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辩证反思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必须打破经验“牢笼”。对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特性加以理性辩证改造,以此引领和践行发展观,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要义所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意义深远。
  关键词:经验主义;发展观;辩证
  一、哲学基本问题决定的主客观关系原则
  依循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立场和原则来把握主客观关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任何否定此理论或颠倒该观点的思想和行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都是错误的。经验主义所犯的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的主观主义错误,就根源于对待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有误,而要克服这种错误倾向,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主、客观相符合,具体讲,就是要坚持“两个相统一”的原则。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伴随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的认识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反映论最基本的原则。历史证明,凡是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把理论与实践相割裂,忽视物质、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最终成为指导人们活动的最有力思想武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好体现了人类两种基本活动的互动,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和改造世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逻辑是指概念、范畴间的次序、层次等各种关系。辩证历史则指事物发展历史过程和进程。唯物主义辩证法人为,一方面,逻辑与历史是相统一的。历史的起点就是思想的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即理论层面的逻辑层次和关系是客观事物及历史发展的映像,因为逻辑以历史为基础和前提,历史是逻辑的客观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并不排斥差异和对立。历史的东西总是包含着偶然因素、次要因素和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各种各样的细节,所以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对历史的“修正”,通过对历史的改造,逻辑抛弃细节、抓住主流,抛弃偶然、抓住必然,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确定性,因此能更深刻地反映历史。
  辩证法关于逻辑与历史关系的观点告诉我们,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问题时一定要坚持二者相统一的原则:一要尊重历史,切忌不顾事实,误判人物,错视意义。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的正确做法;二要厘清逻辑,要突出事件重点,抓住主流,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线索,找出事实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方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及时、有效地指导现实,展望未来。
  二、科学发展观的辩证解读
  经验主义的致命错误就在于它没有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主客观及其关系问题,以致于经验其形成的既定環境,不顾现实状况和具体事物发展特征,将“局部经验”生搬硬套,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然导致“水土不符”。“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揭示了事物之间乃至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而且论证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揭示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发展壮大并最终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而为全面、深刻认识事物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前提。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汲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又立足新的实践,提出了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以更好地引领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国家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进而实现各项事业大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纲挈领式地对其作了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更为深入的回答。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原理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崇尚发展是人与世界(社会、自然)的系统、协调、发展,既是是消除城乡差别、地域差距的一体化发展,也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从结构横向和历史纵向再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永恒性。回答了发展主题,发展缘由以及发展道路和方式问题。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还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观点,预示着他理应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应当分享发展的既得成果,回答了靠谁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发展主、客体问题,还回答了发展原则、方式方法等中介问题,是新时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展望和期待。
  三、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反思
  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理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的展望和规划,既是对前人发展成果的继承,也是对后世发展蓝图的描绘,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唯物史观是其哲学理论基石。
  (一)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集中表现
  唯物史观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史观的错误论断,阐述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人类社会是围绕人的实践活动展开并形成的,整个历史过程是由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更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个人必须融入人民群众,成为他们切身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成就其作为历史规律发现者和新的历史任务的提出者使命和底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历史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唯人民群众第一,要正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参与主体和创造主体地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的,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要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人与世界全面发展是基于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及其构成理论作出的理性抉择
  社会就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之上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这个有机系统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彼此联系的要素共同构成的整体。其系统性构成就蕴含着社会发展应该全面这个要求,社会发展要协调,就应验了社会系统的有机性构成。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原理,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制约关系理论,告诉我们一定要将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与人和谐共进;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是我们实现协调发展的依据所在。
  (三)人与世界永续发展得益于唯物史观关于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理论的启示
  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界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意义,为此还特地论述了人对自然界依赖,他说,人为了生存,时刻都在与自然界发生物质交换关系,其中,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发生关系的纽带,人在与自然界交往的过程中得到了改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自身活动征服自然的同时必将受自然界的影响。对此,恩格斯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与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不一样,人不可能摆脱自然界,因为人类驱壳属于自然界,灵魂源于自然界,人无法置身于自然界外;我们可以超越其他动物,实现对自然界进行统治的原因就是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实际上回答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方式和意义问题,付诸实践,可以这样说,科学发展观是总结过去得失,立足当前国情,借鉴他国经验,适应时代发展提出来的,是指引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走向深入,走向辉煌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62.
  [3] 邓晓辉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高层建筑近几年快速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建筑电气作为高层建筑重要部分,对于建筑使用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电气设计;注意问题  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但是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质量保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同时,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期刊
摘 要:文章在CAD数据和GIS数据特点的基础上,对二者转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转换前的数据处理和CAD与Arc GIS之间的数据转换进行探讨。  关键词:CAD数据;数据转换;GIS数据;数据编码  随着数字化测绘的广泛推广,很多数字化成图软件得以应用,该类软件基本上是基于Auto CAD平台开发而成,具备很好的绘图功能和处理矢量图形的能力,然而在与GIS数据转换时还面临很多问题,为更好地
期刊
摘 要:文章就压力容器的设计进行研究,着重分析研究压力容器设计中易被忽略的问题。以此来不断地精益求精完善压力容器的设计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问题研究  一、压力容器的特点  所谓的压力容器具体是指盛装液体或气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较为常见的压力容器有反映容器、贮运容器、分离容器等等。  无论何种类型的压力容器基本都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产品设计专业性加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也随之而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与此同时也是一项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与测量数值的准确度等问题是困扰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一块重大问题。对于现有的存在的施工管理问题,对水利工程的工程测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文章就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并且提出在现代化
期刊
摘 要:文章探究了双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要点以及制造工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旨在完善双管板换热器制造模式,提升其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双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  一、双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准备工作  (一)结构初步规划  对于一项双管板换热器而言,其结构主体上有4块管板,主要结构状态如下:首先是法兰式管程侧管板,有两块,其与管箱法兰之间的连接使用垫片以及螺柱,同时联通
期刊
摘 要: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信息产业技术时代的新兴科技产物,它具备精度高、测量准确、速度快、效率高等实用性特点,并被广泛应用在诸多产业化研究领域,如国防军事、工程测绘、大地测量、隧道工程中。文章首先分析GPS系统在隧道测量中的优点,进而结合经验阐述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GPS测量的体会。  关键词:GPS;隧道测量;应用  GPS 全球定位技术的诞生,为我国诸多科技研究领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有力保障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进而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期可以提高压力容器设计的质量水平,提高设计的水准。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问题;措施  一、压力容器设计  在压力容器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压力、温度、介质特性等一系列参数合理选择材料、进行有效的受力分析和计算、确定容器的直径和壁厚等。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选择参数要合理,计算要准确,做到设计的流程
期刊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修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只有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才能够使设备良好和高效的运行。  关键词:机电设备;运行;管理;维修  一、机电设备的维修体制  设备的日常维护是由设备的维修人员或操作人员负责。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将设备操作人员培养成多技能工。对于自动化流水线设备来说,由于设备复杂,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要求比较高
期刊
摘 要:压力容器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决定压力容器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要求压力容器设计人员对压力容器事故原因、容器结构安全设计、及容器结构对疲劳和寿命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把握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对结构的合理安排。文章就主要对压力容器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压力容器;设计;措施  一、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年限问题的对策  针对这一问题,压力容器的设计人员需要在实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对双管板式换热器管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和在操作的问题,在强度校核合格的基础上,对管板的材料、管子和管板的连接结构以及制造工艺进行了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双管板;热换器;改进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能源等各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采用了双管板结构主要是为了避免壳程冷却水因管板泄漏进入管程的混合气,保证混合气的干燥洁净。通常换热器经强度校核通过后,应当对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