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摄影家肖吉地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ac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2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中,肖吉地在众多高手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取金像奖桂冠,获得中国摄影个人最高成就奖。“作品静谧、柔美、简洁、空灵。统一的黑白色调,宛如作者心中流淌的岁月诉说,慢门拍摄的流动之水,似雾似云,如梦如幻,营造出水墨画般的意境……他拍摄的是景与物,敞开的是心与境。”这是金像奖评委对肖吉地获奖作品的评语。
  摄影家肖吉地做客本栏目,畅谈他对摄影的思考。以下是根据访谈内容所作的摘要整理。(“记”代表《旅游纵览》记者,“肖”代表肖吉地)
  记:现在摄影界有一种声音,说风光摄影拍出来的是糖水片、明信片,您怎么看?
  肖: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他们对风光摄影及这个队伍的现状并不是很了解。风光摄影的队伍是多层面的,风光摄影范围的涵盖是很广泛的。所谓唯美的、沙龙式的糖水片,集群式拍摄,重复雷同,千篇一律,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大多是初学者的一个过程,一定程度之后,这个队伍也在不断思索,进而不断分化。初学者参加摄影团,组成几十人的大团队,或三五成群,组成小团队外出采风,有助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能够很快上手,很快提高基础知识,有的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更能事半功倍。这对于融入队伍是一条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说,集群式拍摄对于摄影的普及是有用的。
  记:参加摄影团是一种速成的方式?
  肖:可以说是。但这只是一个过程。
  记:那长远的发展是什么?
  肖:等到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摄影技艺,人们就会不满足于此,就要深入思考,寻求突破。这个队伍开始分化。之所以看到景点人满为患,人们趋之若鹜,那是因为这个群体太大了,新人不断涌入。但新加入的这个群体也会遵循上述规律。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就认为这个群体永远这样循环往复地拍下去。
  事实上,不少卓有成就的摄影家就是从这个群体里脱颖而出的。从摄影题材的角度看,风光摄影可谓包罗万象,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大漠胡杨、高原雪山只是一个方面,内容还要广泛得多。比如:城市风光、海滨风光、草原风光、长城风光等都有人专门涉猎,拍岩石、拍海浪、拍星轨、拍冰雪,凡此种种,一个题材穷此一生都不见得能拍出个名堂来。需要下苦功,不断地追求,才能有所收获。所以,风光摄影绝不等同于糖水片。风光摄影爱好者在探索、创新才是主流。
  记:现实是“会摄影”的人很多,“摄影艺术家”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
  肖:对,风光摄影通往艺术的殿堂,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从实际情况看,也确实存在制约风光摄影健康发展的瓶颈和因素,风光摄影队伍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适应。社会上对风光摄影的指责,有的也确是事出有因。
  从整个队伍看,心情浮躁,浅尝辄止是普遍性的问题。从社会环境看,蓬勃而起的各种风光旅游摄影大赛,对旅游经济的拉动,对风光摄影的普及,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对于艺术创作,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误导。雨后春笋般的各种摄影团、采风团,由于有利益驱动在里边,也很难引导影友加大艺术创作的力度。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很简单,就是摄影人自身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人云亦云,沉下心来,思考点东西。
  记:不人云亦云,要怎样创新和突破?
  肖: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的摄影家和爱好者已经付诸实践,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在这里仅对创新和突破的途径谈几点想法。
  一是努力形成自己的特点。比如四川的风光摄影群体,许多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使得风光摄影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也为风光摄影的创新和突破树立了样板。他们“耻与人同,耻与己同”的精神,应当学习与借鉴。
  二是注重专题拍摄。这也正是风光摄影群体的一个薄弱环节。风光摄影的专题,范围广泛,仰俯皆是。专题拍摄,容易拍深拍细,也便于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近年来,有人专门拍海浪,拍礁石,拍骏马,拍冰雪,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加拿大摄影师迈克尔·莱文用最简单的黑白影调,把港口一些最简单的设施拍得如诗如画,充分展示了风光摄影的艺术魅力,充分说明了专题拍摄对于风光摄影的突破与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是综合运用摄影技法。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每到一地,快门声不绝于耳,动辄几百张上千张,回去删除整理费时费工不说,拍摄时只是机械的运动,哪里还顾得上思考?也很难免千篇一律。应当是多动脑子,宁精勿滥。而只有综合运用摄影技法才能精。比如,各种不同的慢门;减光镜的运用;渐变镜的运用;多重曝光的运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品与众不同。
  四是多拍身边的景物。这是许多著名摄影家的经验之谈。欧文·佩恩说:“拍摄一块蛋糕也能成为艺术品。”黛安·阿勃思说:“我要表现的是熟悉事物的不可思议面。”都说明了艺术创作由浅入深的道理。那种蜻蜓点水,来去匆匆摄影作风是不可取的。
  记:近期有哪些摄影工作方面的动向?
  肖:明年初,我的个人专题摄影集《海》将与大家见面。影集主要是我近一年来累积的以大海为专题的摄影作品。其中包括获得金像奖的部分作品和这次与《旅游纵览》的读者朋友分享的这几幅。我生活在大海边,拍好大海是我多年探索的课题。这本影集算是一个阶段性交代。
  很荣幸,著名摄影艺术家陈长芬先生欣然命笔为我的书作序《海问》,高屋建瓴,独具匠心,丰富了画册的内涵,让我发自内心地感激。
  《海问》节选
  陈长芬
  在有次评选会上,我惊异地看到了肖吉地先生关于“海”的摄影作品,映入眼球的那些照片让我不知所云,随后脑海里闪现出伟大诗人屈原《天问》中的许多诗句……顿时,我恍然大悟,啊,这不是“海问”吗?
  ……
  这些作品,有典型的现代美学意义,如诗如歌,画内画外全是故事,让人思考,让人百思不解。不管您用什么方式解读这些作品,都会有作者生活时代的影子,包括作者人生道路、经历和思想、情感,时而童趣,时而暮舞,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辉煌,时而沧桑……这类罗列也只不过是一般情况下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推理。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含蓄、荒诞、隐喻背后的说道,海究竟要问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加固这个主题,作者调动了多种造型手段。但不管哪种都是严肃的、认真的、原创性的。其一,抽象的纯黑白影调体现了摄影经典语言独特魅力。其二,长时间曝光,让水上漂浮物隐去,加强了拍摄主体的凝固性,给人留下深刻视觉印象,独立(孤独)的物象(器物),成功地转换成一种特定的语境。不仅如此,作者还采取文学和艺术里惯用的重复或是排比的表现形式,从而极大地加强类同物象的重量感,强烈的节奏给观者留下了音符、音阶、音节的天籁之声。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管用哪种形式和方法,始终把握了摄影的第一本质语言:客观、真实。做到不摆、不导、不改,一气呵成,难能可贵。更加体现出作者对摄影的自重、自强、自信、自律的信念。
  ……
  2012年初冬于京城东郊
其他文献
在新疆尉犁县的一处民族风情园内,怎么也没想到会与奥尔德克相遇,茂密的林中,首先见到的是一通无字碑,碑后的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他的半身雕像,老人带着一顶船形翘边帽,眼睛有神,像在眺望远方,雕像身后是一座桔黄色穹窿顶的墓园,半掩在沙丘和落叶中。  奥尔德克是谁?搜寻零星的记忆,只知道他是尉犁县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人,100多年前以当地向导的身份参与了几次西域探险考古活动,于是,他的名字就与楼兰古城、小河墓地
期刊
沃尔冈·拉茨勒在畅销书《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浪费。其实,从经济意义上看,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从社会意义消费上看,是一种个人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2012年12月13日至16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联合会及亚洲经贸发展促进中心联合
期刊
秦皇岛是一个由梦想创造的城市,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名号而得名的城市。秦始皇在这里曾作过长生不老的梦:公元前21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4次东巡,驻跸于此,并派燕人卢生、方士韩终入海求仙,刻“碣石门辞”,秦皇岛因此得名。此后,汉武帝、魏武帝等20多位帝王巡临秦皇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
期刊
在俄国和芬兰边境,距离北极圈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原生态河流——罗依莫拉河。去年6月,我应俄国朋友之邀,与他们一起在那里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漂流。我们的漂流队由8个人组成,共3支小艇,装备相当专业。  我们在白夜(高纬度地区出现的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期间的那个傍晚到达了出发地,从一座桥边下水,进入了漂流的河道。头顶是蓝天白云,下面是光滑如镜的幽深河水。岸上是葱茏叠翠的白桦和杉木杂生林——桦木的
期刊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其内容是:  拍、力、景, 要、求、定,虚、调、言, 感、光、性。  以12个字为纲领,举一反三漫谈开来,本期漫谈“拍”字。  “拍”字包含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拍?拍什么?怎么拍?  俗话说:“三思而后行”,这“三拍”问题,正是我们摄影创作的思想准备;是摄影造型的构思内容;是摄影行动的策划方案。对于摄影初学者而言,是必须明确的问题。可是,很多影友拍了几年之后,却也迷茫了,也
期刊
2012年夏天,百余名中国女摄影家来到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将镜头对准生产中的船舶和忙碌中的船厂工人。焊花飞舞,工人们把坚硬的钢板和钢支架融化,造就船的龙骨、甲板、外壳……一艘艘的大船从这里诞生,准备接受江海河流的检验。拍摄之余,女摄影家们也频频向船厂工人们问好,在他们小憩的时候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尽管当天的气温到达32摄氏度,但工人兄弟们依然在镜头前流露着笑容。  这次采风
期刊
在中国“三十大竹乡”,其竹业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竹乡以及主要竹产地也正努力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旅游活动。竹本身的自然精华和它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地滋养中华民族的血脉。  竹资源与竹乡风貌  中国的竹资源十分丰富,竹林面积已达到420余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广东等中国南方
期刊
角马,是东非大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之一。每年5月末至6月初,大雨季结束,季风云朝北移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里85%的角马在一个叫做塞隆瑞拉(Seronera)的地方集结,然后先朝西奔驰,穿过西部走廊茂密的丛林地,再一路向北跋涉,跨越国境线,奔向肯尼亚马塞马拉国家保护区。10月末,随着雨云的南迁,再由马塞马拉迤俪折回塞伦盖蒂。  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迁徙大军,以数十万只斑马领头,130万只角马为主力军,数
期刊
与南极不同,北极地区更靠近人类世界,因此人类在北极的活动很早就有记载,并延续至今:比如世代居住在北极的原住民因纽特人,以及前几个世纪从欧洲大陆来此专门从事狩猎的北欧人——相对来说北极地区人气更旺。在去年参加天霞客北极包船游途中,我造访了格陵兰岛东部的一个小镇,名字叫做Ittoqqortoormiit,也是东格陵兰岛最北端有人类常年居住的小镇,地理位置达到了北纬70度左右。镇上约有500名居民,绝大
期刊
摄影/肖吉地 赏析/张瑜  快门速度:1/2秒 曝光补偿:-0.7 曝光程序:光圈优先级  光圈:f/2.8 感光度:ISO50° 焦距:14mm 测光模式:图案  相机型号:NIKON D3X 镜头:NIKON 14mm~24mm  以海为题  朝晖夕韵,潮起潮落,摄影家肖吉地无数次奔忙在大海边。任凭脚下波涛汹涌,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