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决策部署,严格践行“八项规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力正风肃纪、扶正祛邪,成效明显。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现象得到有效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得到有效净化,党风社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
一、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亟需深化,党性修养仍待提高
当前,仍然有一些人并未从心底里认同八项规定精神,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认为抓作风难以持久进行;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处在基层,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使有一些“四风”问题,也可以轻描淡写地蒙混过关;有的党员干部为了闯市场、跑项目、创效益,对落实八项规定左顾右盼,心态纠结复杂;更有甚者,怀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心,开始练就防纪检、防监督的本领,试图导演顶风违纪“变形记”。
(二)“四风”表现形式异化,制度规范刚性不足
在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并未绝迹,而是披上“隐身衣”以新的面目出现了。如公款吃喝变相隐蔽、由明转暗。送礼收礼花样翻新、曲线收送;有的婚丧喜庆分批办理或只收礼金不办酒席。车辆使用“私车公养”、变相报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
(三)“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体制性问题依然突出
少数单位(部门)对作风建设工作抓的不紧不严,相关责任主体部门履责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导致纪检监察部门在唱“独角戏”;有的单位是关起门来搞教育、搞整改,没有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反“四风”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都为不良风气继续滋长蔓延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二、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抓总、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正风肃纪领导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督导,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单位(部门)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一方面要研究制定本单位(部门)作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将作风建设任务落实到主责部门、主责领导,统筹部署、强力推进;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现行体制机制,抑制不正之风。各单位(部门)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强化组织协调,积极协助党委正風肃纪。各主责部门要根据职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断完善业务系统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业务纪律规定,树立正确业务工作导向。
(二)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开展常规督查。各单位(部门)党委要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组织主责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企业有关制度规定,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反馈、限期整改、跟踪问效。二是开展重点检查。重点针对公款送礼、公款宴请、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和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强化对“四风”及其隐身变异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建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针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工作情况、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进行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进行严肃查处。
(三)建立健全问责查处机制
一是坚持抓早抓小。强化排查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线索,发现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坚持“一案双查”制度,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要求,对发生作风方面重大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单位(部门),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和相关领导责任。对那些顶风违纪、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三是实行通报曝光。作风建设问题在本单位(部门)发生的,要在本单位(部门)通报曝光;在业务系统发生的,要在业务系统通报曝光;在企业具有普遍性的,要在全企业通报曝光,进一步强化问责曝光的震慑效应。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议机制
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作风评议。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评价综合分析,到党员干部居住的社区、工作的单位(部门),采用书面调查、谈话问询等方式,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作风状况进行评议,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作风建设考核制度。各单位(部门)要坚持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用“硬杠杆”来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
(五)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
一是强化群众工作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加强“两堂一舍”管理,切实改善一线工作生活环境;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突出问题。二是落实基层调研制度。围绕牵动全局的关键点、各类矛盾的突出点、群众意见的集中点,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部署,真正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是做好基层帮扶工作。通过心贴心沟通、面对面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融洽干群关系;通过展现勤政有为的良好作风,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一、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亟需深化,党性修养仍待提高
当前,仍然有一些人并未从心底里认同八项规定精神,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认为抓作风难以持久进行;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自己处在基层,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使有一些“四风”问题,也可以轻描淡写地蒙混过关;有的党员干部为了闯市场、跑项目、创效益,对落实八项规定左顾右盼,心态纠结复杂;更有甚者,怀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心,开始练就防纪检、防监督的本领,试图导演顶风违纪“变形记”。
(二)“四风”表现形式异化,制度规范刚性不足
在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并未绝迹,而是披上“隐身衣”以新的面目出现了。如公款吃喝变相隐蔽、由明转暗。送礼收礼花样翻新、曲线收送;有的婚丧喜庆分批办理或只收礼金不办酒席。车辆使用“私车公养”、变相报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
(三)“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体制性问题依然突出
少数单位(部门)对作风建设工作抓的不紧不严,相关责任主体部门履责意识不强、力度不大,导致纪检监察部门在唱“独角戏”;有的单位是关起门来搞教育、搞整改,没有充分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反“四风”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到实处,这些都为不良风气继续滋长蔓延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二、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协调抓总、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正风肃纪领导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督导,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单位(部门)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一方面要研究制定本单位(部门)作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将作风建设任务落实到主责部门、主责领导,统筹部署、强力推进;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现行体制机制,抑制不正之风。各单位(部门)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强化组织协调,积极协助党委正風肃纪。各主责部门要根据职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断完善业务系统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业务纪律规定,树立正确业务工作导向。
(二)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一是开展常规督查。各单位(部门)党委要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组织主责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落实企业有关制度规定,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反馈、限期整改、跟踪问效。二是开展重点检查。重点针对公款送礼、公款宴请、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和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等问题,强化对“四风”及其隐身变异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建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针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工作情况、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进行联合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进行严肃查处。
(三)建立健全问责查处机制
一是坚持抓早抓小。强化排查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线索,发现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坚持“一案双查”制度,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要求,对发生作风方面重大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单位(部门),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和相关领导责任。对那些顶风违纪、情节恶劣的典型案件,要从严从快查处。三是实行通报曝光。作风建设问题在本单位(部门)发生的,要在本单位(部门)通报曝光;在业务系统发生的,要在业务系统通报曝光;在企业具有普遍性的,要在全企业通报曝光,进一步强化问责曝光的震慑效应。
(四)建立健全考核评议机制
一是开展党员干部作风评议。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评价综合分析,到党员干部居住的社区、工作的单位(部门),采用书面调查、谈话问询等方式,对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作风状况进行评议,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作风建设考核制度。各单位(部门)要坚持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用“硬杠杆”来规范和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良好作风的养成。
(五)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机制
一是强化群众工作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水平;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加强“两堂一舍”管理,切实改善一线工作生活环境;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突出问题。二是落实基层调研制度。围绕牵动全局的关键点、各类矛盾的突出点、群众意见的集中点,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部署,真正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是做好基层帮扶工作。通过心贴心沟通、面对面交流,拉近彼此距离,融洽干群关系;通过展现勤政有为的良好作风,在职工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