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体验 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体验既是一种生命体验,又是建构知识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因而是教学活动揭示、展现、提升生命意义的关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根本的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是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调师生、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这样的教学才真正使教育恢复其原有的本意,即“自身生成”“引导”和“唤醒”。
  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乐学的教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特点和秘诀:富有情趣。
  激发学生的主体体验
  体验是自我的,旁人无法替代。体验自身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验的关键是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个人只有不断地生成主体性,不断地完善心理机能,才能更有效地改变现实及时空等条件。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存在,视他们为知识的容器,习惯于灌输和说教;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应有的自我体验,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在于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敢于舍弃自己的“权威”,努力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获得体验;三是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四是运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体验具有个体性,不同主体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人们在表达自己的体验时,使用的是不同的方式和语言。为此,我们切不可以某一种思维方式来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衡量每个人的体验,而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体验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非同一性。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体验时,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因为体验是一个自我感悟与发现的过程,每种体验都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和生活发生变化,但它的价值却无法准确衡量。实际上,评价的真正目的在于激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体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各有所获。
  教师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许多名师的经验证明,情满课堂,爱洒学生,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才能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使教学卓有成效。
  教师爱学生,应该从注意、关注学生开始。
  1.接纳学生。学生如果没有被接纳感和归属感,那么就如同人类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逐渐耗尽直至死亡。这里的接纳是指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接纳以尊重、肯定、关注、理解、公平、敏感和温暖为基础,意味着承认并且赞赏学生的内在价值。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固有的价值。被无条件接纳的学生,即便是在进步缓慢或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被别人需要,对别人有价值。
  2.重视学生。学生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热情的注意。教师的注意,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发现了他们的光彩,意味着对他们的了解、重视、鼓励、关怀和喜爱。教师的注意,常常比表扬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注意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并且鼓舞这个学生更加向上。
  3.相信学生有能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承担责任,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这样的学生清楚自己可以学会很多事情,知道成功和失败同样重要,即使困难重重他们也愿意接受挑战。
  教师也要注意增强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布鲁纳曾说:“学习和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也就是使获得的知识在超越原来学习情境的思维中运用。”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真正的体验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生活化,是否具有情境性。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学校教育中真正震撼我们自己心灵的一次体验,它都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中的某种生活化的经历,而绝不是教师的空洞说教。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不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置其视阈之外。生活世界是学生产生体验的源泉。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是将“生活引进学校”;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由此,应加强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广阔的体验场域。首先,教育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与学生发展相关联的人、事、物等方面去引导学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其次,学校教育向现实生活领域扩展。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地再现生活,因为生活中的活动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并非单纯将生活引入学校,还包括学校教育进入现实生活领域。比如,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将学校教育向实际生活领域扩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所谓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效果。这种结果得到他人的承认或自己的肯定,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是一种新的刺激,它会反过来强化原来的活动动机,并提高原有的志向水平。这样学生在后来的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更浓厚的兴趣、更顽强的意志,以取得更大的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也并不是开始就对某一门学科很感兴趣,而有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开始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兴趣。而现在很多学生还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因为在学习上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打击,才越来越不愿意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创造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教师更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当一项活动或任务既不太难(太难将导致压力),也不是特别容易的时候,人们往往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只有当活动所带来的挑战与参与者的自身技能水平大体平衡的时候,他才会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这就意味着成功体验的产生是以活动的内容和任务与主体的能力相匹配为前提的。活动的内容和任务太难,主体的体验是焦虑的;活动的内容和任务太易,主体的体验则是厌烦的。因此,我们给予师生的教学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这样,师生才容易产生成功体验。我们不仅要满足师生的物质追求,还应满足师生的精神追求、理解师生的愿望、倾听师生的声音、尊重师生的需求,给师生最大的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成功感和胜任感的体验,使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生命的自由和超越。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重建课堂文化,是促进学生爱学、乐学的精神保障。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心理环境。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到自己的自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构建民主师生关系,还要让学生有安全感。学生需要感到安全,尤其是情感上的安全。这意味着学生信任教师是为他们着想的,相信教师愿意尊重他们的观点。他们知道教师虽然不总是和他们观点一致,但是教师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并且教师愿意与他们合作共处而不是彼此对立。如果教师们全都思考“什么东西让教室有时变得可怕”,那将是有益处的。这样,教师也许更能保证那类可怕的经历和情况不会发生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一、充分挖掘教材,找寻蕴含的数学思想,将其纳入备课内容  数学思想不像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而是隐藏于教材之外的无“形”的知识系统,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函数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了这方面的内容,作为中学学习的铺垫。函数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变量的取值是实数;二是因变量的取值是唯一的;三是必须借助数字以外的符号表示函数。数学
期刊
“课题新颖、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的习作课固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最重要的还是实效,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写得精彩……”走进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正值他们每周四的校本教研日,全校语文教师正围绕“有效习作教学”进行激烈的研讨。眼前这位正在发言的人面容刚毅,谈起教学言语精辟、见解独到,让人马上联想到这肯定是一个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他,便是从一个青涩腼腆的代课教师成长为福建省特级教师,又刚刚荣获“泉
期刊
【教学片段】  师: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一个法宝。概述的时候,我们把一个故事变成三句话;现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我们一起来练一练吧!就看这一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怎么变成三句话呢?  生:(齐读)夜叉从水底钻出来。  师:(板书)只见——  生: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在洗澡。  师:“白
期刊
一、课前调查知学情,以学定教是基础——基于学生  只有诊断好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起点与难点,才能更好地对接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课堂教学才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才能落到实处。  【片段1】教师在执教《分数意义》这一课时,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用画图、举例等方式表示出 ,并要求至少表示出2种,并展示如下作品1:  师:看,同学们表示的 ,对吗?  生:不对,它没有平均分。  教师承接点评肯定这
期刊
曾经,儿童作文的价值取向倍受关注。主要为人们所诟病的是,儿童为了谋取应试高分或赢得读者的青睐,捏造事实,伪造生活。随后,大力宣扬儿童作文要真实,表达要有真情实感。然而,之后又出现令人尴尬的局面。  我在教学中就曾遇到一次。学校一次期末考,作文题目是《难忘的一次____》,有几位学生写“难忘的一次体验”,主要写作内容是:为老人院送温暖,做好事。初看选材,着实让人感动,体现出我们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
期刊
与实验稿课标相比,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统称“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概念更加清楚,定义更加明晰,表述更加科学。界定的明晰,必将框定、引领、昭示着教学的走向。现摭谈如下。  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  什么是语文,基于学科,人们比较公认的是叶圣陶先生的论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什么是语文课程,长期以来,各家立足不同基点,着眼不同的角度,争议纷呈,观点各异,莫衷一是。新课标在吸
期刊
一、通过挖掘数学本质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本质在宏观上就是指“什么是数学”以及“数学是什么”,可以说数学本质就是数学观问题。因此,数学本质既体现在数学研究结果上,又体现在研究过程中;数学本质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上,还体现在数学思想里。  在微观上,数学本质是指具体数学内容的本真意义。这需要我们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一层层地追问。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是什么数学知识、数学规律?这个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是什
期刊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用计算器计算》一课,课中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  1 师出示:142857×1=( ),142857×2=( ),  142857×3=( )  学生运用计算器得出结论:  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  2 师:不用计算器,你能知道下面的计算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142857×4=( )
期刊
问:《清平乐·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到底是翁媪“醉”还是词人“醉”?是“酒醉”还是“陶醉”?  答:《清平乐·村居》(人教版第十册第5课)是南宋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孩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淡笔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生活画。我们细细品之,却发现词中那
期刊
我最早“认识”管建刚老师,是因为《魔法作文营》。我循着他作文研究的轨迹,创办了班刊《小荷露尖角》,在拙稚行为基础上,不断完善,加以改进实践。我所任教的两届学生是受益者。如今,再次走进管建刚老师教育教学世界,是他所写的《一线教师》。边阅读边摘抄时,我心头涌动的是共鸣和敬畏:敬畏其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珍爱,敬畏其对教育工作研究的热爱,更敬畏其对人性弱点剖析的深刻……想说的共鸣感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且让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