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练习创新等多种渠道,从多种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情景引趣练习 学习主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改要求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敢于探索与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成为我们教师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导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合作交流,并学会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景调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认知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导鼓励调动学生的激情,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乐学的情趣。上语文课时,生动的导入,有趣的话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新的知识。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以其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带给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题材常见,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准确生动,感情真挚强烈的散文。学生每年都经历过这个季节,习以为常,对春天美景感受为深。只是单独分析讲解课文,学生便会觉得枯燥,不能从感官和思想上深刻地体会春天的美。如果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春天有何特点,自己的感受如何?然后启发学生讨论大胆说出,学生们都非常积极配合,自觉参与在讨论发言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接着,教师进行激情导入:“刚才同学们已描述自己所见的春天及感受,你们猜猜朱自清对春天的描述是不是跟你们的一样?”让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找出不懂和地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春》的配乐朗读和电影剪摄。学生们看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春天和美景,听着演员深情地朗读,学生们的情绪被吸引了,感到自己好像正在春光灿烂的季节里漫步,耳里传来优美的解说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开动,很自然地把感情投在其中,并联系平时春天所见,那么就会更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美。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欣赏美景时发现新的语文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激情引趣,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在分析《春》这篇课文时,先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再继续设疑,共同全作探讨,解决课堂重难点。学生们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设疑:“你们对课文哪一幅春景感兴趣?那么,你们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吗?”学生们都自觉举手,各抒已见。接着用探讨的方式跟学生进行讨论:作者为什么能把春花图描绘得那么生动形象呢?有的学生说,“因为他认真地观察春花之美”。有的学生说,“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花争奇斗艳的特点”。也有的说“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还有的说,“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让读者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好象也在欣赏美丽的花儿。”总之,学生都积极回答,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这同时,教师要适当鼓励和拔学生,因为教师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表示赞扬的手势等都会增添学生质疑和勇气,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保护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教师适当的点拨能引导学生向问题正确方向进行研究,能抓住重点,领会文意。师生共同探讨“春花图”后,教师进行小结点拨:“作者把春花图描绘得这样美丽,就是因为他从多角度去仔细观察,开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抓住春花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用词准切生动形象。”接下来,分小组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课文的“春风图”“春草图”“春雨图”“颂春图”。学生有了任务,而且掌握了方法,很急切地看书讨论,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总结规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更加整体、深刻、灵活。
三、设计练习,让学生会运用与创新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质疑解疑,从中学到知识,但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创新,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练习。练习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习效果,让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兼顾学生的特点,经常设计三种练习。在练习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基本练习:即是对每节课基础知识的检验,例如字、词、句的积累,美文的朗诵,以及精美语句和主要内容的练习。
(二)思考性练习:就是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进行理解分析课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课堂上的探讨活动。
(三)应用性练习: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一些练习,链接学生的生活,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创新能力。例如《春》这篇课文,当分析理解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某段课文,绘画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进行描绘自己感受最深,或者认为最美的(春、夏、秋、冬)中的某一景。这样,做到学以致用并有所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练习设计还要在“讲”和“评”上下功夫,重视学生的分析讲解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发现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发现、研究、运用、创新等方式,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关键词】 情景引趣练习 学习主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改要求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敢于探索与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成为我们教师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导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合作交流,并学会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景调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认知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引导鼓励调动学生的激情,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创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乐学的情趣。上语文课时,生动的导入,有趣的话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新的知识。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以其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带给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题材常见,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准确生动,感情真挚强烈的散文。学生每年都经历过这个季节,习以为常,对春天美景感受为深。只是单独分析讲解课文,学生便会觉得枯燥,不能从感官和思想上深刻地体会春天的美。如果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春天有何特点,自己的感受如何?然后启发学生讨论大胆说出,学生们都非常积极配合,自觉参与在讨论发言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接着,教师进行激情导入:“刚才同学们已描述自己所见的春天及感受,你们猜猜朱自清对春天的描述是不是跟你们的一样?”让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画出生字新词,找出不懂和地方。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春》的配乐朗读和电影剪摄。学生们看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幅春天和美景,听着演员深情地朗读,学生们的情绪被吸引了,感到自己好像正在春光灿烂的季节里漫步,耳里传来优美的解说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得到开动,很自然地把感情投在其中,并联系平时春天所见,那么就会更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美。学生们的思想行为自觉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欣赏美景时发现新的语文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激情引趣,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在分析《春》这篇课文时,先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再继续设疑,共同全作探讨,解决课堂重难点。学生们整体感知课文后,教师设疑:“你们对课文哪一幅春景感兴趣?那么,你们能说出喜欢的理由吗?”学生们都自觉举手,各抒已见。接着用探讨的方式跟学生进行讨论:作者为什么能把春花图描绘得那么生动形象呢?有的学生说,“因为他认真地观察春花之美”。有的学生说,“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花争奇斗艳的特点”。也有的说“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还有的说,“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让读者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好象也在欣赏美丽的花儿。”总之,学生都积极回答,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这同时,教师要适当鼓励和拔学生,因为教师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表示赞扬的手势等都会增添学生质疑和勇气,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保护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教师适当的点拨能引导学生向问题正确方向进行研究,能抓住重点,领会文意。师生共同探讨“春花图”后,教师进行小结点拨:“作者把春花图描绘得这样美丽,就是因为他从多角度去仔细观察,开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抓住春花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用词准切生动形象。”接下来,分小组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课文的“春风图”“春草图”“春雨图”“颂春图”。学生有了任务,而且掌握了方法,很急切地看书讨论,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望。老师适时的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总结规律。使学生的认识结构更加整体、深刻、灵活。
三、设计练习,让学生会运用与创新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质疑解疑,从中学到知识,但还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创新,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练习。练习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习效果,让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体现出层次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兼顾学生的特点,经常设计三种练习。在练习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基本练习:即是对每节课基础知识的检验,例如字、词、句的积累,美文的朗诵,以及精美语句和主要内容的练习。
(二)思考性练习:就是让学生动脑去思考,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进行理解分析课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课堂上的探讨活动。
(三)应用性练习: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一些练习,链接学生的生活,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创新能力。例如《春》这篇课文,当分析理解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某段课文,绘画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进行描绘自己感受最深,或者认为最美的(春、夏、秋、冬)中的某一景。这样,做到学以致用并有所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练习设计还要在“讲”和“评”上下功夫,重视学生的分析讲解能力的培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发现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发现、研究、运用、创新等方式,达到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