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中医中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继承经典并开拓创新,文章作者针对“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做出了相关分析,并对教师如何结合教材教学,拓展专业知识面,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旨在让学生热爱中医药文化,学好中医药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思考;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校教学质量思考
学生进入高校课堂学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中专或单招考试、成人考试等。那么大学课堂不仅仅是多个地区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程度有差异,各个高校的门槛和入学条件不相同。这就会导致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因材施教环节如何处理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以及学习能力均有差异,必定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特别容易在班级人数较多的课堂上出现。如坐在靠近讲桌前排的同学,会能够认真地听课儿,坐在中间靠后的部分同学会产生一种“老师讲课和我无关,我听不听课都没关系,反正考试考过就行了”的一种逆反心理。而小班上课更容易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更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1],笔者认为当课堂人数在40~50人时教学效果能够不打折扣,人数过多必定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大班课堂将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同样会让教师与学生拉开亲切的距离,往往让学生不“认识”教师、不愿认识教师,那么学习这门课的心思更不会多了。
只有将人数控制在相应的量,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让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导致这一原因的教学行政相关机构,则是积极进行教学质量改革所要考虑的。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切实地做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立校之本。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明显。由于课程数量繁多加上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担心成绩不过关的危险,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大多抱着“过关”“完成任务”的心理。只是将期末考试的内容掌握,而不是将学习知识作为学生生涯的首要目标。一是对于所学专业不了解,对于人生规划和发展没有目标和定位。二是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强烈,并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三是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面对上述原因以及其他因素,需院校和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让学生学好、教师教好。
二、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是药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不仅是中医学专业有中医课程、中药学,在相关专业如医学营养专业均有相关中医、中药、方剂学知识。随着国家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需要大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本课程的热门程度将会更高。在教学过程中,药学专业学生与中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药学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心理上的重视程度不如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强调此课程的重要程度,并在课程中不时地延伸相关就业信息,以及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将会运用到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
由于目前还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师生比例较高,往往作为教师的不如“师傅”,职业教育学校则更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才能真正地教授“技能”,而不是传递“知识”。“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想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单单是扩展实训课程,更多的是要将真正的中医名师名家引进课堂中,手把手传授传承中医中药[2]。如聘请专业的中药炮制专家,炮制加工药材,深刻感悟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观察、采收中药,鉴定中药,对整个流程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药为题做一些真正的文化教育,是作为院校应该真正重视的,这样才能让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偏离了专业知识,那么职业教育就失去其竞争力,将会失去人才本身和社会认可度。
中医药学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学生往往把教材作为经典,拘泥于教材,很少会参考相关资料,视野得不到扩展。目前不断增多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完善。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的第三版《中医药学概论》周少林主编的教材,在新颖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有相关PPT课件供学生下载,药材鉴定彩图等,以及案例分析思考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可以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还需改进课本的知识点重复,精简语言。大学生的文字功底不够高,过多的文字叙述将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读,从而放弃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此一方面可将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如《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放在单独的单元内,如穿插的病例案例和讨论内容,让学生参考[3],如果放在知识点内容中会觉得突兀。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應不断地学习教材,体会中医文化,将教材的不足之处用自己的语言完善,完成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深度结合。
三、拓展专业知识面的一些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推动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由于中医中药学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乏相关知识。在采用相关知识时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如央视网《老中医》《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等节目介绍给学生,并将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课本内容中,糅合成相关的中医故事,寓教于乐,可以生动形象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或在新课讲授之前,介绍相关的中医科普书籍、中医药纪录片、小说形式的医药书籍如《小郎中学医记》,这样的方式会让陌生的中医药知识,变得熟悉起来,更具实用性。也可以在网络期刊中引用相关的文献,如丝绸之路与中医药学、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4]、《山海经》中医药学知识的内容与传播[5]。以熟悉的内容引入中医药学知识,引出课堂的知识重点,同样可以扩展知识面。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使用,也可大量地引用,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视野。
作为教师除提高专业知识面,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阅读相关书籍之外,还可通过学习网络课堂的精品课、慕课、微课等方法将“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地提高。另在扩展知识面上,也可以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与专业人士交流,运用实地考察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庆刚.论高校课堂人数与课堂效果的关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一个实证检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158-160.
[2]姚魁武.深化师承教育促中医药学纵深发展[J].中国卫生人才,2018(8):26-28.
[3]王文娟.中医药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中医,2002(2):109-112.
[4]王齐欣,赵昭妍,谢美雯,等.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86-87.
[5]于博雅.《山海经》中医药学知识的内容与传播(续完)[J].中医文献杂志,2018,36(1):28-32.
作者简介:苌沛森(1990—),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
关键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思考;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校教学质量思考
学生进入高校课堂学习,可以通过多个“渠道”,中专或单招考试、成人考试等。那么大学课堂不仅仅是多个地区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生的文化知识基础程度有差异,各个高校的门槛和入学条件不相同。这就会导致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因材施教环节如何处理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力以及学习能力均有差异,必定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特别容易在班级人数较多的课堂上出现。如坐在靠近讲桌前排的同学,会能够认真地听课儿,坐在中间靠后的部分同学会产生一种“老师讲课和我无关,我听不听课都没关系,反正考试考过就行了”的一种逆反心理。而小班上课更容易拉近师生关系,这样更会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1],笔者认为当课堂人数在40~50人时教学效果能够不打折扣,人数过多必定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大班课堂将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同样会让教师与学生拉开亲切的距离,往往让学生不“认识”教师、不愿认识教师,那么学习这门课的心思更不会多了。
只有将人数控制在相应的量,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让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导致这一原因的教学行政相关机构,则是积极进行教学质量改革所要考虑的。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切实地做好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立校之本。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明显。由于课程数量繁多加上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担心成绩不过关的危险,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大多抱着“过关”“完成任务”的心理。只是将期末考试的内容掌握,而不是将学习知识作为学生生涯的首要目标。一是对于所学专业不了解,对于人生规划和发展没有目标和定位。二是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强烈,并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三是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面对上述原因以及其他因素,需院校和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让学生学好、教师教好。
二、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是药学专业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不仅是中医学专业有中医课程、中药学,在相关专业如医学营养专业均有相关中医、中药、方剂学知识。随着国家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需要大量的医药卫生人才,本课程的热门程度将会更高。在教学过程中,药学专业学生与中医学专业学生相比较而言,药学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之前,心理上的重视程度不如中医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强调此课程的重要程度,并在课程中不时地延伸相关就业信息,以及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将会运用到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
由于目前还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师生比例较高,往往作为教师的不如“师傅”,职业教育学校则更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才能真正地教授“技能”,而不是传递“知识”。“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想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单单是扩展实训课程,更多的是要将真正的中医名师名家引进课堂中,手把手传授传承中医中药[2]。如聘请专业的中药炮制专家,炮制加工药材,深刻感悟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观察、采收中药,鉴定中药,对整个流程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药为题做一些真正的文化教育,是作为院校应该真正重视的,这样才能让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偏离了专业知识,那么职业教育就失去其竞争力,将会失去人才本身和社会认可度。
中医药学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学生往往把教材作为经典,拘泥于教材,很少会参考相关资料,视野得不到扩展。目前不断增多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完善。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的第三版《中医药学概论》周少林主编的教材,在新颖程度上得到了提高,有相关PPT课件供学生下载,药材鉴定彩图等,以及案例分析思考的内容。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可以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还需改进课本的知识点重复,精简语言。大学生的文字功底不够高,过多的文字叙述将会让学生感到晦涩难读,从而放弃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对此一方面可将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如《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放在单独的单元内,如穿插的病例案例和讨论内容,让学生参考[3],如果放在知识点内容中会觉得突兀。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應不断地学习教材,体会中医文化,将教材的不足之处用自己的语言完善,完成课堂教学与教材的深度结合。
三、拓展专业知识面的一些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推动学习。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是有效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由于中医中药学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乏相关知识。在采用相关知识时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如央视网《老中医》《名医是怎样炼成的》等节目介绍给学生,并将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课本内容中,糅合成相关的中医故事,寓教于乐,可以生动形象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或在新课讲授之前,介绍相关的中医科普书籍、中医药纪录片、小说形式的医药书籍如《小郎中学医记》,这样的方式会让陌生的中医药知识,变得熟悉起来,更具实用性。也可以在网络期刊中引用相关的文献,如丝绸之路与中医药学、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4]、《山海经》中医药学知识的内容与传播[5]。以熟悉的内容引入中医药学知识,引出课堂的知识重点,同样可以扩展知识面。这样的方法可以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使用,也可大量地引用,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视野。
作为教师除提高专业知识面,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阅读相关书籍之外,还可通过学习网络课堂的精品课、慕课、微课等方法将“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地提高。另在扩展知识面上,也可以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会议,与专业人士交流,运用实地考察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庆刚.论高校课堂人数与课堂效果的关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一个实证检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158-160.
[2]姚魁武.深化师承教育促中医药学纵深发展[J].中国卫生人才,2018(8):26-28.
[3]王文娟.中医药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中医,2002(2):109-112.
[4]王齐欣,赵昭妍,谢美雯,等.从中医情志理论看《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86-87.
[5]于博雅.《山海经》中医药学知识的内容与传播(续完)[J].中医文献杂志,2018,36(1):28-32.
作者简介:苌沛森(1990—),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