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玩各种门类中,最容易不慎被“整旧如新”的恐怕就是竹木制品,而最容易引起人的“拾掇”欲望的,当属家具。因为家具经过常年年使用,最容易表面风蚀,骨架变形、零件丢失。如果不修不整,大多数根本无法使用,有的甚至都“站”不起来。但是怎么修,却大有讲究。笔者个人认为,所谓“修”,应该只限于“粘”和“擦”。
粘:就是用胶把要散架的东西粘牢,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人主张粘老家具只能用膘胶,但如果一时没有专门“伺候”老家具的师傅,那么现在流行的乳胶也不是不可以用,因为乳胶性平和,干湿之间膨胀系数不大,因此榫入卯中,概无崩账之虞。而乳胶最大的优点是见水即化,拆装随意,就算是修复绝世精品,在没有遇到专业师傅之前,先把东西“立”起来玩着,将来一旦遇到高手再拆开按“经典”方法重装,也基本于东西无损。但切忌不要用“502”和环氧树脂,极易在卯眼中膨胀,造成崩裂。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这两种胶的不可逆性,一旦用上,便再也无法洗净还原。按笔者自己的体会,“粘”是为了“立”,东西一立起来,就有了玩头,不然一捆“柴火”放在床底下,东西再好也活不起来。东西立起来了,有了使用价值,就附上了“人气儿”。人们说玉最随人,其实家具也随人,它一旦投入“现役”,开始为主人所用,就会很快产生“灵性”,它的美也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再说“擦”。家具一股入使用,当然就要擦。家具,尤其是硬木家具,是越使越好,越擦越亮。
如果说普通人对老家具可以“动手”,笔者认为也就只限于上述“粘”和“擦”两项,其他工作一般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做的。有人说不就是木头吗,有什么不能二甲双胍的?其实不然,普通木头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可现在说的是历经百年甚至数百年、具有古董甚至文物价值的“木头”。古画讲究原装原裱,老表讲究原蕊原套,老家具也讲究所有的部件都是“原来当儿。”这里所谓“原来当儿”,除了指没有“配适”(丢失的零件后配)外,还有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有原来的品相和“风骨”。尤其是红木,性大性活,一旦散开,加之外界干湿无度,部件最易走形。
有人认为走了形的部件不好看,喜欢另外配料重做,这是最不应该的。试想,原来一件家具犹如一个严密的组织,现在忽然掺入“异己”,且不说将来有无“排异”问题,仅从视觉效果而言,一个后配的零件就是加工再好,也不是原法原味,这就像画中的一处败笔,使整件家具美感大失。另外如桌面稍翘、腿略弯、花牙微残、望板偶缺,作为一件古董家具,非但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反而会让人有一种浓郁的沧桑感。
买家具上火碱清洗,这又是玩家的大忌。凡老家具,因其年代久远,室内温度、湿度的不断变化,四季粉尘的循环沾附,使用者的长期擦抹,久而久之,家具体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坚韧的薄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这层包浆实际上是粉尘中的矿物质或其他微量物质与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催化物经过长期掺和附着,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产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这层包浆把木料表面的棕眼全部赋平,使家具通体滑润,有一种特有的光泽。
老家具的包浆不是十年八载能够形成的,也不是轻易可以去掉的。但什么东西也架不住用火碱“洗澡”。经几代主人无数遍擦抹而形成的这层凝结着历史风尘的包浆,就在顷刻间被无情地洗去,而要想再在短时间内“造”出这样一层包浆来,那可真要有“夺天地造化之功”才行。所以有行家说,一件东西可能一时分不清是紫檀还是红木,但宁可出高价冒风险当紫檀的买,也不能为了辨别是红是紫而损坏那层包浆。这是只有高卓见地才能产生的雅识。
由此可见,对古玩,尤其如老家具,动手一定要有限度,不可随意为之。为什么有见识的家具收藏者宁愿要满身泥渍的“散料”自己装配,也不愿要那种已经动过手,表面看没光水滑的“成品”。
粘:就是用胶把要散架的东西粘牢,这里附带要说的是,有人主张粘老家具只能用膘胶,但如果一时没有专门“伺候”老家具的师傅,那么现在流行的乳胶也不是不可以用,因为乳胶性平和,干湿之间膨胀系数不大,因此榫入卯中,概无崩账之虞。而乳胶最大的优点是见水即化,拆装随意,就算是修复绝世精品,在没有遇到专业师傅之前,先把东西“立”起来玩着,将来一旦遇到高手再拆开按“经典”方法重装,也基本于东西无损。但切忌不要用“502”和环氧树脂,极易在卯眼中膨胀,造成崩裂。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这两种胶的不可逆性,一旦用上,便再也无法洗净还原。按笔者自己的体会,“粘”是为了“立”,东西一立起来,就有了玩头,不然一捆“柴火”放在床底下,东西再好也活不起来。东西立起来了,有了使用价值,就附上了“人气儿”。人们说玉最随人,其实家具也随人,它一旦投入“现役”,开始为主人所用,就会很快产生“灵性”,它的美也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再说“擦”。家具一股入使用,当然就要擦。家具,尤其是硬木家具,是越使越好,越擦越亮。
如果说普通人对老家具可以“动手”,笔者认为也就只限于上述“粘”和“擦”两项,其他工作一般水平的人是没有资格做的。有人说不就是木头吗,有什么不能二甲双胍的?其实不然,普通木头当然可以毫无顾忌,可现在说的是历经百年甚至数百年、具有古董甚至文物价值的“木头”。古画讲究原装原裱,老表讲究原蕊原套,老家具也讲究所有的部件都是“原来当儿。”这里所谓“原来当儿”,除了指没有“配适”(丢失的零件后配)外,还有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有原来的品相和“风骨”。尤其是红木,性大性活,一旦散开,加之外界干湿无度,部件最易走形。
有人认为走了形的部件不好看,喜欢另外配料重做,这是最不应该的。试想,原来一件家具犹如一个严密的组织,现在忽然掺入“异己”,且不说将来有无“排异”问题,仅从视觉效果而言,一个后配的零件就是加工再好,也不是原法原味,这就像画中的一处败笔,使整件家具美感大失。另外如桌面稍翘、腿略弯、花牙微残、望板偶缺,作为一件古董家具,非但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反而会让人有一种浓郁的沧桑感。
买家具上火碱清洗,这又是玩家的大忌。凡老家具,因其年代久远,室内温度、湿度的不断变化,四季粉尘的循环沾附,使用者的长期擦抹,久而久之,家具体的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坚韧的薄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这层包浆实际上是粉尘中的矿物质或其他微量物质与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各种催化物经过长期掺和附着,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产生氧化还原或其他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这层包浆把木料表面的棕眼全部赋平,使家具通体滑润,有一种特有的光泽。
老家具的包浆不是十年八载能够形成的,也不是轻易可以去掉的。但什么东西也架不住用火碱“洗澡”。经几代主人无数遍擦抹而形成的这层凝结着历史风尘的包浆,就在顷刻间被无情地洗去,而要想再在短时间内“造”出这样一层包浆来,那可真要有“夺天地造化之功”才行。所以有行家说,一件东西可能一时分不清是紫檀还是红木,但宁可出高价冒风险当紫檀的买,也不能为了辨别是红是紫而损坏那层包浆。这是只有高卓见地才能产生的雅识。
由此可见,对古玩,尤其如老家具,动手一定要有限度,不可随意为之。为什么有见识的家具收藏者宁愿要满身泥渍的“散料”自己装配,也不愿要那种已经动过手,表面看没光水滑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