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融入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几点建议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无形遗产,主要指非文字的不以物质形式出现,以人类口传方式为主的,具有民族历史积淀的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这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精髓。
  人作为社会构成的主体,其童年、少年、青年阶段都离不开学校教育,而这也正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意识取向会影响到一个人对所寄以生存的环境的认知,对自身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从宏观上讲,更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持久性问题。都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提法很贴切。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资讯和机遇,但同时我们的社会观念、民族意识、本土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猛烈地冲击。洋快餐、洋品牌、洋节日,以及不知所云的舶来词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最敏感,但同时缺乏辨析能力,如不及时的正确的加以引导,这一代人将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将是一件很可悲、可怕的事情。
  对于学校来讲,“教书育人”是一贯推行的教育方向。但在当前形势下,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倾斜,在教育过程中的"育人"方面做得很不够、很欠缺,有的甚至被忽略。随着这些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全社会共同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推进德育教育首先就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并扎根于本土文化。有学者称这种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为“寻根教育”,是很有道理的。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研讨会上,与会的代表们也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我对非物质遗产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学学校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自然传承式教育。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儿童时期是人一生的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认知并不是一种知识的文本教育,而是存在于文本之外的一种意识,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肢体触摸,通过和父母、和亲人在一起生活而感受到的一种意识。所以在自然环境下,让受教育者体会到一种文化的情境,接受到本源文化的熏陶,远比照本宣科、空洞的宣讲大道理实际得多。有这样一则电视广告:一个小男孩看见妈妈工作了一天,虽然很疲惫,但仍为家中的老人端水擦腿洗脚,于是这个小男孩也就学妈妈的样子,摇摇晃晃地端来一盆水,让妈妈洗脚。这组镜头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礼、孝传承的最好诠释。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可以和家庭教育紧密地配合在一起,倡导孩子参与一些具有文化传统内容的活动,如春节参与贴春联、备年货;元宵节去观灯、猜灯谜;三月三一起去放风筝,去踏青;端午节包粽子、放河灯……还可以让他们为此做些文字记录,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会给孩子一种感受民族文化的氛围,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浓浓的本土文化的印记,而且这种观念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的传承下去。
  二、参与式教育。
  现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升温很快,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所增设的有关课程也较以前有所增加。但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走马观花,或是搞一种玻璃罩外式的教育,被传承的活态文化更多的是以一种欣赏的形式出现,学生缺乏亲身经历和感受的过程。记得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践研讨会上,北京东城区少年宫的罗珍老师做的一个名为《记忆北京——系列主题教学》的课题研究,对解决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她通过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调查北京的文化建筑为主线,以亲身参与考查胡同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其中,了解胡同的分布、特点、胡同内居住人的身份、生存状况的变迁等等,使学生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真正到历史的河流中做了一次回游的旅程。正所谓,眼睛看见的印象不深,耳朵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铭记一生。
  三、 针对式学科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范畴相当广泛,针对中小学学校教育不可能做全面的理论研究,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将传统资源渗透到各学科中,无形的完成保护和传承的任务。以美术教学为例,推進民间美术教学,开展一些有地域特色课题,如木版画、纸版画、剪纸、泥塑、玩偶的制作,还可以开展一些侧重民族民风的采风,侧重民风民俗的创作等等。这种实践教学可以很直观的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并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四、 全面传承式教育。
  1.持续性。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上存在一个误区,好象这只是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上的问题,应该是一件由专家、学者、或是志愿者去做的事情,这从根本上迷失了教育传承的目的。我们教育传承的目的,从根本上讲不是要留给子孙后代什么,而是要留下一群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所以,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都不应该有断层,这是一种持续性的民族文化自尊、自信的培养。
  2.跨学科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息的各个领域,对于它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音乐、美术、文学等一两门学科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跨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平台的支撑。这要求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人才、教育教材等各领域共同的努力,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教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取得良好的发展。
  对于我们来说,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它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学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其他文献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期刊
时代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人才,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方式学习历史,这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紧密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不利于学生转换视角,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应从中学生抓起。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论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情感教育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中,可抓住语言文学与思想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探究,促使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深切领悟,以使语言训练
期刊
身临初中数学教学几年,我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绝大多数学生智力并不差,有的甚至可以称之为聪明,可是他们的成绩为什么会差呢?可见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这里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性格、习惯等。所以我们应该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从下述几方面努力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
期刊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阅读能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  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品位,阅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
期刊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第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
期刊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教学经验出发,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导者。那么,如何指导好教师,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有趣有探究与思考的作业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完成数学作业的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
期刊
评价学校、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在当今急功近利的中等教育圈内,已是云遮雾障,扑朔迷离。  评判、衡量教师的尺度,依照常规理念,应是教师的全面素质和整体表现,包括业务功底、师德修养、教学业绩、研究性成果等。视学校,同样应通盘考虑,即据办学方向、办学特色、校风、校貌、教科研质量等整体水平,给与综合评定。但在“唯分至上”的圈内,高考上线率、均分率,学校班级科目的排名,已统而代之,成为唯一标准。没有了分数,即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是一个进行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学术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为造就一代代高素质的、富于挑战与创新精神的民众创造环境和条件。回溯从15世纪—20世纪,世界经济文化中心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过程,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是,后来居上超越过强国的新兴强国,总是从重视和发展
期刊
摘 要:《工程制图》是土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上好这门课程对于同学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掌握制图的基本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提高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是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通过尝试结合不同的任务驱动提高同学的课堂听课效率,并根据同学接受能力,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有助于提高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而分层教学方法弥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