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逐字解释,逐句翻译,生怕学生听不懂。而这样达到的结果却是教师教得很卖力,学生学得却很被动,师生问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根本无从谈起。
关键词:文言文;方法 ;探索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几点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在此,笔者就谈谈这些方法。
一、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并且其中有些要熟读成诵。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对照比较法
在文言文中,有好多词存在一词多音多义的现象,在学习到这样的词时,笔者就运用对照比较法进行讲解。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对照比较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如一词多音多义,有的是形同、音同而义不同,称之为一词多义;有的是形同而音不同、义不同,称之为同形词。如在进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入朝见威王”中的“朝”和“朝服衣冠”中的“朝”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的读音不同,词义也不相同,前者是“朝廷”的意思,后者读zhao,是“早晨”的意思。这样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四、温故知新法
人的记忆是反复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后边忘了前边。我在讲解新课时,总是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新知识,以已有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这样,学过的课文越多,学生的字词句积累就越多,他们对这些字词句的印象就会越深刻,就越容易拿来运用。在学习新课文,遇到同类字词句的时候学生们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温故知新。
五、重点突出法
很多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是一词一句一语法地讲解,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些教师甚至讲不完一小段内容。然而,教学时间有限,前边用时过多,必然导致后边仓促收尾。这样时松时紧,学生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呢?
1.突出关键词语
每篇文言文的每一段都有关键词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细致的讲解就可以,其他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解决。如《醉翁亭记》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山问之四时也”段,我仅讲了“辄…寓…夫…秀”四个词语,其余则让同学进行解释,并翻译。教师在教学时,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要着重点明,因为学生对这些现象很容易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汉代汉语的“劝告”“规劝”的意思。
2.突出基本义和本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代汉语也是如此。古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多种意义,包括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其中,有的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是重合的,有的却不是。在文言文中,词语多用本义和基本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军队;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其中,它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它的基本义是“士兵、军队”,文言文中多用“兵”的本义。如:“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苟子?议兵》)只要记住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掌握它们和引申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就能根据上下文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总之,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学取得卓越的成果。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方法 ;探索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与开拓型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几点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实践证明,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在此,笔者就谈谈这些方法。
一、强化诵读,重视积累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并且其中有些要熟读成诵。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二、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对照比较法
在文言文中,有好多词存在一词多音多义的现象,在学习到这样的词时,笔者就运用对照比较法进行讲解。这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对照比较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如一词多音多义,有的是形同、音同而义不同,称之为一词多义;有的是形同而音不同、义不同,称之为同形词。如在进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入朝见威王”中的“朝”和“朝服衣冠”中的“朝”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的读音不同,词义也不相同,前者是“朝廷”的意思,后者读zhao,是“早晨”的意思。这样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理解词义,读准字音。
四、温故知新法
人的记忆是反复的,学生往往是学了后边忘了前边。我在讲解新课时,总是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新知识,以已有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这样,学过的课文越多,学生的字词句积累就越多,他们对这些字词句的印象就会越深刻,就越容易拿来运用。在学习新课文,遇到同类字词句的时候学生们就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温故知新。
五、重点突出法
很多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往往是一词一句一语法地讲解,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些教师甚至讲不完一小段内容。然而,教学时间有限,前边用时过多,必然导致后边仓促收尾。这样时松时紧,学生很难把握学习的重点,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呢?
1.突出关键词语
每篇文言文的每一段都有关键词语,教师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细致的讲解就可以,其他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解决。如《醉翁亭记》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山问之四时也”段,我仅讲了“辄…寓…夫…秀”四个词语,其余则让同学进行解释,并翻译。教师在教学时,如果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要着重点明,因为学生对这些现象很容易以今释古、望文生义。《劝学》中的“劝”是“勉励”“鼓励”的意思,而不是汉代汉语的“劝告”“规劝”的意思。
2.突出基本义和本义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代汉语也是如此。古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多种意义,包括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其中,有的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是重合的,有的却不是。在文言文中,词语多用本义和基本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如“兵”有下列义项:1.兵器、武器;2.士兵、军队;3.战争、军事;4.用兵策略、武装力量;5.以武器杀人。其中,它的本义是“兵器、武器”,它的基本义是“士兵、军队”,文言文中多用“兵”的本义。如:“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苟子?议兵》)只要记住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掌握它们和引申义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就能根据上下文确定词的引申意义。
总之,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教学取得卓越的成果。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