的,其实这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端正每个人的态度:教育时应该诚心诚意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教育导行时应该随时随地激励、宽容、提醒学生。只要做到时时以学生为核心,处处以学生为本,就能使所有的学生快乐成长,就能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教学
为人师者往往有一种想法:学生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我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就一定能把学生塑造成理想中好学生的模式。如果这样做孩子会怎么样呢?他们有的会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有的在学校是好学生,走出校园却变了样;还有的会根本不把教育当一回事。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老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忽略了人的因素造成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给老师一个启迪:在实施教育时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必须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随时随地激励他们,宽容和提醒他们。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尊重,首先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老师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很容易使其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绝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做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勉强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做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是不可取的。这就要老师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这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面面俱优”。相反,“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挥的机会,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就会成为有用之才。
二、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学生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形成深刻理解。这就是按人的需要来做工作,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工作深入人心。
又如教育模式多是告诫学生“不许什么”,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机……我们教育时应该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想、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学生了。
三、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老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明白目标价值,认识到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实现目标价值。
老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就算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点,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四、热情激励,共同分享
老师经过长时间与学生的相处,不难发现学生的素质不一,性格各异,也自然会发现学生的长处、短处和与众不同之处。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而且是热情激励。如果别人说一个孩子没有优点,我们就要发掘他潜在的优点,看一看他有什么进步,就算是点滴进步也有激励的价值,或者给孩子制造一个表现优点的机会。激励不仅仅是表扬,也不只是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和学生共同分享成功、胜利、进步甚至是失败,让学生们感受到你因为他而快乐,而自豪,和他们共同承担痛苦,这会是学生受到的最大激励。
五、主动关心,学会宽容
老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一视同仁地爱护他们。要对学生们实施“爱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而且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更要从教育中体会到朋友般的关心。
作为年轻的老师,我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谈,始终关心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宽容与耐心。“人无完人”,哪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犯错误呢?就算是大人也会有错误的时候,更何况他们是学生。
学生们有理想、有情感、有个性。渴求知识,具有潜在的创造力,各人生活经历也不一样,形成了不同的知识经验、不同的性格气质、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千万不能错误地认为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教育者恩赐给他们的,其实这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端正每个人的态度:教育时应该诚心诚意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在教育导行时应该随时随地激励、宽容、提醒学生。只要做到时时以学生为核心,处处以学生为本,就能使所有的学生快乐成长,就能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