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相藏无形之神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石蔚为风潮,行之有年,然而赏石的美学依据却始终未建立,笔者玩石多年,又具备学院的美术训练,遂厚颜在此浅论赏石美学,以供石友参考。
  大体而言,雅石作品可从两个层面来欣赏,一为“形”,一为“神”。古人又把形称“形质”,神称“性情”。具体而言,形指的是雅石的外在形状,举凡雅石的形态,如圆满、方正、平稳等,则是形。神则指雅石的内在精神,是雅石内蕴的修养、个性与品玩者的思想情感。形表现出雅石的原本面貌;神透显赏石家注入在雅石中的精神样态。前人曾说雅石妙在性情,能在形质,形神必得巧妙交融,散发感人魅力,从而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才称得上是件雅石珍品。
  欣赏任何事物都得先找出其优点和美感,赏石自然也不例外。面对一颗雅石时,先屏气凝神、沉静心思地关照其美在何处,好在何处,便算懂得欣赏了。不过需指出雅石之美并非只指完美,雄健之美、秀雅之美、端严之美、狂放之美,甚至缺陷美、不规则美、不平衡美、不调和美、丑拙之美、朴质之美……种种美态往往因雅石原貌和赏者个人特质而不同,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得的美感当然也各不同。
  雅石不同于其它珍玩艺术品,画艺欣赏一目了然,在创作者停笔当下即决定了美的格局,且珍玩艺术大抵都是人为创作品,雕塑刻画是经过工艺大师匠心独运,一刀一斧的心血之作,都是经过艺术家的规划、设计,如预期所呈现的。但雅石除了美石类需加以人工研磨雕琢外,全出自大自然,不容丝毫雕凿的干预,以人为加工来增添美感是绝不被允许的行为。正因如此,忠于原味、崇尚自然,才彰显雅石不同于其它艺术美的独特与可贵。掌握此要点后,便知赏石的第一要件,是礼敬大自然,珍惜上天所赐与,体肤完美者是首选,就算体表有所损伤,也该是千百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非人为所致。这同时也是玩石的首难之处,既要肤质完美,又需体态多变化,非经千锤百炼不能得,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面对得来不易的雅石,更该怀抱珍惜感恩之情。
  雅石令人迷醉的原因有许多,古人的“皱、瘦、漏、透、丑、秀”,或今人之“形质色”皆是审美条件,取其优点及特色,把握雅石之多面向的观赏角度,便是赏石的第二步。由于上百年的河川冲刷、海浪拍打、天候蚀镂,拥有多面向立体感的雅石,因此被多角度地把玩欣赏。天然的缺陷有时反而保留想象的空间,可成山景、可成人物,可抽象、具象,可传统可现代,如同千面女郎、山岚飘渺的云气般幻变莫测。这难以捉摸、定论的美感是雅石的独到之处,其它艺术珍玩罕见此特质。当今赏石之风多混杂各色审美潮流,于是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式赏石如雨后春笋冒出。不落俗套、不守旧习,可以很前卫,可以与时并进,这便是雅石令人爱不释手的魅力所在。雅石有能被三百六十度旋转的多面向特质,能让人任意颠倒反转,只要摆得出能引人共鸣的样态,就是具美感的好作品。
  赏石除了受限于它与生俱来的面貌、不容加工等限制条件外,其有一最大优势,那便是人人皆知的石头不腐不朽,与天地并寿的特质。盆栽、字画以及非玉石类的古玩,只要稍有不慎,便灰飞烟灭,形同废物,让物主捶胸顿足、懊悔不已。然而雅石不同,当石头受人青睐,离开原来的河床海滨,就不再接受风吹雨打的锤炼,如同佛家所说的“修得正身”。这取石的机缘掌握也是一个奥妙,过早,石头锐气逼人;过晚,则平凡无奇,只是寻常石头,更或者成了黄沙一把,正因缘时结得巧妙,才足以造就传说。渺小如人类,更当时时抱有谦逊,向自然师法,从赏石中寻得乐趣,更在赏石中习得惜物爱物之情。
  雅石之为雅石,正因它自然不加雕琢,是石之华,而非宝石。珠宝五光十色、艳丽夺目,雕工巧饰之下,形成另一种物之特性,而雅石之非宝石,正在于它朴拙天然的原汁原昧呈现,如今流风所致,许多玩石者见艳彩之石便惊为天人,遂引为主流。人性喜新厌旧本无可厚非,但时日一久,反令众人迷失原先热爱雅石的初心,把娇艳之石列为首选,以色为优,以彩为先,排除不符合此种审美准则的其余雅石,甚为可惜,也有本末倒置之嫌。彩石为一门派,可增加雅石欣赏的多元性,但罢黜百家,唯彩石独尊,则非赏石界之福,值得爱好此道者深思。
其他文献
采访:吴蕊贤  刘静,一位二线城市的普通奇石经营者。从当年贸然下海,到多次艰难转型,再到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经营之道,她的经营轨迹和心路历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她在舍弃、转变和坚守之间的抉择,也是许多石界人士的缩影。  不舍些东西,就没有生路  本刊: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石界的?  刘静:在2003年开石店之前,我像很多人一样“正正常常”的。听别人讲地底下出石头,还能卖钱,我觉得不可思议:地底下出的东
期刊
不可否认,在小品组合石的创作方面,陈先生是一个佼佼者,他在小品组合石方面做了很好地探索和追求,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在这个领域走在了前头。仔细研究陈先生的作品,由于石在作品中的比例偏小,使作品更像是有一种工艺美术作品特点。  组合石的出现,是对天然观赏石的补充。使原本表现力较为单一的天然观赏石变得更为丰富、更有内容。大家都在呼吁,希望观赏石能够成为艺术品的一员,但艺术品的要求是要反映或者是表
期刊
在这个百家争鸣、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谁会对未来赏石标准影响更多,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小品组合有很多类型,按主题来分常见的有:  一、景观类主题。如屋舍、避雨、峰峦(有时点缀人物)。  二、器物类主题。如宴席、果实(以盘子盛具为点缀)。  三、人物类主题。如佛、贤、僧、俗等(以器物、地貌为点缀)。  四、其它类型和复合型等。  组合中常用到点缀物(或称配角),如果有器型动感适当的自然原石,无疑是
期刊
一、山西奇石赏玩历史源远流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精卫衔木石填海”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用石制做各种劳动工具。中
期刊
人生在世,谁能长留,人生旅途又有谁能购得返程票?然,能如树开先生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又在收藏界享有盛誉的屈指可数。  树开先生为人忠厚谦和,表里如一,在石界是位备受尊敬的长者,他的仙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好石友,愿天下以树开先生为师、为兄、为友的共好,思之、敬之、勉之。  石道无涯,石招善友,石在犹人。唯思尚飨,愿树开兄在天堂亦能有石可爱。  友人追忆  沈宽  陈树开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
期刊
谒金门  波涌吉,山海玉蟾如意。钟秀永恒藏秘密,宝成神妙器。笃信灵通梦笔,伟业昭彰真谛。大德善友来贺禧,泰和天石启。   面对此奇石,思意颇多,恍然进入了灵空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吟诵《春江花月夜》的声音仿佛在耳旁晌起。这画面又像不像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母亲河——黄河的“s”形乾坤湾在某个时期的样子?当年太昊伏羲氏是不是就在这里创《易》?无锡惠山泉旁的华彦钧对泉月倾诉
期刊
读懂一块奇石,远比读懂一篇深奥的古典文学更具有吸引力。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前不久,偶然在一位奇石收藏爱好者杨先生家中见到一块形制特别的灵璧石,爱不释手。据杨先生告知,该石收藏时间甚久,可是它的名字,迟迟未定下来,有的说叫“天桥”,有的说叫“漓江情”,也有的说叫“枫桥夜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我一时也是语塞。经过一番思考后,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
期刊
2012年,“孺石斋”在成都天府花城奇石展期间开办的个人墨画石展,在川内引起了轰动,随即迅速掀起了一股墨画石热。很快,各地石友闻讯赶来,墨画石热潮开始向全国蔓延。  办给石农看的展览  殊不知,“孺石斋”这次展览针对的目标群体,既不是石界新贵也不是资深藏家,而是天天在长江边捡石的石农。圈里的资深藏友来参观,尽可驻足赏玩、品味,展览方则鲜少主动上前介绍藏品。可是一有从川内各地赶展的石农来看石头,一定
期刊
“陈老二现象”就是陈老二在其部分小品组合中过多地使用配件,把原本一般的石头演绎得很精彩,并在石家庄石展上获得金奖。人们担心的是:一般的石头靠许多精美的配件和高超的艺术展演获得金奖,今后评奖是评石头,还是评配件和创作人的艺术水平?小品组合赏玩要走向何方?这种担心很有必要!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看。  一是从陈老二创作的角度去看,其本人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和奇石赏玩技巧,精心的构思、巧妙的
期刊
戈壁的鱼 刘冰  戈壁若是海,石便是这海中的鱼鳞片上泛着日与夜的光辉。而昔一沙就是石得以生息吐纳的养分。戈壁的灵魂,苍茫雄壮、桀骜不驯,深深地印在了石的身上。石,昂首龇牙,保持着本初的执着与坚守,粲然若生。  荷塘情趣 刘芳  湾湾溪水过桥东,  醉遇清荷香正浓。  月满湖东叶捧莲,  忽闻夏蛙第一声。  观音山 李式襄  山景起势直方,敦实沉稳,渐高渐秀颀,独峰入霄汉。平地起雄峰,挺拔劲健,壁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