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方面我不熟,不敢说,得去问问专家。”谁能想到,如此谦虚的话,竟出现在一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在他所创立的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上。
“既能开疆拓土,又能深耕细作”,这是同行们对他学术特点的评价;“胸怀宽广,淡泊名利”,这是熟悉他的人对其人品的评价。他就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
新领域的拓荒者
“我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也没有事业成功的捷径。不过,在曲折的道路上走得快,也未必不能先到。”黄少安说,平民家的孩子得靠自己去创造和争取成就事业的条件和机会。
作为中国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法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的开拓者,黄少安获得了“孙冶方经济学奖”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荣誉。然而,当初选择研究经济学领域却出于偶然。
黄少安出身于一个中小学教师家庭,儿时的他随母亲“下放”回到农村。国家恢复高考后,他有机会考上大学。儿时经历了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使得他对家庭承包制特别亲切,但是这并没有直接促使其选择经济学。考研究生选择专业时,黄少安认为,既然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需要很多经济学的人才,于是他“很神圣、很有道理”地选择了原来学得并不好的经济学。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他更加敬畏经济科学,感悟到经济科学“节约、互利、均衡”的科学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黄少安博士毕业后,单枪匹马来到山东大学,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现代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完成的《产权经济学导论》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并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的专著,书中对相关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基础、主要的理论原理及其缺陷等都进行了深刻和独到的分析。
黄少安还是法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的开拓者和组织者。20世纪90年代,看到我国立法和司法系统普遍不太注重效率,黄少安认为在我国开展法经济学研究、培养法经济学人才和普及法经济学知识十分必要。于是,他开始研究法经济学,并率先招收培养法经济学专门人才,培养了我国第一个法经济学博士魏建。2003年,他还与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一起,发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有效推动了法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和普及。
“语言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语言问题的研究可以纳入经济学框架内。中国无论从学科建设还是国家需要的意义上,都应该加强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黄少安说。
黄少安的学生,现在也是山东大学教授的黄凯南说:“在平时选课题的时候,我总喜欢找黄教授聊聊,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特别,经常能找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黄少安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研究曾引起很大反响;对农村家庭承包制条件下农民拿土地入股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论文获得了“中国首届农村发展研究奖”;揭示所有制、股份制、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逻辑关系的论文,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和支撑;对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变迁中案例分析的经典;提出并论证的制度变迁的三个理论假说获得我国经济学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在顶尖的经济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上发表20多篇论文。
组建优秀团队: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却走不了太远,团队的步伐也许会慢一些,但会走得更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集体才会真正实现。”在自己努力钻研学术的同时,黄少安还积极组建优秀的学术团队。他引以自豪的是,近几年他主持引进的人都是一些在某方面有独特优势或团队建设短板领域的学者专家。
世界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欧洲演化经济学会主席GeoffreyM.Hodgson教授就加盟了他的团队。他说:“黄教授带领的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无疑是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这是吸引我加入该团队的重要原因,该中心自由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黄少安团队的主体部分一直从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语言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史学、健康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另一部分力量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应用对策研究课题以及直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建议。
其中,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承担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等课题的研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两次承担并且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改革现实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建议对策被采用;正在进行国家社科规划的关于土地征收与补偿的重大课题。作为山东发展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经常组织自己的团队成员关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客观、独立、务实地调查研究,为山东省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团队中法经济学的带头人魏建教授说:“团队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关注现实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是跟团队的‘主心骨’黄教授分不开的。黄教授是我国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的过程中,黄少安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研究要举重若轻,即可以自由轻松地思考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并表达学术观点。而对策研究一定要举重若重,要时刻记住对决策者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可能被付诸实施,直接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黄少安说:“即使在媒体发表一个观点或评论,都可能产生社会效应,这时社会责任感与学术水平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更重要,不能简单迎合决策者的偏好或社会公众的情绪,要坚持科学理性,否则很可能祸国殃民。”
无悔选择,乐做教师
博士毕业时,黄少安有很多种选择,最终他毅然选择在大学工作。这不仅源于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源于家庭的影响。黄少安的祖父曾是私塾的先生,父母亲分别是中学和小学老师,兄弟姊妹6个有4个都是大学教师。
黄少安喜欢当一名教师和科学研究者。他认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教师的人生价值能够在他无数学生身上以乘数效应得到体现。而经济科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能够促使社会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有所改进、有所改善,一步步往文明的方向演进。
“做一名教师是我内心由衷的选择。不是不认可从商、从政者的重要价值,但是我更加偏好用智慧、学识和人格影响一代代的学生,他们中可能会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家、政治家或公务员、学者等。我做的不正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事情吗?”黄少安说。
目前,黄少安的学生活跃在金融领域、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有的在世界顶尖大学和国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卓有成就,有的已经成为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其中,有6位破格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却走不了太远,团队的步伐也许会慢一些,但会走得更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集体才会真正实现。”
“既能开疆拓土,又能深耕细作”,这是同行们对他学术特点的评价;“胸怀宽广,淡泊名利”,这是熟悉他的人对其人品的评价。他就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
新领域的拓荒者
“我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也没有事业成功的捷径。不过,在曲折的道路上走得快,也未必不能先到。”黄少安说,平民家的孩子得靠自己去创造和争取成就事业的条件和机会。
作为中国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领军人物、法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的开拓者,黄少安获得了“孙冶方经济学奖”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荣誉。然而,当初选择研究经济学领域却出于偶然。
黄少安出身于一个中小学教师家庭,儿时的他随母亲“下放”回到农村。国家恢复高考后,他有机会考上大学。儿时经历了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使得他对家庭承包制特别亲切,但是这并没有直接促使其选择经济学。考研究生选择专业时,黄少安认为,既然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该需要很多经济学的人才,于是他“很神圣、很有道理”地选择了原来学得并不好的经济学。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他更加敬畏经济科学,感悟到经济科学“节约、互利、均衡”的科学精神。
20世纪90年代初,黄少安博士毕业后,单枪匹马来到山东大学,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现代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完成的《产权经济学导论》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并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分析的专著,书中对相关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基础、主要的理论原理及其缺陷等都进行了深刻和独到的分析。
黄少安还是法经济学和语言经济学的开拓者和组织者。20世纪90年代,看到我国立法和司法系统普遍不太注重效率,黄少安认为在我国开展法经济学研究、培养法经济学人才和普及法经济学知识十分必要。于是,他开始研究法经济学,并率先招收培养法经济学专门人才,培养了我国第一个法经济学博士魏建。2003年,他还与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一起,发起一年一度的“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有效推动了法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和普及。
“语言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语言问题的研究可以纳入经济学框架内。中国无论从学科建设还是国家需要的意义上,都应该加强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黄少安说。
黄少安的学生,现在也是山东大学教授的黄凯南说:“在平时选课题的时候,我总喜欢找黄教授聊聊,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特别,经常能找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黄少安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研究曾引起很大反响;对农村家庭承包制条件下农民拿土地入股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论文获得了“中国首届农村发展研究奖”;揭示所有制、股份制、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逻辑关系的论文,为上个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和支撑;对山东诸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变迁中案例分析的经典;提出并论证的制度变迁的三个理论假说获得我国经济学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在顶尖的经济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上发表20多篇论文。
组建优秀团队: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却走不了太远,团队的步伐也许会慢一些,但会走得更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集体才会真正实现。”在自己努力钻研学术的同时,黄少安还积极组建优秀的学术团队。他引以自豪的是,近几年他主持引进的人都是一些在某方面有独特优势或团队建设短板领域的学者专家。
世界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欧洲演化经济学会主席GeoffreyM.Hodgson教授就加盟了他的团队。他说:“黄教授带领的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无疑是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这是吸引我加入该团队的重要原因,该中心自由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黄少安团队的主体部分一直从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在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语言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史学、健康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另一部分力量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应用对策研究课题以及直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建议。
其中,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承担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等课题的研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两次承担并且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改革现实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作为建议对策被采用;正在进行国家社科规划的关于土地征收与补偿的重大课题。作为山东发展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经常组织自己的团队成员关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客观、独立、务实地调查研究,为山东省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团队中法经济学的带头人魏建教授说:“团队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关注现实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是跟团队的‘主心骨’黄教授分不开的。黄教授是我国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的过程中,黄少安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研究要举重若轻,即可以自由轻松地思考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并表达学术观点。而对策研究一定要举重若重,要时刻记住对决策者提出的任何建议都可能被付诸实施,直接对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黄少安说:“即使在媒体发表一个观点或评论,都可能产生社会效应,这时社会责任感与学术水平同等重要甚至前者更重要,不能简单迎合决策者的偏好或社会公众的情绪,要坚持科学理性,否则很可能祸国殃民。”
无悔选择,乐做教师
博士毕业时,黄少安有很多种选择,最终他毅然选择在大学工作。这不仅源于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源于家庭的影响。黄少安的祖父曾是私塾的先生,父母亲分别是中学和小学老师,兄弟姊妹6个有4个都是大学教师。
黄少安喜欢当一名教师和科学研究者。他认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教师的人生价值能够在他无数学生身上以乘数效应得到体现。而经济科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能够促使社会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有所改进、有所改善,一步步往文明的方向演进。
“做一名教师是我内心由衷的选择。不是不认可从商、从政者的重要价值,但是我更加偏好用智慧、学识和人格影响一代代的学生,他们中可能会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家、政治家或公务员、学者等。我做的不正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事情吗?”黄少安说。
目前,黄少安的学生活跃在金融领域、企业、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有的在世界顶尖大学和国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卓有成就,有的已经成为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其中,有6位破格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却走不了太远,团队的步伐也许会慢一些,但会走得更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集体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