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解读通过口头灌输、笔记记录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缺乏自主学习的活力,缺乏解读文本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效益明显降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质疑,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和理解文本主题,挖掘文本内涵,在充分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中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創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着眼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巧妙设置疑问,使学生质疑能力有效提升
创新意识往往从对问题的质疑开始萌芽。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人云亦云,让学生的学习烙下老师权威的印记,没有一点自主创作的空间,那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将无法起步。因此,我们要通过巧妙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培养自主质疑能力。如学习苏教版(下同)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大体了解作者为“换床单”“报母恩”而抱母亲的由来以及作者抱起母亲后难过、愧疚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质疑意识就会潜移默化地升起:“母亲这么轻,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由此达到对本文情感认识的升华,也更加理解作者为“报母恩”而抱母亲的心路历程。这种由教师设疑到学生质疑,呈现的是学生逐渐走向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习思维的活性和灵性,奇思妙想不断诞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也随之提升。
二、调动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文本认识有效升华
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往往是其对已有生活积累和经验的一种变式,一种升华,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与文本开展的一场对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文本的对话走在现实的世界里,以达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准备把握和升华。如学习《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思考:“在人对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描述的艄公外,你还敬佩什么人?请用你了解到的具体事迹向大家做介绍。”不同学生不同思维呈现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有效地实现了对文本解读的升华,学生认识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效脱离了千篇一律、囿于文本的思维藩篱,文本主题在创新意识的生成下显得更为突出。
三、创设文本情境,使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激活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如果在以讲授、灌输等为主的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肯定会由于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受到压抑的,激发不了他们思维灵感的火花。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文本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辩论、角色体验、激情演讲等多种形式打造小学语文“综艺”课堂,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创新地完成文本解读过程。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切苹果”的动作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摆脱常规思维,寻找新的切苹果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创造力”含义的理解。通过创设类似的学习情境,开阔了学生视野,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打通了学生自主认识事物的新角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托,努力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优势;要立足学生的素质发展,通过情境创设、质疑交流、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努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呈现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风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秩序中自主高效地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成就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渗透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根植课改理念,着眼素质培养,我们一定能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226534)
一、巧妙设置疑问,使学生质疑能力有效提升
创新意识往往从对问题的质疑开始萌芽。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人云亦云,让学生的学习烙下老师权威的印记,没有一点自主创作的空间,那么,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工作将无法起步。因此,我们要通过巧妙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培养自主质疑能力。如学习苏教版(下同)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大体了解作者为“换床单”“报母恩”而抱母亲的由来以及作者抱起母亲后难过、愧疚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质疑意识就会潜移默化地升起:“母亲这么轻,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由此达到对本文情感认识的升华,也更加理解作者为“报母恩”而抱母亲的心路历程。这种由教师设疑到学生质疑,呈现的是学生逐渐走向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习思维的活性和灵性,奇思妙想不断诞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创新能力和学科素养也随之提升。
二、调动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文本认识有效升华
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往往是其对已有生活积累和经验的一种变式,一种升华,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与文本开展的一场对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文本的对话走在现实的世界里,以达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准备把握和升华。如学习《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思考:“在人对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描述的艄公外,你还敬佩什么人?请用你了解到的具体事迹向大家做介绍。”不同学生不同思维呈现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有效地实现了对文本解读的升华,学生认识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有效脱离了千篇一律、囿于文本的思维藩篱,文本主题在创新意识的生成下显得更为突出。
三、创设文本情境,使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激活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如果在以讲授、灌输等为主的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思维肯定会由于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受到压抑的,激发不了他们思维灵感的火花。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文本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辩论、角色体验、激情演讲等多种形式打造小学语文“综艺”课堂,有效激活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创新地完成文本解读过程。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切苹果”的动作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摆脱常规思维,寻找新的切苹果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创造力”含义的理解。通过创设类似的学习情境,开阔了学生视野,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打通了学生自主认识事物的新角度,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托,努力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优势;要立足学生的素质发展,通过情境创设、质疑交流、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努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呈现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风貌,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秩序中自主高效地形成创新思维意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能成就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渗透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只要我们长期坚持,根植课改理念,着眼素质培养,我们一定能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22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