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里,我们的心才不会腐败。
黄昏落幕,低气压悬在这片寂静的海上。远处传来几声海鸥的哀鸣,在重重叠叠的光影之下,它们扑腾着翅膀翻飞,又一头扎进汪洋。海浪温柔地触摸畸形的礁石,卷起的泡沫在忽深忽浅中开出花朵。海风中我伸出舌头,只舔到烦腻的海味,满嘴苦涩。我盯着太阳的光辉满满隐匿,消失在深海里,后知后觉,那是苦涩后的甘甜。
陈同学和我并肩站在余晖下,海滩上我们的影子被拉得狭长。
陈同学和我就读的初中在一个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大概像是某首歌里呢喃的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我们总是期待着某天能站在无垠的大海前,发出无限感慨。渐渐地,去看海成了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初三那年,时间走得很慢,好像要把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都清清楚楚地刻在手边落满灰尘的备忘录上。我们又总是埋首于学习、睡觉两点一线中,好像只要我们不停地跑,时光就追不上少年轻快又明亮的步伐。
九月的某天下午,刚从数学强化的“苦海”中脱身而出的我们,拖着疲累的身躯行走在去食堂的小道上。秋日的风灌进宽松的裤腿,黄叶拉扯住欲舍身离去的洒脱,一只横飞的雁低低地走。我凝视着斑驳光影下我和陈同学并排走的影子,笨拙地笑出了声。就在这时,陈同学缓缓地开了口:“九月。”
“嗯?”我偏过头回应道,又眯着眼,看见陈同学翘起的一根发丝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今天和你分享一句话,是我一直很喜欢的。”
我点点头,期待地看向走在我身旁的陈同学。在考试中按了暂停键的血液又回流入身体的各个部位,张牙舞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他完全像鲑鱼那样,拼命地溯流而归。”陈同学的话语一字一句地流淌出来,仿若海水倒灌而上,汹涌澎湃却在海滩搁浅。“是我之前看的一本小说里的,我一直很喜欢。”他补充道。
“嗯,我也很喜欢。”
我朝着午后明媚的阳光莞尔一笑,陈同学也微微扬起了嘴角。
其实啊,溯流而归是怎样的感受呢?我想不明白,但我不想我们会变成这种模样。于你,于我。我们都不要成为盲目的鲑鱼而失去了自我,一次一次溺死在洪水中。
你说你是静脉和骨感,那我就做鲜活和自由。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满黑板擦了又写的板书,密密麻麻地编织着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梦,在只有几本课本厚度的海洋里浮浮沉沉。有时物理课上,年级组长讲得飞快,我还未来得及理清这道受力分析题的思路,就被下一道电路题拉扯进了电线缠绕的世界。下了课,我还坐在座位上啃上课的内容,这时陈同学走到我身边,戳一下我课桌上叠得高高的课本,然后和我一起捋顺思路,整理笔记。一束光透过教室洁净的玻璃洒在飞舞的粉笔灰上,好像眼前就是一片闪耀着波光的海面。我们相视一笑,又有了往前的动力。
我们继续延续着马不停蹄的生活:飞奔进办公室的大步和走出办公室的似懂非懂的步子,作业本上蓝笔勾出的大大问号和满页红红的数学大题步骤,眼眸中寻觅到成就感时跳动的欣喜欢愉和被拥挤的世界挤得喘不过气的无奈失落。学校一楼空间狭窄的文印室,像是校内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免费贩卖着愈叠愈高的试卷,收支着年少的智慧和勤奋。
飞奔的不是空洞的灵魂,而是等待某天喷涌而出的色彩。
某一次历史复习课上,老师站在讲台上随口一提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下了课后,我们站在五楼的走廊上望风。抬眼时,眼前就浮现出一片海,可是除了海一无所有。陈同学眼尾翘起一个小弧度,细密的睫毛在眼下撒下一片阴影:“九月,你说我们到底为什么喜欢海呀?”我望着遥远的地平线,欲言又止。一股潮浪仿佛扑面而来,生生不息。我扭头去看陈同学,碰巧撞进他深邃的眼眸中,他的眼里像是有一弯月亮,熠熠的光芒消融了浮华。我想,其实我们都知道答案。
只有在海里,我们的心才不会腐败。
可是啊,少年时的我们无论怎么跑,似乎都是被时光推着向前。
初三下学期,发挥不稳定的我面对一次次月考和模拟考试乱了阵脚。那段时间里,我们会忙里偷闲趁着两节晚自修下课时间,站在冷风中望月亮。初夏的夜风还是有点凉,我双手蜷缩进宽大的校服长袖里,额头抵在凹凸不平的栏杆上。陈同学就立在我旁边,有时会给我读读他写的小诗,有时会清唱几句歌。风吹拂过来,他的声音治愈了整个夏天。他安慰我,一定可以的。
但我却先松了手。
一模结束后,我选择了保送。因为初一初二成绩还算优异,再加上大大小小活动的加分和一个区三好,我的保送排名还可以。在一个格外晴朗的午后,我郑重地在保送重高第三所的名单上签下了名字。我晃着身子走出保送现场,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飘忽不定的云上。陈同学就站在门口,远远地看着我。如果是以前,他定会快步走到我身旁,拉着我稳稳向前走。我知道,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片虚幻的海,潮起潮落,一切在渐渐散去。
曾经,我歪着头对他说:“我们一起走下去吧,一切恐惧和担忧都会消失。”他说:“对,不要害怕。”可到头来,我成了那个丢盔弃甲的逃兵。
我已记不清楚我是如何踱着步子走到陈同学的身旁,只记得他开口的第一句是:“九月,你可以的。”可以的,本可以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试着踏上中考的战场,说不定就考上了我想去的第二所。我苦涩地抿着唇,好像嘴里灌满了海水,闲腻的滋味翻涌上来,让我说不出话。我低着头,不愿去看他的眼睛,我想,此刻他清澈的眸中一定能流淌出海水。
他欲言又止,直到黄昏将我们的影子拉得狭长,我听到他说:“我尊重你,加油。”
我的坚强立刻溃不成军。
保送后,学校要求保送生在另一幢艺术楼里自修学习,和之前的教学楼隔了整整一个操场,以免影响中考生。在这段时光里,我好像终于有了慢下来的机会,有了摸清心脏纹理的机会。我拿起笔给陈同学写信,鼓励他,支持他。
每个中午,我们都会挤出一点时间在操场散步。并肩走在宽广的红色操场上,延展的跑道一路向前,仿佛看不到尽头。陈同学还是像往常一样,话并不多,只是偶尔压力变得很大时,才会向我倾诉他的孤独。而更多时候是我在說,他在静静地听。我说:“用孤独偷换自由。”
我们是自由的,是你想要的,亦是我渴望的。海风吹散浪花,海鸥在空中盘旋翻飞。
往前走,被时光推着向前。
中考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陈同学给我打来电话。隔着冰冷的听筒,那头传来他低沉却温热的声音,像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他说:“九月,如果我考上第二所,我们去看海吧。”我在电话这头,凝望着高挂的月亮,想起他那像皎月一般的双眸,泪水溢出眼眶,我听到我说“好”。
还好,我们都足够勇敢,抵达了我们的海。
我们心里,浮浮沉沉,终有归途,是我们的海。
编辑/胡雅琳
黄昏落幕,低气压悬在这片寂静的海上。远处传来几声海鸥的哀鸣,在重重叠叠的光影之下,它们扑腾着翅膀翻飞,又一头扎进汪洋。海浪温柔地触摸畸形的礁石,卷起的泡沫在忽深忽浅中开出花朵。海风中我伸出舌头,只舔到烦腻的海味,满嘴苦涩。我盯着太阳的光辉满满隐匿,消失在深海里,后知后觉,那是苦涩后的甘甜。
陈同学和我并肩站在余晖下,海滩上我们的影子被拉得狭长。
陈同学和我就读的初中在一个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大概像是某首歌里呢喃的一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我们总是期待着某天能站在无垠的大海前,发出无限感慨。渐渐地,去看海成了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初三那年,时间走得很慢,好像要把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都清清楚楚地刻在手边落满灰尘的备忘录上。我们又总是埋首于学习、睡觉两点一线中,好像只要我们不停地跑,时光就追不上少年轻快又明亮的步伐。
九月的某天下午,刚从数学强化的“苦海”中脱身而出的我们,拖着疲累的身躯行走在去食堂的小道上。秋日的风灌进宽松的裤腿,黄叶拉扯住欲舍身离去的洒脱,一只横飞的雁低低地走。我凝视着斑驳光影下我和陈同学并排走的影子,笨拙地笑出了声。就在这时,陈同学缓缓地开了口:“九月。”
“嗯?”我偏过头回应道,又眯着眼,看见陈同学翘起的一根发丝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今天和你分享一句话,是我一直很喜欢的。”
我点点头,期待地看向走在我身旁的陈同学。在考试中按了暂停键的血液又回流入身体的各个部位,张牙舞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他完全像鲑鱼那样,拼命地溯流而归。”陈同学的话语一字一句地流淌出来,仿若海水倒灌而上,汹涌澎湃却在海滩搁浅。“是我之前看的一本小说里的,我一直很喜欢。”他补充道。
“嗯,我也很喜欢。”
我朝着午后明媚的阳光莞尔一笑,陈同学也微微扬起了嘴角。
其实啊,溯流而归是怎样的感受呢?我想不明白,但我不想我们会变成这种模样。于你,于我。我们都不要成为盲目的鲑鱼而失去了自我,一次一次溺死在洪水中。
你说你是静脉和骨感,那我就做鲜活和自由。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满黑板擦了又写的板书,密密麻麻地编织着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梦,在只有几本课本厚度的海洋里浮浮沉沉。有时物理课上,年级组长讲得飞快,我还未来得及理清这道受力分析题的思路,就被下一道电路题拉扯进了电线缠绕的世界。下了课,我还坐在座位上啃上课的内容,这时陈同学走到我身边,戳一下我课桌上叠得高高的课本,然后和我一起捋顺思路,整理笔记。一束光透过教室洁净的玻璃洒在飞舞的粉笔灰上,好像眼前就是一片闪耀着波光的海面。我们相视一笑,又有了往前的动力。
我们继续延续着马不停蹄的生活:飞奔进办公室的大步和走出办公室的似懂非懂的步子,作业本上蓝笔勾出的大大问号和满页红红的数学大题步骤,眼眸中寻觅到成就感时跳动的欣喜欢愉和被拥挤的世界挤得喘不过气的无奈失落。学校一楼空间狭窄的文印室,像是校内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免费贩卖着愈叠愈高的试卷,收支着年少的智慧和勤奋。
飞奔的不是空洞的灵魂,而是等待某天喷涌而出的色彩。
某一次历史复习课上,老师站在讲台上随口一提手持三叉戟的海神波塞冬,下了课后,我们站在五楼的走廊上望风。抬眼时,眼前就浮现出一片海,可是除了海一无所有。陈同学眼尾翘起一个小弧度,细密的睫毛在眼下撒下一片阴影:“九月,你说我们到底为什么喜欢海呀?”我望着遥远的地平线,欲言又止。一股潮浪仿佛扑面而来,生生不息。我扭头去看陈同学,碰巧撞进他深邃的眼眸中,他的眼里像是有一弯月亮,熠熠的光芒消融了浮华。我想,其实我们都知道答案。
只有在海里,我们的心才不会腐败。
可是啊,少年时的我们无论怎么跑,似乎都是被时光推着向前。
初三下学期,发挥不稳定的我面对一次次月考和模拟考试乱了阵脚。那段时间里,我们会忙里偷闲趁着两节晚自修下课时间,站在冷风中望月亮。初夏的夜风还是有点凉,我双手蜷缩进宽大的校服长袖里,额头抵在凹凸不平的栏杆上。陈同学就立在我旁边,有时会给我读读他写的小诗,有时会清唱几句歌。风吹拂过来,他的声音治愈了整个夏天。他安慰我,一定可以的。
但我却先松了手。
一模结束后,我选择了保送。因为初一初二成绩还算优异,再加上大大小小活动的加分和一个区三好,我的保送排名还可以。在一个格外晴朗的午后,我郑重地在保送重高第三所的名单上签下了名字。我晃着身子走出保送现场,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飘忽不定的云上。陈同学就站在门口,远远地看着我。如果是以前,他定会快步走到我身旁,拉着我稳稳向前走。我知道,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片虚幻的海,潮起潮落,一切在渐渐散去。
曾经,我歪着头对他说:“我们一起走下去吧,一切恐惧和担忧都会消失。”他说:“对,不要害怕。”可到头来,我成了那个丢盔弃甲的逃兵。
我已记不清楚我是如何踱着步子走到陈同学的身旁,只记得他开口的第一句是:“九月,你可以的。”可以的,本可以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试着踏上中考的战场,说不定就考上了我想去的第二所。我苦涩地抿着唇,好像嘴里灌满了海水,闲腻的滋味翻涌上来,让我说不出话。我低着头,不愿去看他的眼睛,我想,此刻他清澈的眸中一定能流淌出海水。
他欲言又止,直到黄昏将我们的影子拉得狭长,我听到他说:“我尊重你,加油。”
我的坚强立刻溃不成军。
保送后,学校要求保送生在另一幢艺术楼里自修学习,和之前的教学楼隔了整整一个操场,以免影响中考生。在这段时光里,我好像终于有了慢下来的机会,有了摸清心脏纹理的机会。我拿起笔给陈同学写信,鼓励他,支持他。
每个中午,我们都会挤出一点时间在操场散步。并肩走在宽广的红色操场上,延展的跑道一路向前,仿佛看不到尽头。陈同学还是像往常一样,话并不多,只是偶尔压力变得很大时,才会向我倾诉他的孤独。而更多时候是我在說,他在静静地听。我说:“用孤独偷换自由。”
我们是自由的,是你想要的,亦是我渴望的。海风吹散浪花,海鸥在空中盘旋翻飞。
往前走,被时光推着向前。
中考成绩出来的那个晚上,陈同学给我打来电话。隔着冰冷的听筒,那头传来他低沉却温热的声音,像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他说:“九月,如果我考上第二所,我们去看海吧。”我在电话这头,凝望着高挂的月亮,想起他那像皎月一般的双眸,泪水溢出眼眶,我听到我说“好”。
还好,我们都足够勇敢,抵达了我们的海。
我们心里,浮浮沉沉,终有归途,是我们的海。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