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前线慰问五次遇险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IND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次遇险,由于军官们的掩护,宋美龄没有受伤
  1938年6月,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薛岳,命令第二○○师副师长邱清泉、第二十八军军长桂永清率部前往兰封县阻击日军进攻武汉。当二人赶到兰封后,桂永清不屑一顾地对人说:“这些敌人算得了什么!看我们来打他个落花流水。”果然,他打了一场小胜仗,更是忘乎所以,将其夸大为“兰封大捷”。
  不久,日军大部队发动反攻。桂、邱二部抵挡不住,兰封很快失守,使得前敌总指挥薛岳围歼日军土肥原师团于兰封附近的计划流产。蒋介石得报大为震怒,责令桂永清在两天之内攻克兰封,否则军法处死。桂永清吓得不敢呆在军部,亲自到第一线督战。
  由于兰封城四周地形开阔,日军居高临下,又有飞机助战,占尽优势。反攻部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牺牲很大。师长李良荣泪如雨下,哭着对桂永清说:“军长,你看到的啊,我这个四十六师全完了!全完了!”桂永清也难过得转过身去。突然,他一下子惊呆了,他发现宋美龄一身戎装,在几个军官陪同下正朝他走来。他迅速迎上前去,吃惊地问:“夫人,您怎么到这里来了?”宋美龄泪眼婆娑,哽咽着说:“你这个军长怎么当的?什么黄埔高才生!哪有这样打仗的?这不是拿弟兄们的肉体去塞敌人的炮眼吗?”说着,泪水顺颊而下。正当此时,忽然一排炮火射来,爆炸声震耳欲聋,宋美龄应声倒下。由于军官们的掩护,她倒在了掩体下面,没有受伤,只是弄得满身泥灰。
  二、湖北黄梅县前线,遭遇日机轰炸,宋美龄多处受伤
  1938年7月初,宋美龄一行在赴湖北黄梅县前线慰劳前方将士返回途中,不幸被日军侦察机盯上。日机发现由三辆卡车组成的运输队,后面还跟着一部小汽车,认定小汽车内是位重要人物,便对其穷追不舍,不断投弹、扫射。
  司机见势不妙,想停车掩护宋美龄脱险,但宋美龄认为,四周都是开阔地带,根本无法藏身,就叫司机加大油门快跑,虽然小汽车左躲右闪,避开了好几枚炸弹,但最终还是被掀翻在地,宋美龄的头、臂、腿好几处负了伤,好在伤势不重。
  司机飞快地钻出车门,迅速打开另一扇车门,将宋美龄拖了出来,扶着她拼命朝前奔跑,只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小汽车被完全炸毁。猛烈的气浪将二人掀倒在一个高坎下面,二人就势紧贴在坎壁下的沟缝里,逃脱了敌机飞行员的眼睛,捡回了性命。
  三、武昌市区,一枚重磅炸弹在蒋氏夫妇身边炸开
  1938年7月2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在武昌市区的“军事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内,大约是日方得到了有关他二人行踪的情报,派出日军机群飞临武昌上空,在凄厉的警报声中,对着大楼反复投弹、扫射。
  此时,蒋氏夫妇已由几个卫士护卫着躲进了楼下的防空壕,但仍有一枚重磅炸弹在防空壕附近炸开。随着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几人全部倒下,因有卫士掩护,蒋氏夫妇没有受到伤害,但宋美龄却被震昏过去,几分钟后才清醒过来。而几个掩护她的卫士都牺牲了。
  四、去前线给战士送慰劳品,宋美龄遇到敌机轰炸
  1938年9月,七十一军军长宋希濂率部在河南抗守富重山,阻止日军西犯。从9月2日开始,宋希濂部与日军拼死血战,重创日军十二师团,使其五次补充兵员皆未占领山腰一线主阵地。到了第九天,守军旅长沈芝生、张绍勋突然发现宋美龄出现在战壕里。二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即举手敬礼:“夫人,您,您怎么来这里啊?”宋美龄笑吟吟地握着沈芝生汗泥污垢的手说:“你们在这里浴血奋战,我还不该来看望看望?弟兄们,七十一军打得好哇!你们大长国威呀!不愧是中华男儿,民族英雄!运输困难,我没带什么慰劳品,只给你们带来几卡车弹药,机枪、步枪和手榴弹!”沈芝生兴奋地说:“啊呀呀,夫人,这当儿,再没有比军火更好的慰问品了!”
  消息传来后,战壕里一片欢呼声。沈芝生忙将此事报告给山头指挥所里的宋希濂,宋希濂大惊,忙嘱咐沈芝生要保护好夫人安全,他马上就下来。宋美龄一把抓过电话严肃地说:“荫国(宋希濂号荫国),你是一军之长,战斗这样紧张,你万万不可离开指挥所!我一会儿去看望你。”并要宋希濂半小时后派军械处官佐下来接收军火。正说着,日军新一轮的进攻又开始了,飞机凌空投弹、扫射,霎时间阵地上枪炮齐鸣,弹如雨下,许多官兵伤亡,连担架队也死伤不少。宋美龄则在战壕里来回奔跑,帮着抢救伤员。
  其随从后来回忆,她的力气还真不小,能独自将一个伤员抱上担架。直到打退了日军这一轮冲锋,她才由四名士兵护送前往山头指挥所。不料,还未走出多远,敌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投弹、扫射,山坡早被炸得寸草无存,宋美龄等人或滚动,或跳跃,从这个弹坑到另一个弹坑,总算赶到指挥所,宋希濂惊讶地发现,眼前的“第一夫人”已是一身泥土,军装被划开了好几道口子,一脸泥土、汗渍经过硝烟熏染,更加污秽不堪。宋美龄说:“慰劳就该到火线上,与士卒同甘苦、共生死!”
  五、在九江以南的万家岭,宋美龄险些陨命沙场
  1938年9月下旬至10月初,武汉会战已进入后期。此前,日军沿瑞武公路进犯,企图迂回德安,被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在杨坊街、白水街、麒麟峰击破,歼其一部,但其余部仍分两路抄袭德安后路。其中一路由杨坊街进入哔叽街、万家岭等地,给德安、隘口造成很大的威胁,吴奇伟亲自率部在万家岭阻击,全歼日军四个联队。
  在这次战斗中,宋美龄与吴奇伟的夫人龙文娱一同到前线慰问。龙文娱大革命时期肄业于中央军校武汉分校,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奇女子。二位夫人军装绑腿,步履矫健,风尘仆仆地奔赴前沿阵地。
  此时,日军倚仗着“空中优势”,飞机轮番轰炸,密集的炮火又倾泻在阵地上。日军估计中国军队已无还手之力,先以飞机进行低空侦察,看到中国阵地上的掩体大部分已被摧毁,日军步兵这才放大胆子发起进攻。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当他们冲到阵地前沿时,机枪、步枪子弹突然从战壕里猛烈射出,无数手榴弹劈头盖脸砸来,日军顿时成排成排倒下,只有少数残敌狼狈逃回。
  原来这是吴奇伟的用兵妙计,在战壕厚壁横穿许多壕洞,洞顶土石很厚。敌机和大炮肆虐时,官兵们都钻进这些横洞里,等到日军冲锋时,他们就像猛虎出洞,给侵略者以致命打击。但这种壕洞也非绝对安全,如果炸弹或炮弹刚好打进壕洞入口处,那么躲在壕洞里的人就会全“军”覆没。
  宋美龄和龙文娱也同其他官兵一样,钻进了这种防弹洞。一颗炸弹刚好落在紧邻宋美龄所藏洞口的右侧附近,如果炸弹再偏左一些,宋美龄就极可能陨命沙场了。
其他文献
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哥伦比亚大学对胡适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胡适心中也因此有一种浓厚的“哥大情结”,挥之不去,直到晚年。但从相关史料来看,胡适的这种“哥大情结”,只是一厢情愿。  唐德刚回忆了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回,胡适找到唐德刚,要唐德刚替他从哥大图书馆借一本大陆新出版的书(唐当时在哥大图书馆当职员),唐德
期刊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中国堪称世界首号强国。皇帝朱棣数次派郑和下西洋,同时实行“朝贡外交”政策,中国与世界有了广泛亲密的联系,与国际的来往交流出现了空前盛况。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特混舰队”,青花瓷、拔火罐、织造术、中国历法……郑和船队在15世纪最初的30年间,航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船队所及,带去了和平、友谊,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技术以及中华民族的文
期刊
前几天整理照片时,翻出了一张拍摄于1967年我第一次参观大寨和陈永贵的集体合影照片,只见照片中大寨窑洞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大红的旗帜迎风飘扬,头带白毛巾的陈永贵被簇拥在人群中间,大人们都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军装,手举语录本,我们几个女孩子坐在前排,我那时刚刚16岁,还是个中学生,两个小辫俏皮地翘着,臂上带着红袖章,脚上穿着方口布鞋,一脸的兴奋,看着照片上的情景,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那个年代。  自
期刊
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为取得中央政权的支持,也把清朝皇帝尊称为佛的化身:即康熙皇帝是无量寿佛转世,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  皇帝即佛,当蒙古、西藏各部贵族、宗教首领来寺内进香瞻礼时,既拜佛又朝拜了皇帝。  溥仁寺是承德寺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外八庙中现存的唯一康熙时建造的寺庙。  一、康熙即位后,奉藏传佛教为国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俗习为治”的政策,以增强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边防
期刊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画家,被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早年的毕加索生活极为困窘,在巴黎闯荡多年却一直默默无闻,一张画也卖不出去,因为画店老板往往都喜欢一些当时很有名的画家的作品,对于像毕加索这样的无名画家毫无兴趣。毕加索只能住在一处破旧的住所,与一群流浪艺人混在一起。  面对残酷的现实,毕加索没有就此气馁,始终执着于自己的绘画理想。因为入不敷出,有一次,他的口袋里仅剩下1
期刊
1958年时我已满16岁。那一年村里刚成立小学“高级班”,规定,只要读过四年书,即使超龄也能入学。当时,已辍学四年多的我有幸成为一名五年级的“完小生”。  当时的学校政治运动不断,反右派过去跟着就是向党交心。历史不清的任老师,脖子里挂着画有白底黑心的牌子,低头弓腰,交代过无数遍“罪行”依然得不到“宽大处理”。那时的老师谁文化深,谁就是活靶子。校长有时候也要戴高帽子游街,做停职反省。作为学生的我们只
期刊
1926年初,梁启超发现自己尿中带血,便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尿血症,原因是一个肾发生了病变。在协和医院,大夫经过好几天的检查和研究,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坏死。医院认为,要彻底治愈,必须开刀切除坏肾。梁启超同意治疗方案,并于3月16日动了手术,将右肾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停止。不久证实,由于医院误诊,错将健康的右肾切了。  一时间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人们嘲讽西医“拿病人当实验
期刊
新文化运动的扛旗人胡适是个典型的绅士,喜欢着一身正牌西装,足蹬锃亮的皮鞋,当然,脖子下是少不了一根打得极为规范的领带的。  胡适对领带比较讲究,坚持要品牌领带,布料上乘,做工考究。他认为只有这样,才配得上他国人导师的身份与地位。即使在旅美的那段经济拮据时期,胡适也没有对领带降低要求。  但胡适最要好的朋友都知道,胡适的每一条领带上,都有一个小秘密。这个秘密,是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发现的。那是胡适在纽约
期刊
说起来也许有人会不相信:清朝时,中国就已经有了“机关枪”——这枪十分了得,一次能连射28颗子弹,杀伤力远胜于“洋枪”,更别说传统的冷兵器——大刀长矛和弓箭了。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虽说是“枪”,也不过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  事实上,清朝时,戴梓就研制
期刊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时,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 ‘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是计,欣然答应。  谁知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地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是坏?”说完把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嘴边。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梁晓声的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