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并就其必要性以及可能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27-01
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缺乏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二是由于学生在社会实践认识上的差异,有些学生只重视英语、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学习,完全忽视了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修养的自觉性。
如何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育效果是关键所在。本文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管理。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人才的最终成才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于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上。因此,始终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主要途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德育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党中央要求高校积极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方针。1987年5月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干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强调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有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才能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之才”。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4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提高实践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计划是对每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只有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学生才能顺利毕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不仅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制性,为思想认识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学工部、团委、教学等部门以及时间、场所、经费等因素,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才能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2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可能性
2.1 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等课程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安排、实施部门、经费保证,加强了高校对于学生国防观念、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军事训练课程来讲,有专门编写的教材,有理论知识的讲授,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内容,组织保障有力,后勤物资充沛,教育效果明显。
2.2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教学工作中开始了尝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形式;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有些学校为了加深“两课”教学效果,在结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统一安排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感受和体验,如组织参观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发展变化的城乡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得到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学生们参与度高,反响很好。
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1999年起,北方工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并实行学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学生积极按学年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提供实践单位证明,按要求按程序申报学分,与过去由团组织教育动员、学生自觉参与的做法相比,效果明显改观。社会实践列为必修课做法取得的已有成绩表明,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可行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做法逐步实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思想素质好和科学知识水平高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7.
[2]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Z].2000,2.
[3]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读本[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7.
[4] 刘世峰.中国教劳结合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27-01
胡锦涛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性和正确性,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制度、规范的不完善,缺乏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二是由于学生在社会实践认识上的差异,有些学生只重视英语、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学习,完全忽视了从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修养的自觉性。
如何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育效果是关键所在。本文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教学计划管理。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人才的最终成才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因此,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要加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对于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校门的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上。因此,始终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主要途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德育课堂教学体系的建设,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党中央要求高校积极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方针。1987年5月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干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明确强调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只有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才能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之才”。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1.4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提高实践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计划是对每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具体要求,只有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学生才能顺利毕业。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不仅有较强的引导作用,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制性,为思想认识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学工部、团委、教学等部门以及时间、场所、经费等因素,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才能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2 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可能性
2.1 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等课程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安排、实施部门、经费保证,加强了高校对于学生国防观念、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军事训练课程来讲,有专门编写的教材,有理论知识的讲授,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内容,组织保障有力,后勤物资充沛,教育效果明显。
2.2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教学工作中开始了尝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形式;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有些学校为了加深“两课”教学效果,在结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统一安排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感受和体验,如组织参观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发展变化的城乡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得到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学生们参与度高,反响很好。
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列入必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从1999年起,北方工业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并实行学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学生积极按学年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提供实践单位证明,按要求按程序申报学分,与过去由团组织教育动员、学生自觉参与的做法相比,效果明显改观。社会实践列为必修课做法取得的已有成绩表明,纳入教学计划管理是可行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管理的做法逐步实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思想素质好和科学知识水平高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0,7.
[2]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Z].2000,2.
[3]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读本[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7.
[4] 刘世峰.中国教劳结合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