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示实验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阐述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00
在物理教学中准确、恰当地运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情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科学作风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等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的明确,少而精,宁缺勿滥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和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檫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檫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檫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内容。
二、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演示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设计意图、实验原理,在明确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和掌握操作观测、数据读取、数据处理、归纳结论、写出报告等实验技能。同时,启发学生在独立操作过程中理解、掌握、运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教师要选用一些典型的实验,在同一实验和有限仪器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用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杆系统装置要好。又如,用旋转电枢(或磁铁)的方法演示电动机的原理就比搬一个真的电动机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三、安全可靠,忌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例如,静电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电体;因其电量少,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
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例如,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估计实验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環境等。
四、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引入新课、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以及深化、巩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从出示仪器到进行表演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刺激。但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和非本质之别,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不一定都是很明显的,而且有的现象还稍纵即逝,以致在演示中出现的某些重要事实或现象,学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进行全面观察、对比观察、跟踪观察等,把握好时机。第二,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有些物理概念(如大气压)的建立所必需的感性认识通过直观教学即可提供,但有些物理规律(如左手定则)的建立,即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实验与思维相结合。一般可以采取这样几步:第一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第二步,再做实验,并由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找出规律;第三步,应用规律对现象做出判断或预测,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00
在物理教学中准确、恰当地运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情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良好的科学作风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的内容选择、构思设计、演示过程等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目的明确,少而精,宁缺勿滥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和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
例如,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檫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檫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檫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内容。
二、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演示实验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设计意图、实验原理,在明确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和掌握操作观测、数据读取、数据处理、归纳结论、写出报告等实验技能。同时,启发学生在独立操作过程中理解、掌握、运用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思维能力,并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教师要选用一些典型的实验,在同一实验和有限仪器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首先,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显著。为了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刻度线条要粗,要使教室内最远的同学也能看清。这样做演示的精密度虽有所降低,但可以用感受效果来弥补。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另外,仪器摆放的位置,被观察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等也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物理过程,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不需要过多地拐弯抹角,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我们用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杆系统装置要好。又如,用旋转电枢(或磁铁)的方法演示电动机的原理就比搬一个真的电动机来做实验更能突出物理原理。
三、安全可靠,忌弄虚作假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例如,静电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电体;因其电量少,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
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例如,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估计实验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環境等。
四、演示实验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引入新课、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以及深化、巩固、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从出示仪器到进行表演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刺激。但刺激有主次之分,有本质和非本质之别,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不一定都是很明显的,而且有的现象还稍纵即逝,以致在演示中出现的某些重要事实或现象,学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进行全面观察、对比观察、跟踪观察等,把握好时机。第二,实验要与思维相结合。有些物理概念(如大气压)的建立所必需的感性认识通过直观教学即可提供,但有些物理规律(如左手定则)的建立,即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实验与思维相结合。一般可以采取这样几步:第一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第二步,再做实验,并由实验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探索,找出规律;第三步,应用规律对现象做出判断或预测,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