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双方言现象在汉语交际中的模糊效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a123ertswe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济南方言词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具有双语双方言语言背景的人在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时造成的各种模糊语言现象,并简要论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双语双方言 模糊语言 方言词汇
  
  1965年,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模糊理论”由此正式诞生。他在文中指出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其界限不是泾渭分明地确定好了的类别”,也即“模糊类是该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逐渐的,而非一刀切的”。这种理论很快被应用到了语言学界,人们就语言的模糊性与歧义性、概括性、一词多义、双关、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至今人们对“模糊语言”的定义尚未取得一致认识,但是,其核心内容是公认的,即“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或者说中介过渡性)的语词。”也就是说,模糊语言和词汇的特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黎千驹先生在《实用模糊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模糊性的根源”:一是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二是客观事物的连续运动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三是语言符号的有限性、离散性与客观事物的无限性、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四是民族文化心理与语言的相互联系往往导致语言的模糊性。虽然黎千驹先生认为“模糊语言”理论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的各个方面,但在谈到以上四点时他所举到的例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词汇方面的例子,可见词汇在“模糊语言”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双语双方言的交际活动中,由于词汇使用的不规范所造成的“模糊语言”现象也印证了这一理论。
  双语双方言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说法,詹伯慧在《双语双方言(三)》所载的《再论方言、共同语与双语制问题》中指出当今汉语社会中,存在的双语双方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某种汉语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并用的双语社会;(二)不同汉语方言并用的双语社会;(三)多种汉语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并用的多语社会。在以上三种情况中,分布最普遍的是第一种情况。对于使用双语双方言的人来说,由于使用者普通话的规范程度高低不同,用普通话交际时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方言成分的影响,变成了所谓的“地方普通话”,民间戏称为“×普”。比如济南人说的普通话被当地人称为“济普”,太原人说的普通话被当地人称为“太普”,这种“地方普通话”除了语音不标准之外,主要是使用了一些不规范的方言词语。比如,山东济南人说普通话时,经常把“什么”说成“么”;而山西太原人说普通话时,经常把“什么”说成“甚”。当一个济南人与一个太原人用各自的“济普”和“太普”交流“这是什么?”时,显然,相互间是无法理解的,这种由于双语双方言现象而造成的交际困难,笔者认为也是一种“模糊语言”现象。
  具体来说,由于交际者的双语双方言背景而造成的“模糊语言”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方言与普通话构成的同形词的混用造成“模糊语言”
  
  在各地的方言词汇中,总有一些词与普通话中用的字完全相同,词义也大致相似或相关,但各自的概念外延却有细微的不同,我们把这种词暂称之为“同形词”。而具有方言母语背景的人在学习普通话时,着重学习的主要是母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差别,以及词汇中语素、字义差别较大的那些词,对于上述的母语方言与普通话中存在的字形相同、字义相关、概念外延只有细微差别的这些词,往往不加注意,模糊了两者的意义差别,直接把这个词在其母语方言中的意义运用到普通话交际中,这样就引起了交际误解。具体说来,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一)词义范围不同。即同一词语,某方言的含义与普通话的含义宽窄不同。
  例如:《济南方言词典》中对“对象”一词的定义是“①恋爱的对方。②年轻夫妻的一方。……现在将夫妻一方称对象的,年龄层次已经扩大。”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对象”一词的定义是“①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事物。②特指恋爱的对方。”济南人在用普通话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时,通常都说“这是我对象。”通常外地人在听到这句话时容易引起误解,理解为“恋爱的对方”。
  又如:山东济南话中的“包子”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饺子;二是指普通话中的“蒸包”,即《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解释的“食品,用菜、肉或糖等做馅儿,多用发面做皮,包成后,蒸熟。”而普通话中的“包子”只有“蒸包”的含义。这样的词在各方言中有很多,就山东方言而言,往往是山东方言的含义比普通话宽泛。如表1:
   山东方言(方言点举例) 普通话
  打仗 ①进行战争②吵架、打架(济南、德州) 进行战争
  外甥 ①姐妹的孩子②外孙(济南、青岛、烟台) 姐妹的孩子
  药铺 ①卖药的商店②医院(金乡) 卖药的商店
  凉茶 ①凉茶水②凉开水(金乡) 凉茶水
  二哥 ①兄弟中排行第二②半吊子(淄川) 兄弟中排行第二
  宽 ①面积大②锅、盆里的水多(烟台) 面积大
  
  (二)所代表的事物略有不同。即同一个词语,普通话中指的是甲事,而某方言中指的是意义相关的另一事。例如,山西长治话中形容一个人身材短小用“低”,如“他长得太低了。”而在普通话中,用的是“矮”。《现代汉语词典》对“矮”的解释是:①身材短。②高度小的。③(级别、地位)低。对“低”的解释是:①从下向上距离小;离地面近。②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下。③等级在下的。④(头)向下垂。“低”和“矮”在普通话中是同义词,但意义略有差别。在长治方言中只有“低”,没有“矮”这个词。山东方言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表2:
   山东方言(方言点举例) 普通话
  姑娘 姑姑(聊城、巨野、泗水) 女儿
  明天 早晨(利津、潍坊、青州、临朐) 次日
  忌讳 醋(金乡、济南、博山、青岛) 对某些言语和举动有所顾忌
  公事 婚丧嫁娶等事(新泰) 公家、集体的事
  姥爷 祖父(鲁南) 外祖父
  靴子 棉鞋(胶东地区) 高筒的鞋
  
  二、语言转换造成的无意识的“模糊语言”
  持双语双方言的人常常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在交际时需要不停地在普通话和母语方言之间进行转换。比如,教师上课时用普通话讲课,下课时可以用方言与同学聊天;谈到工作、学术等问题时用普通话,谈到情感、家事等问题时用方言;与外地人谈话用普通话,与当地人谈话用方言……这种频繁的语言转换往往会使持双语双方言的人在交流时不自觉地在普通话中掺杂母语方言词,在母语方言中掺杂普通话的词,两种语言的词语相互渗透。比如,山东泰安有一个表示地点的介词是“从”,很多泰安人用普通话表达“我在泰安住”时,会说成“我从泰安住”,这种不规范的普通话对外地人来说,很容易产生理解错误,造成“模糊语言”现象。下面是济南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常常出现的一些方言词:
  (1)明天你上学可,叫着我啊。(可: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多表示未来时,也可表示过去时。)
  (2)他俩拉不到一块儿。(拉:动词,谈,讲,聊天儿。)
  (3)喷泉里的水呲的很高。(呲:动词,喷。)
  (4)他长病了,来不了了。(长病:动词,生病。)
  (5)你不办,还是我来吧。(不办:动词,不行,不好。)
  (6)我这儿痒痒,你给我。(:用指甲抓,搔。)
  (7)我一看见他就气的伤。(的伤:用于表示身体感觉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令人难受。)
  (8)你给孩子剞点菜过去。(剞:用筷子夹菜。)
  三、情感原因造成的有意识的“模糊语言”
  一般人都会对故乡的方言带有特殊的感情。对于持双语双方言的人来说,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方言中有一些词在表达时具有特殊的意义,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于是在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时,有意识地采用这些极具方言特色的词进行表达。例如,很多济南人在向初接触济南方言的外地人解释济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时,也常常是以极具济南方言特色的词为例子,网上许多非语言专业论坛在讨论济南话的特点时,这类词往往高居榜首。
  但是初到此地的外地人很难听懂这些词的意思。比如,济南公交车司机经常说的普通话就是:“前边的老师儿请往后走一走,还有两位老师儿没上来。”“老师儿”这里并不是指教师,而是普通人之间惯用的一种称呼方式。下面是济南话中其它一些常见的例子:
  (9)你说这孩子赛吧,居然买错书了。(赛:好,有趣。)
  (10)这几天你可玩恣儿了。(恣儿:得意,舒适。)
  (11)这个饭店做的菜楞好吃。(楞:很,挺。)
  (12)别迂磨了,快走吧!(迂磨:行动迟缓、不利落。)
  (13)拔腚,一边儿玩儿去!(拔腚:滚,滚蛋。是济南人说普通话时非常常用的一个口语。)
  (14)他真让人腻外。(腻外:指使人厌烦。)
  (15)你说么个?(么个:什么。)
  (16)这个人挺剜眼。(剜眼:别扭。)
  这些词的使用不仅高频率地出现在济南人的普通话中,而且在济南出版的诸多报纸中也频频亮相。比如:
  (17)《济南民政局长今天在线“拉呱”》(《齐鲁晚报》2006.1.6)“拉呱”是“聊天”的意思。
  (18)《失物找到了半月不来领这个失主“楞迂磨”》(《济南时报》2007.5.19)“楞迂磨”是“很磨蹭”的意思。
  (19)《虎头豹尾“恣煞”韩公政》(《济南时报》2008.7.3)“恣煞”是“很得意”的意思。
  (20)《掉价,超市洋货不“洋活”了!》(《齐鲁晚报》2008.12.1)“洋活”是“时髦”的意思。
  (21)《路口小马路牙子成“绊脚石”》 (《齐鲁晚报》2008.12.1)“马路牙子”是指人行道靠马路一边高出路面的石条。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人口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这也使得双语双方言的交际空前活跃,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双语双方言的使用者,如果这种“模糊语言”现象长期存在,势必会对普通话的正常交际造成阻碍,对普通话的规范化造成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这种现象,应该从两面方着手: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挥传媒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通过传媒的力量去影响并提高双语双方言使用者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大众传媒本应是语言规范化的大本营,然而当前各种媒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中的出现频率,比如“菲林”“翘课”“靓仔”等词经过媒体的反复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很多青少年口语中最时髦的词。所以,大众传媒应该在执行我国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为净化祖国的语言做出应有的努力。
  另一方面,在普通话的推广与培训中,长期以来,我们过于注重语音的教学和研究,对普通话与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对应规律研究不够。在实际的普通话教学中讲得也很少,导致很多人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普通话语音学好了,普通话就没什么问题了。因此,我们要在普通话与方言词汇对应关系的研究上下功夫,对方言词汇进行分类,哪些与普通话词汇相同,哪些是同形词,哪些是方言特征词……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把这些关系研究清楚,一定会对普通话词汇的规范化有所帮助,从而解决双语双方言现象在汉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黎千驹.实用模糊语言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钱曾怡.济南方言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
  [4]罗福腾.方言与普通话教程[M].济南:山东新闻出版局,1998.
  [5]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7]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三)[M].香港:香港汉学出版社,1994.
  [8]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
  版社,1999.
  [9]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七)[M].香港:香港汉学出版社,2001.
  
  (王红娟 济南 山东省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系 250014)
其他文献
“X来Y去”/“X去Y来”两个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还可以互换,将其互换后放在一起比较,总结出能同时进入两个结构的词性。两个结构可以调换的原因有四方面:“来”“去”的虚化;结
对2002年Yang Xiao jing发表于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上的矩阵不等式的证明做了简化,并将结论改进为:给定非负的m×n矩阵X=(xo)并且X≠0,则对任意实数p≥1,有n^r
名词复数特征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指称内容可以分别表示个体、类别、物质、集合等几个方面。汉语可数光秃名词的默认语义关系为复数,单数或其他具体的数量关系也可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内部、图书馆馆际之间都有必要进行战略整合.提出了建立“国家集团军”图书馆模式和建造中国图书馆大型“航空母舰”的建议.
介绍了我国当前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3种模式。并分别就纵向共享与横向共享联盟模式的运行环境与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阐述了地方文献征集的重要性,指出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就必须明确地方文献的征集目标、征集范围、征集途径与征集方法等内容.
遥感服务于气象、气候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地表过程模式与遥感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过程模式的可靠输出参数来模拟卫星影像,并与真实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本文建立了一个以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相关参数为地表输入信息,以再分析大气廓线为大气输入信息的卫星影像模拟系统,以期通过模拟数据与真实卫星数据的比较,为模式背景场、强迫场的修订及预报精度的提高服务.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由植被和土壤等组成的自然地表,
量词主要来源于古汉语中的名词,很多量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修辞格的运用也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因此,量词和修辞格之间关系密切,量词在修辞格中的恰当运用可以取得
灰色文献是高校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信息源.界定了灰色文献的概念,分析了灰色文献的类型,重点探讨了灰色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