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中,我们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影响他们一生。通过对两个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分析,说明小学生挫折的形成及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方法策略。耐挫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 耐挫力 对策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中,我们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意预通过对两个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分析,说明小学生挫折的形成及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方法策略。
案例一:
小雪,女,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到我班借读。家庭条件较好,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入学时,她大胆的言语、自信的神情,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因为是刚从外校转入,所以班干部竞选时,她未入选。本来这是很正常的行为,可没想到在小雪心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来我才知道她在原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现在没有当选,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一次早自学时,一位男同学偷看了她制作的小报,她大发雷霆,扬言要回家,那位男同学又顶了一句,她果然负气离校出走。
小雪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同学偷看了她的小报引起的,老师当时又不在场,没有及时制止与教育。老师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小雪在竞选班干部认识上的偏差。从深层次看,是因为小雪自尊心强,挫折容忍力不高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在于:第一,她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小雪从小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帆风顺,成功的喜悦和赞美始终伴随着她。自信和骄傲的心理得到了多年的强化。但到了本校后,无法当上班干部,内心异常痛苦。她把这种伤害深深隐藏在心中,当她被当众骂了一句后,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对从未有过失败、挫折体验的她来说,在心理上自然无法承受。第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由于她的生活環境和经历的影响,在她身上表现出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即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她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第三,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当事情发展出乎她的意料时,由于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又不善于调节情绪、平息心情,因此,表现出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变化。
案例二:
小丽是四年级的一名小姑娘。她文静可爱,平时和同学友好相处,所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小丽是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当然班主任也十分喜欢她。她本人也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任。所以开学初,表现特别努力。一个月后,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她身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随之表现出来,比如在课堂上经常与同桌讲话,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很不认真。看到她学习退步,班主任曾私下向她指出,但收效不大。有一次,在分析作业错误时,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她……以后的两天,小丽收敛了许多。第三天早上,她闹肚子痛,她的妈妈来请了假,可是在医院查不出什么,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小丽的发病时间一般都在上学前,或在上学路上,在家里却十分正常。
小丽这样的女生和男孩有些不同:首先,她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各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第二,她一直受表扬较多,在内心深处,有着不易被发觉的极强的自尊心。第三,她的胆子比较小,但是,想得又比较多,而且不尽外露。第四,她对老师的批评会比较重视,特别是公开的点名批评。小丽同学正是这样:面对老师的公开批评,她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担心、害怕再次受到老师批评,这样,她就想方设法逃避。
挫折是一种生活现象,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人生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干扰和失败,其目的不能实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果遇到严重挫折,挫折容忍力又不高,就往往会导致心理障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教师,要从人文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我们不能只关心分数,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
二、健全学生自我意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个性以及在社会中、在他人中的地位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学会喜欢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和适度的自尊感,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我。
三、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以过高的期望向孩子施压。
四、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谈丽娟:成功和挫折应是“孪生兄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3.
2、徐锦生:《学会心理自助》.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8.
[关键词]小学生 耐挫力 对策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中,我们切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意预通过对两个比较典型且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分析,说明小学生挫折的形成及对小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方法策略。
案例一:
小雪,女,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到我班借读。家庭条件较好,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入学时,她大胆的言语、自信的神情,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因为是刚从外校转入,所以班干部竞选时,她未入选。本来这是很正常的行为,可没想到在小雪心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来我才知道她在原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现在没有当选,有一种受冷落的感觉。一次早自学时,一位男同学偷看了她制作的小报,她大发雷霆,扬言要回家,那位男同学又顶了一句,她果然负气离校出走。
小雪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同学偷看了她的小报引起的,老师当时又不在场,没有及时制止与教育。老师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小雪在竞选班干部认识上的偏差。从深层次看,是因为小雪自尊心强,挫折容忍力不高而造成的心理障碍。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在于:第一,她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小雪从小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帆风顺,成功的喜悦和赞美始终伴随着她。自信和骄傲的心理得到了多年的强化。但到了本校后,无法当上班干部,内心异常痛苦。她把这种伤害深深隐藏在心中,当她被当众骂了一句后,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对从未有过失败、挫折体验的她来说,在心理上自然无法承受。第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由于她的生活環境和经历的影响,在她身上表现出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即在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上她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而忽视他人。第三,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当事情发展出乎她的意料时,由于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又不善于调节情绪、平息心情,因此,表现出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变化。
案例二:
小丽是四年级的一名小姑娘。她文静可爱,平时和同学友好相处,所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小丽是一个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当然班主任也十分喜欢她。她本人也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信任。所以开学初,表现特别努力。一个月后,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她身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随之表现出来,比如在课堂上经常与同桌讲话,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很不认真。看到她学习退步,班主任曾私下向她指出,但收效不大。有一次,在分析作业错误时,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她……以后的两天,小丽收敛了许多。第三天早上,她闹肚子痛,她的妈妈来请了假,可是在医院查不出什么,这样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小丽的发病时间一般都在上学前,或在上学路上,在家里却十分正常。
小丽这样的女生和男孩有些不同:首先,她对自己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各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第二,她一直受表扬较多,在内心深处,有着不易被发觉的极强的自尊心。第三,她的胆子比较小,但是,想得又比较多,而且不尽外露。第四,她对老师的批评会比较重视,特别是公开的点名批评。小丽同学正是这样:面对老师的公开批评,她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担心、害怕再次受到老师批评,这样,她就想方设法逃避。
挫折是一种生活现象,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人生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干扰和失败,其目的不能实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果遇到严重挫折,挫折容忍力又不高,就往往会导致心理障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学校、教师,要从人文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心理,辅导,全体老师都要参与,面向全体学生,使心理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我们不能只关心分数,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去发现影响一个个真切的生命,达到彼此的相识相知,在不断的心灵互动中达到理解。
二、健全学生自我意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智力、能力、个性以及在社会中、在他人中的地位有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学会喜欢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和适度的自尊感,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自我。
三、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外部环境,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激励他们,对他们的不足要有充分的耐心加以引导。同时调节自身的教育心理,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只关注分数,不以过高的期望向孩子施压。
四、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还必须有社会的参与,惟有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合力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谈丽娟:成功和挫折应是“孪生兄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3.
2、徐锦生:《学会心理自助》.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