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离去 爱永存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开花落又一春,我的老伴何煦昭辞世已经一年多了,但我对他的思念却有增无减。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尚品德、他待人接物的真诚无私,特别是对党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时刻在我脑海中盘旋,难以忘却。
  煦昭的离开是那么匆忙,没来得及与大家告别。我知道他有许多未了心愿:4月回老家看看;5月与校友相约去公园划船,像中学生一样荡起双桨唱起歌。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愿,如今却成了我无尽的遗憾。
  同窗都叫他“保尔”
  我与煦昭相识近60年,共同生活54年,我们经历了“文革”最艰苦的岁月,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我们相依为命,患难与共。
  1936年4月15日,煦昭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孩提不幸,父母早亡,寄养在伯父家。他靠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四中。在校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因为个性坚强、自立,同学们都把他比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
  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还被选为班长,他白天上课,晚上去夜校教书,同时积极为大家服务,从不叫苦,大家都很敬佩他。
  我俩相识于北大,未名湖清澈的湖水,燕园成荫的古树见证了我们相识相知相爱的全过程。1960年9月,我们结婚了。
  报道少林武术第一人
  1962年秋,我们一起调入《科学报》,那时报社只有五六个人,七八条枪。我们夜以继日的加班是常事,经常睡在办公室里,报纸印好后还需要自己拉回来,大家一起分发。尽管如此投入,《科学报》还是在“文革”中停刊了。可是煦昭常说,这段经历难能可贵,我们因此得到了全面锻炼。
  1972年,从干校回来的煦昭被分配到《新体育》杂志社。他如鱼得水,前往农村、工矿去报道群众体育活动,发表了大量文章。他最念念不忘的是寻访河南嵩山少林寺。那时少林寺破旧不堪,只剩6名老僧,他们因为受到极左思潮的禁锢,对煦昭的来访十分谨慎小心。他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只身在寺庙中住了一个星期。在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空荡荡的大殿里度过一个个难挨的夜晚。煦昭与老僧一起活动,一起晒太阳、聊天,逐渐与他们熟稔起来。法师德祥断断续续讲了少林寺许多轶事。沉寂多年的少林寺在他心里“活”了起来。煦昭在当地就完成了初稿,修改后以《寻访少林寺》为题发表在《新体育》上,这是体育界第一次正面报道少林武术。
  他深入基层采访的作风,多次得到领导赞扬,他也从一名普通记者被任命为《新体育》杂志社副总编辑,1984年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坚守对台港澳报道第一线
  1991年,在《新体育》工作18年后,他调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港澳侨部。煦昭已年过半百,从熟悉的体育报道,转到复杂敏感、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的对外宣传领域,跨度之大可想而知。他领导台港澳侨部那几年,恰逢港澳回归前夕,中央对政策的宣传要求十分严格,以至规范到用字用词都不能错。他数年如一日,坚守在稿件编辑和版面出版把关的第一线,凝聚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打好宣传战,担当发挥了海外版主战场的作用,新闻报道和评论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1994年,他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但他从不炫耀,对名利看得很淡泊。在香港回归前夕,为揭露英方设置的障碍和麻烦,他亲自动笔写了一篇有理有据的长文《彭定康是为港人着想吗?》,很有说服力和战斗力,文章发表后,受到国新办的好评与重视,要求各报转载,这是他在海外版的一篇力作,但他没署自己的名字。
  君子之风 其清穆如
  煦昭是一位真正的赤诚君子,他诚实厚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他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他公私分明,不贪不占,两袖清风;他疼爱子女,但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护短。
  他此生从没有忘记求学时代得到过堂姐的资助,每逢节假日都去看望堂姐一家人。一直关怀他成长,如今90高龄的亲姐姐,他每周都要打电话问候。多年来,他一直成为同学聚会的有力组织者之一。2006年,大学毕业50年聚会,为了邀请各地的同学来京,他发函、打电话,不厌其烦,乐而为之。
  同事下夜班离家远回不去,他默默送去一张折叠床。他利用一次集体活动,为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年轻同事举办了隆重热闹的婚礼,其乐融融。煦昭高兴得就像结婚的是自己的孩子。
  他与工作中遇到的热心读者、作者保持良好关系。他退休后为帮助一些撰稿人,仍付出辛勤的劳动。其中福建一位作者经常请他出点子,修改稿件,直到煦昭病逝前,还打电话与其长谈,共同切磋。
  凡事煦昭总是想着别人,给生病的人寄补养品;给有困难的同窗寄钱寄物,做这些事,他从不张扬。
  煦昭对我更是恩爱有加,体贴入微。每当我从外办事回到家,他总将泡好的茶递给我喝。他知道我有手凉的毛病。每天晚上,他温暖的手拉着我的手入睡,夜里他起夜时总要看看我的被子有没有盖好,为我掖一掖被角。
  而煦昭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最便宜的,花99元买的羽绒服穿了八九年。他唯一花钱的地方就是钓鱼和请钓友聚会。他是热情好客的性格,有时亲自下厨,忙前忙后。饭菜上桌了,他其实吃不了多少,喜欢边聊边看着别人吃。
  退休后,我们有两件喜事。一是,我们一起选稿、编辑,将几十年的新闻作品汇集成册,于2008年秋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本由王晨题写书名的《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我们心血的结晶。另一件乐事是伴随着外孙女的出生成长,煦昭享受着天伦之乐。他经常说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女儿,现在照看小外孙女,也算补上这一课。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他突患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切除手术,手术难度很大,出乎医生意料,他大伤元气,之后一直难以恢复。2013年春夏之交,病魔又找到了他,由于体质虚弱,他一直卧床休养。缠绵病榻一年多,煦昭以顽强的毅力为友人编辑加工了3本著作,李天金的《真情》、陈忠贵的《巨流》、万伯翱的《六十年春秋》。他从查找资料、核对事实、修改加工,每一步都认真对待,直到3本著作出版。他为了友人的事情,的确可以忘记自己,并以此为乐。
  煦昭离去后,大家都说,一个好人走了。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木鱼石的传说》的首唱柳石明曾红遍大江南北。2014年一场演出后,患病的柳石明身边总有位高大帅气的小伙跟随搀扶,神情间亲情浓郁。  忐忑岁月中有蓝盈盈的天  1962年,柳石明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声乐尖子被选入中央歌剧舞剧院成为歌剧演员。时年24岁的柳石明内心并不轻松:歌剧院人才济济,自己作为热演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中“二黑哥”的备选人,要和号称“第一
期刊
本刊讯 主题为“缅怀伟大领袖,奉献传承育人”的老干部助学育人志愿活动6月24日在西柏坡正式启动,这是“中华老干部公益行”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杨正泉,原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贾祥,原中央外办副主任、大使吕凤鼎,原江西省副省长孙希岳,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苏立清等老干部不顾年迈,不辞辛劳,走访了山区小学和贫困学生家庭。为期两天的活动由中华老干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牵头发起,联合中
期刊
2015年5月的一个下午,在北京郊区一个安静清幽的小区里,年过七旬的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向记者讲述他的马头琴。  为马头琴而生  齐·宝力高的人生创造了不少传奇。2001年,呼和浩特國际青少年马头琴艺术节上,齐·宝力高率领1000名来自国内外的马头琴演奏家及演奏人员亮相,以一曲雄壮的《万马奔腾》齐奏直取吉尼斯世界纪录。从此,齐·宝力高的名字也开始为更多普通百姓所熟悉。  从小,齐·宝力高对乐器极感
期刊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荣获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他颁发了获奖证书。在科技领域,于敏带领团队突破氢弹研究,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孝子慈父。  持续27年的汇款单  于敏堂弟于确在天津家中有一个珍藏多年的箱子,里面全是于敏寄来的家书。于确说:“哥哥寄来200多封信,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只有30多封保存完好。每次哥哥来信,
期刊
父亲节前夕,笔者联系上了漫画家丁午的女儿蹇艾,身居美国的蹇艾说,父亲留给她最大的财富,就是笑,笑着做人笑着做事。父亲是这么教她的,她也是这么教孩子的,这就是父亲留给她的“传家宝”。  漫画家丁午曾创作了《小熊猫当木匠》《谁丢了尾巴》《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几十部漫画作品,并与人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儿童漫画类刊物《儿童漫画》。  蹇艾是他的大女儿,“文革”中,丁午下放至河南信阳的黄湖农场,刚上小学的蹇艾留在
期刊
儿子婚后自组小家庭,但是随着孙子出生,夫妻俩工作、育儿无法兼顾,我邀他们同住。经过一段适应磨合期,我们也找到了对的相处方式。  从饮食、生活习惯到教养价值观,婆媳俩都需经过一再沟通才能找出相处之道。光“吃”的口味没协调好,就可能掀起家庭纷争。因此,当滴辣不沾的我遇上无辣不欢的儿媳,我主动沟通,媳妇知道后干脆准备一瓶辣酱放冰箱,独自加餐。  家庭和谐建立在体贴和谅解之上,这两点在我家中也被全面贯彻。
期刊
6月8日,北京市老龄委公布了《落實〈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任务分解表》,其中明确,北京市规划委等相关部门要在年内出台《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达标建设办法》。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明显倒逼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对滞缓的建设过程提速。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康越最近在他的调研报告中直指老旧社区的养老难题:北京市现有2816个城市社区中,199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达1582个(56.2%),主要分
期刊
什么叫“赤子态”  几年前有一次参加公益机构的培训,和吴青老师分在一个小组。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也曾是活跃尽职的人大代表,还是著名学者吴文藻和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她是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当然按照咱中国的传统来说,也是最“德高望重”的,可她总是睁着那双如饥似渴的大眼睛,全情投入学习。她举手最积极,发言最踊跃,弄糊涂的时候,听到不同意见的时候,马上就能放下自己,没一点不自在。别人给我还书,也引起她
期刊
背景链接  3月1日起,《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医院就医时,可优先挂号、检查、化验等。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区的5家医院,发现这样的规定执行起来,还是遭遇到尴尬。  不如在改革医疗体制上下工夫  黎闻  从尊重和保护老年人权益层面来看,陕西规定“老人看病优先”,是一项善政。然而,善政还要善为。当“老人看病优先”,只能通过挂号
期刊
今年春节前,著名戏剧家杜高住进协和医院做胃镜、肠镜检查,恰好我也去协和门诊部开药,就顺便到病房探视他。约个把小时,我俩聊的主要话题,是有关他的新著《生命在我》出版后的社会反响。我说到,他这本书的出版,作者、编者、读者“皆大欢喜”,是很难得的。1月2日,杜高打电话告诉我,他已平安出院。并说,那天,同病房的一位来自山东的年轻病友,听我俩聊天时悄悄打开手提电脑,上网搜索到他的资讯后,立马让其家人到王府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