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良好的思维环境会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孕酿良好的思维环境。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思维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62-01
1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必要性
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适应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定势。当学生放释心理负担,没有左顾右盼,没有欲言又止的心态时,他就会建立内心自由,即不受冲击、畏惧、强迫、紧张、刺激,而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富有较强的洞察力,预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淡雅的装束,惬意的微笑,文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言谈会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心理放释,因为这些都可谓是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所必不可少的。反之,教师课堂形象拙劣、板着面孔,语言冷谈,态度生硬,会使学生畏葸不前。特别是那简单的一个“错”字,令学生心灰意冷,思维封闭,更谈不上良好的思维定势了。良好的思维环境还为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赖以顺利展开的各种教学条件,这里主要包括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良好的思维环境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首先要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宣讲者、指挥者。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和谐的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前提。语文教师力求创造这样一种氛围,学生真正在思维上解放,他们不仅把教师看成师长,更重要的是朋友,真正知识上的朋友。
2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托兰斯建议教师在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像
性和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间或让学生做些事情,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行评价;从因果关系上展开评价。根据托兰斯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给教师提出的原则,我们制定如下原则:民主的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各种思维,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的作用,做课堂的主宰者。整体的原则,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那些认为不如别人的学生,给每个人以思维的权力。肯定的原则,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肯定”是主导。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最起码肯定学生最初的思维是积极主动有热情的。
3怎样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
3.1打好思维基础初中阶段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的语文思维活动基础上升发的,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基础应当是相应的知识的积淀,厚重的知识基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很难想像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怎样去展开丰富的想像,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创造性人才呢?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资料库,广泛收集语文资料,积累汉语、古诗词名句、名人轶事、成语故事、阅读写作知识等方面的资料,通过晨读时间和活动课时间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源。大量的信息储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展开思维视角,认识社会,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索取无尽的知识。学生通过建立资料库和搜集信息源的方式,可以打好思维基础,从客观上为学生创立良好的思维环境做知识上的储备。
3.2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良好的学习动机会促发学生进行思维创造。怎样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呢?
3.2.1给每一个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如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分类设置:《紫藤萝瀑布》一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这样分类设置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动机,如果课堂中的学生分别能从这一组问题的几个不同角度做出或寻找出自己应知应会的答案,这个外部环境的触角就促动了内部动机的倾向、向积极思维方向发展。
3.2.2给有个性的学生推波助澜鼓励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的一种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不吝啬每一次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思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设置“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段描写”问题。学生甲答最喜欢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一段;而学生乙却出人意料地答出“我最喜欢写美女蛇结末的话”,教师面对这个“个性”的回答没有否定,而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学生丙继续答“因为它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什么道理”,教师继续追问。“要防备那些外表好而内心坏的人”,学生回答。
3.2.3给学生确定思维目标和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确定思维目标和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这就是思维的定向问题。七年级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语文能力:字斟句酌,细心研读,局部把握,整体领悟;揣摩语言,深入探究;发挥想像,潜心感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以上是阅读学习目标);写作目标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围绕这些学习目标,教师确定的思维目标是能够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理解精辟片段;领悟作者思想;合理展开想像等。在确定思维目标之后,教师设计一组思维活动。
教师在课堂当中确定的思维目标和内容为学生产生良好的思维动机、学习机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可见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是随处可见的,只要教师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奠定思维基础,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动机,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良好思维环境。
参考文献
[1]宁鸿彬.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思维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262-01
1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必要性
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适应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定势。当学生放释心理负担,没有左顾右盼,没有欲言又止的心态时,他就会建立内心自由,即不受冲击、畏惧、强迫、紧张、刺激,而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富有较强的洞察力,预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淡雅的装束,惬意的微笑,文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言谈会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心理放释,因为这些都可谓是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所必不可少的。反之,教师课堂形象拙劣、板着面孔,语言冷谈,态度生硬,会使学生畏葸不前。特别是那简单的一个“错”字,令学生心灰意冷,思维封闭,更谈不上良好的思维定势了。良好的思维环境还为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赖以顺利展开的各种教学条件,这里主要包括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良好的思维环境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首先要创设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是宣讲者、指挥者。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和谐的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前提。语文教师力求创造这样一种氛围,学生真正在思维上解放,他们不仅把教师看成师长,更重要的是朋友,真正知识上的朋友。
2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应遵循的原则
托兰斯建议教师在思维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像
性和别出心裁的念头;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间或让学生做些事情,但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不进行评价;从因果关系上展开评价。根据托兰斯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给教师提出的原则,我们制定如下原则:民主的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各种思维,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的作用,做课堂的主宰者。整体的原则,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开展思维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那些认为不如别人的学生,给每个人以思维的权力。肯定的原则,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到“肯定”是主导。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答案,教师都要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最起码肯定学生最初的思维是积极主动有热情的。
3怎样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
3.1打好思维基础初中阶段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的语文思维活动基础上升发的,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创造性思维基础应当是相应的知识的积淀,厚重的知识基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很难想像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怎样去展开丰富的想像,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成为创造性人才呢?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资料库,广泛收集语文资料,积累汉语、古诗词名句、名人轶事、成语故事、阅读写作知识等方面的资料,通过晨读时间和活动课时间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信息源。大量的信息储存,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展开思维视角,认识社会,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索取无尽的知识。学生通过建立资料库和搜集信息源的方式,可以打好思维基础,从客观上为学生创立良好的思维环境做知识上的储备。
3.2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良好的学习动机会促发学生进行思维创造。怎样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呢?
3.2.1给每一个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如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分类设置:《紫藤萝瀑布》一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这样分类设置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动机,如果课堂中的学生分别能从这一组问题的几个不同角度做出或寻找出自己应知应会的答案,这个外部环境的触角就促动了内部动机的倾向、向积极思维方向发展。
3.2.2给有个性的学生推波助澜鼓励是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的一种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鼓励、不吝啬每一次表扬会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思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设置“你最喜欢本文的哪一段描写”问题。学生甲答最喜欢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一段;而学生乙却出人意料地答出“我最喜欢写美女蛇结末的话”,教师面对这个“个性”的回答没有否定,而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学生丙继续答“因为它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什么道理”,教师继续追问。“要防备那些外表好而内心坏的人”,学生回答。
3.2.3给学生确定思维目标和内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确定思维目标和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这就是思维的定向问题。七年级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语文能力:字斟句酌,细心研读,局部把握,整体领悟;揣摩语言,深入探究;发挥想像,潜心感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以上是阅读学习目标);写作目标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围绕这些学习目标,教师确定的思维目标是能够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理解精辟片段;领悟作者思想;合理展开想像等。在确定思维目标之后,教师设计一组思维活动。
教师在课堂当中确定的思维目标和内容为学生产生良好的思维动机、学习机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可见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思维是随处可见的,只要教师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奠定思维基础,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动机,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设良好思维环境。
参考文献
[1]宁鸿彬.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