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助航灯光二次电缆传统敷设方式是采用人工穿引线后敷设电缆,此种方法不仅浪费引线(镀锌铁线),且人工效率低,为了提高工效、节约材料,经过多年摸索总结,我们创新采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穿线方式进行二次电缆的敷设,此工藝在提高了工效的同时,且不使用引线,特别适合于二次电缆大面积穿管敷设作业。
关键词:空气动力;空压机;敷设;助航灯光;二次电缆
中图分类号:TM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1-0001-02
0前言
助航灯光二次电缆敷设原有方式为预穿引线敷设二次电缆,由于机场二次电缆保护管预制全部在现场集中焊接,管材和铁线相互连通,焊接时容易使铁线与管材粘连,造成拉线无法使用,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管道畅通,加上穿线人工费用和铁线材料成本,原有施工模式费用较高。现在部分机场已采用穿管器进行二次电缆敷设,但是穿管器穿管长度有限,较长的管线一般还是采用铁线做牵引,在工期跨度大于一年的机场,铁线在管内极易锈蚀,从而无法使用[1]。相比较空气动力学穿线有一定优势,管线在较长范围内均不需要穿铁线,配管时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较于原工艺均有所降低。
1工艺流程对比
1.1原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清扫管路→穿引线→放线及断线→管口带护口→二次电缆与引线绑扎→二次电缆敷设
1.2新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管口带护口→二次电缆穿入专用工具→
线头制作→线头放入管内→开启空压机→敷设二次电缆
2新工艺介绍2.1材料与设备空压机
空压机(15KW,3m3/min)1台,空压机在机具选型上应注重流量而不是压力,一般选择具有可移动性自带动力系统的空压机,空压机轮胎应为橡胶轮胎。如图1所示:
放线架
双卷电缆放线架,如图2所示:
专用工具
本专用工具为二次电缆进线导流装置,空压机穿线时必须根据现场二次配管情况制作进线导流装置,其按进线方式不同可分为灯具侧导流装置和灯箱侧导流装置,如图3、图4所示:
以上装置为组合工具,中段采用丝扣连接,在灯具位置进行穿线作业时采用灯具侧导流装置;在灯箱位置进行穿线作业时,只需取消进线连接段加上弯管连接头即灯箱侧导流装置。进线导流装置与二次管连接采用插接方式连接,为减少连接部位空气泄漏,应在连接处加密封胶垫,详见图5.
2.2工艺流程介绍
穿线球头制作
首先将线缆芯线剥离出来,截断多余铜线,留下4~6股铜线用于绑扎球头(或绒布),如图6图7所示:
穿线球头可采用棉布或泡沫制作,棉布制作大小应和现场管线直径匹配,保持其在管内松动即可。用泡沫做球头时,由于泡沫具有很强的伸展能力其大小可大于管径,和棉布相比采用泡沫做引导效果更佳,在管线变形的地方更容易通过,同时泡沫不怕脱落于管内,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可在管内加水,利用水柱将泡沫吹出管内[2]。
二次电缆敷设
将绑好的球头放入管,连接好穿线工具,如图8、图9所示
管线与穿线工具连接好后,连接部位由于采用插接方式,应在上部适当加压,现场做法普遍采用脚踩的方式,穿线施压一个人即可完成。空压机穿线速度较快,放线人员必须提前放出需要穿线的线缆,以便加快放线进度,如图10所示:
图10穿线工艺流程
空压机穿线时,线缆应避免交叉,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空压机调至高速,压力达到0.3MPa(即3公斤/cm2)后开启压缩空气控制阀,压缩空气即带动线缆进入管内,由于管内空气阻力较小,不会对穿线工具产生太大的后推力,安全方面基本不存在隐患。空压机敷设二次电缆原理图如图11所示:
4新工艺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4.1新工艺特点
(1)管内无杂物,提高了施工质量。
(2)工效大幅提高、成本显著降低,空压机穿线时不需要管内预穿铁线。
(3)线路磨损小,由于空压机穿线线路处于悬空状态,线路磨损相对较少。
(4)创新施工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4.2需要注意的问题
空压机穿二次电缆设备购买时应考虑空压机流量而非压力,压力达到0.3MPa(即3公斤/cm2)以上就能满足穿线需要。最好空压机需用自带动力类型,如柴油动力空压机。
空压机穿线在沥青道面穿线时应特别注意管线焊接质量,尽量防止漏焊等情况发生,同时应加强管线包封质量[3]。因为一旦管线漏气严重,加上管线堵塞,容易在沥青道面下方形成气囊,损坏沥青道面与水稳层之间的附着力。虽然停止加压气囊会消失,但有必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空压机穿线特别适用于大机场或设备齐全的项目部,由于部分小机场工程量小,没有配备空压机,空压机穿线不一定适用。
5结束语
创新和改良的施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特别是当前机场助航灯光工程大部分是不停航施工,更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保证机场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新的工艺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子光.机场助航灯光施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04):36
[2]朱存清,李宏.夜航探照灯车控制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12):67-69
[3]党媚.飞机起动/发电机励磁系统特性研究[J].测控技术.2018(12)34
关键词:空气动力;空压机;敷设;助航灯光;二次电缆
中图分类号:TM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1-0001-02
0前言
助航灯光二次电缆敷设原有方式为预穿引线敷设二次电缆,由于机场二次电缆保护管预制全部在现场集中焊接,管材和铁线相互连通,焊接时容易使铁线与管材粘连,造成拉线无法使用,严重时甚至影响到管道畅通,加上穿线人工费用和铁线材料成本,原有施工模式费用较高。现在部分机场已采用穿管器进行二次电缆敷设,但是穿管器穿管长度有限,较长的管线一般还是采用铁线做牵引,在工期跨度大于一年的机场,铁线在管内极易锈蚀,从而无法使用[1]。相比较空气动力学穿线有一定优势,管线在较长范围内均不需要穿铁线,配管时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较于原工艺均有所降低。
1工艺流程对比
1.1原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清扫管路→穿引线→放线及断线→管口带护口→二次电缆与引线绑扎→二次电缆敷设
1.2新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管口带护口→二次电缆穿入专用工具→
线头制作→线头放入管内→开启空压机→敷设二次电缆
2新工艺介绍2.1材料与设备空压机
空压机(15KW,3m3/min)1台,空压机在机具选型上应注重流量而不是压力,一般选择具有可移动性自带动力系统的空压机,空压机轮胎应为橡胶轮胎。如图1所示:
放线架
双卷电缆放线架,如图2所示:
专用工具
本专用工具为二次电缆进线导流装置,空压机穿线时必须根据现场二次配管情况制作进线导流装置,其按进线方式不同可分为灯具侧导流装置和灯箱侧导流装置,如图3、图4所示:
以上装置为组合工具,中段采用丝扣连接,在灯具位置进行穿线作业时采用灯具侧导流装置;在灯箱位置进行穿线作业时,只需取消进线连接段加上弯管连接头即灯箱侧导流装置。进线导流装置与二次管连接采用插接方式连接,为减少连接部位空气泄漏,应在连接处加密封胶垫,详见图5.
2.2工艺流程介绍
穿线球头制作
首先将线缆芯线剥离出来,截断多余铜线,留下4~6股铜线用于绑扎球头(或绒布),如图6图7所示:
穿线球头可采用棉布或泡沫制作,棉布制作大小应和现场管线直径匹配,保持其在管内松动即可。用泡沫做球头时,由于泡沫具有很强的伸展能力其大小可大于管径,和棉布相比采用泡沫做引导效果更佳,在管线变形的地方更容易通过,同时泡沫不怕脱落于管内,一旦发生以上情况,可在管内加水,利用水柱将泡沫吹出管内[2]。
二次电缆敷设
将绑好的球头放入管,连接好穿线工具,如图8、图9所示
管线与穿线工具连接好后,连接部位由于采用插接方式,应在上部适当加压,现场做法普遍采用脚踩的方式,穿线施压一个人即可完成。空压机穿线速度较快,放线人员必须提前放出需要穿线的线缆,以便加快放线进度,如图10所示:
图10穿线工艺流程
空压机穿线时,线缆应避免交叉,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空压机调至高速,压力达到0.3MPa(即3公斤/cm2)后开启压缩空气控制阀,压缩空气即带动线缆进入管内,由于管内空气阻力较小,不会对穿线工具产生太大的后推力,安全方面基本不存在隐患。空压机敷设二次电缆原理图如图11所示:
4新工艺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4.1新工艺特点
(1)管内无杂物,提高了施工质量。
(2)工效大幅提高、成本显著降低,空压机穿线时不需要管内预穿铁线。
(3)线路磨损小,由于空压机穿线线路处于悬空状态,线路磨损相对较少。
(4)创新施工技术,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
4.2需要注意的问题
空压机穿二次电缆设备购买时应考虑空压机流量而非压力,压力达到0.3MPa(即3公斤/cm2)以上就能满足穿线需要。最好空压机需用自带动力类型,如柴油动力空压机。
空压机穿线在沥青道面穿线时应特别注意管线焊接质量,尽量防止漏焊等情况发生,同时应加强管线包封质量[3]。因为一旦管线漏气严重,加上管线堵塞,容易在沥青道面下方形成气囊,损坏沥青道面与水稳层之间的附着力。虽然停止加压气囊会消失,但有必要杜绝此类情况发生。
空压机穿线特别适用于大机场或设备齐全的项目部,由于部分小机场工程量小,没有配备空压机,空压机穿线不一定适用。
5结束语
创新和改良的施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节约施工成本,特别是当前机场助航灯光工程大部分是不停航施工,更需要高效率高质量的施工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保证机场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新的工艺水平,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子光.机场助航灯光施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04):36
[2]朱存清,李宏.夜航探照灯车控制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12):67-69
[3]党媚.飞机起动/发电机励磁系统特性研究[J].测控技术.2018(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