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学科目中的难点,其主要目的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逐渐认识、领略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美感,让他们喜欢上音乐、热爱上音乐。本文主要在美感教育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小学音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美感欣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美感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由此可以看出美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学习当中感受音乐之美,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知识与心灵上的双重满足。
一、音乐美感的作用
音乐美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能力和音乐兴趣的形成上。具体如下:
1.音乐美感是欣赏、理解音乐的基础
音乐美感可以说是对音乐的一种内在感受,也可以说是对音乐之美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小学生获得美感以后,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满足、安慰,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上音乐之美的烙印。这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欣赏、理解各种美妙的音乐,对音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形成。
2.帮助其形成音乐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音乐欣赏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这一过程可以说既是美感形成的过程,又是兴趣形成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认识、感受到音乐之美,在美感的作用下他们会不自觉的对产生此兴趣,喜欢上音乐,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美感培养的途径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需要,按照美感教育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就笔者的经验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非常有限,但是他们对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悟要远比成年人敏感,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去理解音乐的表面内容,而只会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去鉴赏音乐,因此有时候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比之成年人更深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的曲目,还是把音乐置于社会,把社会音乐纳入自己的教学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學生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体验,不断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中学会鉴赏不同音乐之间的不同。在这一过程当中要适当增加民族音乐数量,但是并不意味着流行音乐就应该被放弃,选择一些励志的、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在迎合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达到音乐美感形成的目的。如《大中国》、《烛光里的爱》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教育。但应该注意教授学生识别那些是对自己有益的音乐,那些是没有益处的,要学生养成音乐鉴别的习惯。
2.要培养和锻炼学生音乐美感想象能力
想象是欣赏的方法之一,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美得内容,在激发他们思维活动的同时锻炼他们的音乐内容欣赏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每一次想象都是对音乐的一次再欣赏,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美感的一个阶梯。要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调动全身的音乐感受力去丰富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架起通向神秘音乐的桥梁,成为知音人。“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大脑”才能在密切的配合下趋于完善,方可获得高层次的美感享受。要想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音乐美感想象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音乐课堂预留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一边流水的声音,在流水声播放之后再播放这首曲子,用流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这首歌的想象力,这样在情感上、行为都产生一种行动力,再通过动作设计与音乐思考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这首歌的旋律之美,他们学习的更快、理解的更深。
3.要学会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表现能力
美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感受,并且音乐是人们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美感可以通过人们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美感表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表现行为,用各种奖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感表现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表现的学生。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在教授这种曲子的时候我特意要求学生表演一下他们的妈妈是如何哄自己睡觉的,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布娃娃道具。学生们通过自己对哄宝宝睡觉的理解,用唱歌、轻拍、讲故事、抱着等多种形式表现“小宝宝睡着了”,可以说既生动又形象,通过这种表现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音乐美感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在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形成,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音乐美感培养的新方法,使之成为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思. 试论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J]. 艺术教育, 2006,5.
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美感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由此可以看出美感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学习当中感受音乐之美,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获得知识与心灵上的双重满足。
一、音乐美感的作用
音乐美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能力和音乐兴趣的形成上。具体如下:
1.音乐美感是欣赏、理解音乐的基础
音乐美感可以说是对音乐的一种内在感受,也可以说是对音乐之美的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小学生获得美感以后,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满足、安慰,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上音乐之美的烙印。这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欣赏、理解各种美妙的音乐,对音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形成。
2.帮助其形成音乐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音乐欣赏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这一过程可以说既是美感形成的过程,又是兴趣形成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认识、感受到音乐之美,在美感的作用下他们会不自觉的对产生此兴趣,喜欢上音乐,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美感培养的途径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考虑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需要,按照美感教育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就笔者的经验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虽然非常有限,但是他们对音乐的第一印象和感悟要远比成年人敏感,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去理解音乐的表面内容,而只会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去鉴赏音乐,因此有时候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比之成年人更深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的曲目,还是把音乐置于社会,把社会音乐纳入自己的教学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學生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体验,不断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中学会鉴赏不同音乐之间的不同。在这一过程当中要适当增加民族音乐数量,但是并不意味着流行音乐就应该被放弃,选择一些励志的、旋律优美的流行音乐,在迎合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达到音乐美感形成的目的。如《大中国》、《烛光里的爱》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想教育。但应该注意教授学生识别那些是对自己有益的音乐,那些是没有益处的,要学生养成音乐鉴别的习惯。
2.要培养和锻炼学生音乐美感想象能力
想象是欣赏的方法之一,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美得内容,在激发他们思维活动的同时锻炼他们的音乐内容欣赏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每一次想象都是对音乐的一次再欣赏,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美感的一个阶梯。要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调动全身的音乐感受力去丰富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架起通向神秘音乐的桥梁,成为知音人。“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大脑”才能在密切的配合下趋于完善,方可获得高层次的美感享受。要想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音乐美感想象的能力,学生应该在音乐课堂预留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的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一边流水的声音,在流水声播放之后再播放这首曲子,用流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这首歌的想象力,这样在情感上、行为都产生一种行动力,再通过动作设计与音乐思考很容易让他们感受到这首歌的旋律之美,他们学习的更快、理解的更深。
3.要学会培养学生音乐美感的表现能力
美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感受,并且音乐是人们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美感可以通过人们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美感表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的表现行为,用各种奖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感表现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表现的学生。在低年级唱游课中有一首《小宝宝睡着了》的歌曲,在教授这种曲子的时候我特意要求学生表演一下他们的妈妈是如何哄自己睡觉的,为此还特意准备了一个布娃娃道具。学生们通过自己对哄宝宝睡觉的理解,用唱歌、轻拍、讲故事、抱着等多种形式表现“小宝宝睡着了”,可以说既生动又形象,通过这种表现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音乐美感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总之,在小学音乐中培养学生音乐美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形成,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音乐美感培养的新方法,使之成为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思. 试论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J]. 艺术教育,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