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快速平稳发展,同时也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实施平台。本文以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针对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促使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终端输出的效果得到保障。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意识、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精通专业知识和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是国内高校公认的办学理念。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在于直接引进和发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取长补短,使我们充份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确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中加合作办学背景和特色
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是由沈阳工程学院与加拿大红河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09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批准成立。红河国际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通晓国际规则与惯例,具有跨国文化教育背景及双语优势,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英语水平、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加拿大红河学院是马尼托巴省一所公立的应用技术学院。学院创建于1938年,现已成为加拿大最大、最好的学院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战略,与世界多家著名企业开展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实现了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专业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英语语言基础与业务知识、涉外旅游基础知识,熟悉国际旅游业政策法规,具有较强英语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及涉外旅游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能在国际旅游社、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涉外旅游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旅游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体系以通用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酒店服务能力为培养维度,分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旅游与酒店两个方向)、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等模块,培养学生专业内外的多元发展能力。
三、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旅游英语专业尤为强调职业技能与素养有效结合,达到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因此,如何获取有先进旅游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又可以熟练运用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去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始于1999年,大都以非独立设置即二级院校与外国教育办学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这种办学模式面临最大困惑是对其认同度的降低。在没有提升自我办学能力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对于终端输出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笼统,专业综合性强。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局限在单一层面上的设定,要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在全球经济技术、信息、国际竞争与交往的发展变化中,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面临机遇和制约、确定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增加社会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向之上的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与现代企业岗位偏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在设置上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中理论性课程过多,专业方向性课程相对比例偏小,缺少课程能力分析与模块设定,无法达到培养目标。
3.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对于实务性的专业来说,理论知识技能化是课程目标的根本,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不合理,严重影响课程效果与结果,教学目的不能得以最终实现。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设置为并重。
4.原版教材引用与使用不能实际结合。对接课程中存在原版教材引用较为陈旧,更新周期过长;原版教材使用率低和教师在使用时不能考虑国内专业知识很好的與实际相合的情况。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和现有行业发展趋势的真正对接,致使学生进入社会时,实际掌握知识与所处相关行业行业知识运用脱节。
5.教学方法陈旧脱节,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而单一的讲授式、专业和语言分离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知识直接传输式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中心、以教室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致于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技能实践中,语言不能与知识相辉映,不能实现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下迅猛发展的旅游业的实用型涉外导游人才需求,教学弊端越发明显。
四、实践启示
通过分析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及国内外成功经验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试点,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创新工程、健全机制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法,为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传统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大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不高,英语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旅游业专业人才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等旅游教育,要在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服务意识,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开发式教学体系,着重学生自信心、创造力和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重技能、重实践、重过程和重发展等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
对于以上人才培养实施与终端结果实践考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整改:
1.将针对各项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各项问题设计解决实施办法,运用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方式,把设计方法运用其中,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终端输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2.采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操性的多种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3.与国际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相结合,把国外合作院校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通过本研究,学校能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是否能够成功地满足目标,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实践。
五、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在不断的改进与加强。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目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第三学期专门开设了两周的创新服务设计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设计选择酒店服务类或旅游服务类创新服务课程。学生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西餐宴会接待方案创意设计、商务会议设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推广设计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既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市场操作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已在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尽量避免努力营造的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氛围和实际教学内容与现实行业市场可操作性的不平衡发展,以期从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意识、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精通专业知识和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是国内高校公认的办学理念。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在于直接引进和发挥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取长补短,使我们充份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确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中加合作办学背景和特色
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是由沈阳工程学院与加拿大红河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09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批准成立。红河国际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通晓国际规则与惯例,具有跨国文化教育背景及双语优势,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英语水平、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加拿大红河学院是马尼托巴省一所公立的应用技术学院。学院创建于1938年,现已成为加拿大最大、最好的学院之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战略,与世界多家著名企业开展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实现了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撑,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专业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背景下的旅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英语语言基础与业务知识、涉外旅游基础知识,熟悉国际旅游业政策法规,具有较强英语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及涉外旅游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能在国际旅游社、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涉外旅游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旅游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体系以通用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酒店服务能力为培养维度,分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旅游与酒店两个方向)、专业拓展课和实践课等模块,培养学生专业内外的多元发展能力。
三、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旅游英语专业尤为强调职业技能与素养有效结合,达到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因此,如何获取有先进旅游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又可以熟练运用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去适应市场的各种需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高等院校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始于1999年,大都以非独立设置即二级院校与外国教育办学机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这种办学模式面临最大困惑是对其认同度的降低。在没有提升自我办学能力和师资水平等方面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对于终端输出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笼统,专业综合性强。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局限在单一层面上的设定,要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在全球经济技术、信息、国际竞争与交往的发展变化中,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面临机遇和制约、确定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增加社会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方向之上的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与现代企业岗位偏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在设置上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中理论性课程过多,专业方向性课程相对比例偏小,缺少课程能力分析与模块设定,无法达到培养目标。
3.实践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对于实务性的专业来说,理论知识技能化是课程目标的根本,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不合理,严重影响课程效果与结果,教学目的不能得以最终实现。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设置为并重。
4.原版教材引用与使用不能实际结合。对接课程中存在原版教材引用较为陈旧,更新周期过长;原版教材使用率低和教师在使用时不能考虑国内专业知识很好的與实际相合的情况。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做到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式和现有行业发展趋势的真正对接,致使学生进入社会时,实际掌握知识与所处相关行业行业知识运用脱节。
5.教学方法陈旧脱节,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而单一的讲授式、专业和语言分离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知识直接传输式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中心、以教室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致于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技能实践中,语言不能与知识相辉映,不能实现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下迅猛发展的旅游业的实用型涉外导游人才需求,教学弊端越发明显。
四、实践启示
通过分析高等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应明确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及国内外成功经验的进一步分析,总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以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试点,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创新工程、健全机制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最终形成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法,为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传统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大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技能不高,英语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旅游业专业人才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等旅游教育,要在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服务意识,借鉴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开发式教学体系,着重学生自信心、创造力和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重技能、重实践、重过程和重发展等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
对于以上人才培养实施与终端结果实践考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整改:
1.将针对各项问题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各项问题设计解决实施办法,运用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方式,把设计方法运用其中,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终端输出,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2.采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操性的多种研究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3.与国际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相结合,把国外合作院校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通过本研究,学校能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是否能够成功地满足目标,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实践。
五、结语
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在不断的改进与加强。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目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第三学期专门开设了两周的创新服务设计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设计选择酒店服务类或旅游服务类创新服务课程。学生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西餐宴会接待方案创意设计、商务会议设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推广设计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既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市场操作知识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已在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尽量避免努力营造的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氛围和实际教学内容与现实行业市场可操作性的不平衡发展,以期从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