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已至少占据半壁江山。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口才”是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本领。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宽基础,重技能”的教学大环境下,口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口语教学地位的日愈凸显,另一方面却是口语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方法不到位。下面,谈谈我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运用活动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一、技校口语课堂现状分析
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会抱怨:“语文课难上,口语课更难上。”。事实确实是这样的,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缺乏口语教学,再加上网络、短信等交际媒体的方兴未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技工学校口语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三不两小”现象,即“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声音小,胆子小”比如说,叫学生“自我介绍”,学生扭扭捏捏,教师连拉带哄把学生叫上台,然后就是“我叫XX,今年X岁,X人”。因为说得不生动,声音又小,底下学生肯定乱成一团,这种状况肯定无法上好课。
二、活动教学法的优点
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让学生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等轻视学生外部活动的倾向。《教育学》对“教学”一词是这样阐述的:教学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即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传授。技工学校学生的优势在于“实际操作能力”而我们现在倡导的活动教学法正是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活动,使教学从教师单向传授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学过程以本来的面目,用活动的信息性和培养性价值,寓教于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回归到口语教学,就是由“老师要我讲”转变成在活动中“自己讲,自觉讲”。
三、实施活动教学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不是“玩耍”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操作活动,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因此我们的“活动教学”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遵循口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即克服胆怯心理→丰富语言信→具体课堂操作。
(一)克服胆怯心理,让学生敢讲
上口语课之前,我做个一个调查:发现80%以上的同学把不敢讲的原因归为“缺乏自信”。当能力无法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挫败感而缺乏自信。那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觉得口语表达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前提是你的声音必须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清楚,反过来,其他同学要是听清楚了别人的发言,必须鼓掌。练习的难度可以不断加大,从词到句子再到简单的对话。由于练习难度小,学生愿意尝试,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信心增强,胆怯心理自然就克服了。
(二)丰富语言信息量,让学生会讲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需要大量语言信息量去支撑。丰富语言信息量包含两个环节:一是积累信息;二是组织信息。积累信息建立在平时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这里强调的是“量”。如何组织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比如说,“毕业典礼即兴讲话”,同学们脑海里都会有“后会有期”“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等等词汇量,但要把这些零散的词汇组织整理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句子,我们才叫作发言。对于即兴演讲的准备,我是这样安排的,设定一个命题,叫全班学生准备N个词语,分别写在纸片上,然后把全班同学的纸片混在一起。同学们分别上台抽取,把五花八门毫无关联的词语组织成句子。如:把“天空,棉花糖,骄傲,提高”连缀成句,锻炼学生的语言信息组织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讲
在口语教学中自主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生动有趣的真实场景当中,激发学生情绪和内在动力需要,产生自主参与的欲望。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技工学校教师通常都会碰到“梦想与现实”的强大冲击,往往是教学设计无懈可击,但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关键还是课堂设计时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比如,你在做《自我介绍》教学设计的时候,总会掉入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等的俗套,学生上课自我介绍的时候不是声音小就是语无伦次或者三两句话打发。相反,如果你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技校学生不可避免存在胆怯、思路不清,而由此又引发随便应付的特点,换一种角度,把自我介绍设计得更容易操作就可以了。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平均的两队,其中一队根据学号供另一队抽签,抽到的双方则成为互相介绍的对象。在抽签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了浓烈的兴趣作铺垫,老师再趁热打铁,叫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对方。由此一来,学生便明白想要别人充分了解自己需要明确告知什么信息。此方法生动有趣、自由灵活而且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容易接受,师生互动好,教学气氛自然浓厚。
2从专业角度出发,创建最有实用价值的活动模式
约吉·贝拉说:“在理论上,理论和实践是没有区别的,但实践中,他们是有区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具体操作中,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为理论服务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你所实践的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你所要表达的理论知识。认清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实操模式设计的时候就不能想当然,而应该多方调研,加强与专业科的沟通,明确专业动向。比如在《应聘技巧》教学上,你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而应该明确学生所在专业的行业动态:用人单位需要哪类型的人才?他们着重哪些技能?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我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一个星期的时期叫学生到人才市场索取《应聘登记表》,派代表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上课的时候,体验过招聘场景的学生当评委,让其他学生进入角色,人手一份求职信到评委面前应聘,并回答评委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在旁点评。通过这些实操练习,学生掌握了从肢体语言、口头表达、应变能力以及职场交往细节等知识,为以后就业面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互动教学,让学生多讲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避免单调的口语交流,可以设小组进行双向互动,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互动可以分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种。
1﹒生生互动
这样的互动形式可以很灵活:一对一互动,小组互动或者群体互动。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练习;《〈一件小事〉中老妇人形象的讨论》一课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介绍物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现场拍卖的形式,由一名学生介绍拍卖物品,其他同学出价。同学之间相互问答,积极进行语言实践,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
2﹒师生互动
教师在口语课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有利于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师是指导者也是鼓励者,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是纠错者和评价者,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要及时纠正,表扬出色的学生和小组,提供反馈信息,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教学法通过创建和谐、开放、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口语教学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 李平安
一方面是口语教学地位的日愈凸显,另一方面却是口语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方法不到位。下面,谈谈我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运用活动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一、技校口语课堂现状分析
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会抱怨:“语文课难上,口语课更难上。”。事实确实是这样的,由于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缺乏口语教学,再加上网络、短信等交际媒体的方兴未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技工学校口语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三不两小”现象,即“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声音小,胆子小”比如说,叫学生“自我介绍”,学生扭扭捏捏,教师连拉带哄把学生叫上台,然后就是“我叫XX,今年X岁,X人”。因为说得不生动,声音又小,底下学生肯定乱成一团,这种状况肯定无法上好课。
二、活动教学法的优点
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让学生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等轻视学生外部活动的倾向。《教育学》对“教学”一词是这样阐述的:教学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即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传授。技工学校学生的优势在于“实际操作能力”而我们现在倡导的活动教学法正是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活动,使教学从教师单向传授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学过程以本来的面目,用活动的信息性和培养性价值,寓教于活动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回归到口语教学,就是由“老师要我讲”转变成在活动中“自己讲,自觉讲”。
三、实施活动教学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不是“玩耍”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所有操作活动,这些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因此我们的“活动教学”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必须遵循口语教学的一般规律,即克服胆怯心理→丰富语言信→具体课堂操作。
(一)克服胆怯心理,让学生敢讲
上口语课之前,我做个一个调查:发现80%以上的同学把不敢讲的原因归为“缺乏自信”。当能力无法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挫败感而缺乏自信。那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觉得口语表达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只要求学生站在讲台上说出自己的名字,但前提是你的声音必须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听清楚,反过来,其他同学要是听清楚了别人的发言,必须鼓掌。练习的难度可以不断加大,从词到句子再到简单的对话。由于练习难度小,学生愿意尝试,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信心增强,胆怯心理自然就克服了。
(二)丰富语言信息量,让学生会讲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需要大量语言信息量去支撑。丰富语言信息量包含两个环节:一是积累信息;二是组织信息。积累信息建立在平时广泛的阅读基础上,这里强调的是“量”。如何组织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比如说,“毕业典礼即兴讲话”,同学们脑海里都会有“后会有期”“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等等词汇量,但要把这些零散的词汇组织整理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句子,我们才叫作发言。对于即兴演讲的准备,我是这样安排的,设定一个命题,叫全班学生准备N个词语,分别写在纸片上,然后把全班同学的纸片混在一起。同学们分别上台抽取,把五花八门毫无关联的词语组织成句子。如:把“天空,棉花糖,骄傲,提高”连缀成句,锻炼学生的语言信息组织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讲
在口语教学中自主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生动有趣的真实场景当中,激发学生情绪和内在动力需要,产生自主参与的欲望。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技工学校教师通常都会碰到“梦想与现实”的强大冲击,往往是教学设计无懈可击,但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关键还是课堂设计时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比如,你在做《自我介绍》教学设计的时候,总会掉入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等的俗套,学生上课自我介绍的时候不是声音小就是语无伦次或者三两句话打发。相反,如果你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技校学生不可避免存在胆怯、思路不清,而由此又引发随便应付的特点,换一种角度,把自我介绍设计得更容易操作就可以了。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平均的两队,其中一队根据学号供另一队抽签,抽到的双方则成为互相介绍的对象。在抽签过程中,学生兴致高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有了浓烈的兴趣作铺垫,老师再趁热打铁,叫学生扮演“记者”采访对方。由此一来,学生便明白想要别人充分了解自己需要明确告知什么信息。此方法生动有趣、自由灵活而且难度系数不大,学生容易接受,师生互动好,教学气氛自然浓厚。
2从专业角度出发,创建最有实用价值的活动模式
约吉·贝拉说:“在理论上,理论和实践是没有区别的,但实践中,他们是有区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具体操作中,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为理论服务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你所实践的并不一定能反映出你所要表达的理论知识。认清这一点,我们在进行实操模式设计的时候就不能想当然,而应该多方调研,加强与专业科的沟通,明确专业动向。比如在《应聘技巧》教学上,你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而应该明确学生所在专业的行业动态:用人单位需要哪类型的人才?他们着重哪些技能?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我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一个星期的时期叫学生到人才市场索取《应聘登记表》,派代表到人才市场亲身体验。上课的时候,体验过招聘场景的学生当评委,让其他学生进入角色,人手一份求职信到评委面前应聘,并回答评委提出的所有问题,教师在旁点评。通过这些实操练习,学生掌握了从肢体语言、口头表达、应变能力以及职场交往细节等知识,为以后就业面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施互动教学,让学生多讲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避免单调的口语交流,可以设小组进行双向互动,相互学习,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互动可以分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两种。
1﹒生生互动
这样的互动形式可以很灵活:一对一互动,小组互动或者群体互动。如《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进行一对一的对话练习;《〈一件小事〉中老妇人形象的讨论》一课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介绍物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采用现场拍卖的形式,由一名学生介绍拍卖物品,其他同学出价。同学之间相互问答,积极进行语言实践,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
2﹒师生互动
教师在口语课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有利于营造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师是指导者也是鼓励者,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是纠错者和评价者,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要及时纠正,表扬出色的学生和小组,提供反馈信息,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教学法通过创建和谐、开放、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在口语教学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