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我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营造崇尚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就业。
一、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就必然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教育部提出多年,但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到位的微乎其微。其原因不外乎认识问题、经费问题、企业与学校合作问题等。
明确专业培养方向,我们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先清楚学生就业区域、就业单位、就业工种,然后确定核心技能,明确核心技能培养计划,确定围绕核心技能开设的理论课程,其次确定基本技能。同时学校要明确理论教学就是为实训教学服务,理论教师就是为实训教师服务,明确实训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地位。比如我校数控专业就业单位主要是东风公司,其基本技能是普车和数铣,核心技能是数车;模具专业就业单位主要是江苏淮安鸿准模具,基本技能是普铣和特种加工,核心技能是数铣和加工中心。
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应主要的几个问题:
(1)核心技能不能贪多。核心技能贪多,会使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致使理论课程开设较多、较杂,实训时间大大缩短,达不到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要求。
(2)基本技能不能贪全。中职学生在校两年,如果技能培养面面俱到会造成蜻蜓点水,学生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会的局面,造成适应不了企业新岗位需求。
(3)核心技能的确定要根据本校设备状况设定。工科学校办学成本较高,很多学校设备不足,尤其是数控设备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中职学校勉强有了设备却出现耗材不足,出现有枪无弹的尴尬局面。比如我校数控专业核心技能只能定为数车而不能定为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作为核心技能我校基本原则是实训时间必须达到8周以上,如果数铣也作为核心技能,模具专业数铣就没有工位完成。
二、营造技能为核心的舆论氛围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技能为核心的舆论氛围,使崇尚技能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理念。我校通过班会、表彰大会、技能大赛颁奖晚会、技能大赛标兵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把技能训练水平当做教与学的“生命线”;校园路灯标牌、教室走廊悬挂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各行业大赛师生获奖选手照片与简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技能、争状元的积极氛围;技能水平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等直接挂钩;在教学中,按照突出技能、突出就业和突出企业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设置改革,保障技能培训课时
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明确专业培养方面上,突出以技能为核心,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明确专业培养方面上,突出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我校通过课程设置改革,调整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时数量实现1∶2∶3∶4比例,技能课四个学期的周次按8-8-6-4分配,保证专业课顺利完成。
四、推行校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外开展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实训课题,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校内工学结合,逐渐以“产品”替代“作品”,提高教师产品研发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让学生在车间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推行校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在校内实训基地承接产品加工,组织师生参与产品的研发、试制的全过程。由于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了产品的研制原理、功能和加工工艺,因此,当产品研发成功推向市场时,学生便可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或骨干工人被推荐到产品生产企业工作,从而实现了产品和人才一同“打包”推向市场,这为我们推行“打包教学”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五、创新教学方式,调整实训课题,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职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上实训课的学生前三天兴趣十足,但后期学生吃不了苦就不做工件,教师也很难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实训教师创新实训课题,使我们的课题既有技术性又有趣味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在实训不同阶段穿插个别漫画作品、生活实物、装饰饰品等实训课题。
六、以赛促教,提高师生技能水平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有效展示了中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了职业教育的成就,向企业用人单位推介了学校的办学状况,进一步促进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通过组织实施了校与校之间、专业科之间、班与班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就必然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教育部提出多年,但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到位的微乎其微。其原因不外乎认识问题、经费问题、企业与学校合作问题等。
明确专业培养方向,我们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先清楚学生就业区域、就业单位、就业工种,然后确定核心技能,明确核心技能培养计划,确定围绕核心技能开设的理论课程,其次确定基本技能。同时学校要明确理论教学就是为实训教学服务,理论教师就是为实训教师服务,明确实训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地位。比如我校数控专业就业单位主要是东风公司,其基本技能是普车和数铣,核心技能是数车;模具专业就业单位主要是江苏淮安鸿准模具,基本技能是普铣和特种加工,核心技能是数铣和加工中心。
明确专业培养方向应主要的几个问题:
(1)核心技能不能贪多。核心技能贪多,会使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致使理论课程开设较多、较杂,实训时间大大缩短,达不到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要求。
(2)基本技能不能贪全。中职学生在校两年,如果技能培养面面俱到会造成蜻蜓点水,学生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会的局面,造成适应不了企业新岗位需求。
(3)核心技能的确定要根据本校设备状况设定。工科学校办学成本较高,很多学校设备不足,尤其是数控设备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中职学校勉强有了设备却出现耗材不足,出现有枪无弹的尴尬局面。比如我校数控专业核心技能只能定为数车而不能定为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作为核心技能我校基本原则是实训时间必须达到8周以上,如果数铣也作为核心技能,模具专业数铣就没有工位完成。
二、营造技能为核心的舆论氛围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技能为核心的舆论氛围,使崇尚技能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理念。我校通过班会、表彰大会、技能大赛颁奖晚会、技能大赛标兵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把技能训练水平当做教与学的“生命线”;校园路灯标牌、教室走廊悬挂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各行业大赛师生获奖选手照片与简介,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技能、争状元的积极氛围;技能水平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等直接挂钩;在教学中,按照突出技能、突出就业和突出企业需求的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设置改革,保障技能培训课时
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明确专业培养方面上,突出以技能为核心,课程设置必须建立在明确专业培养方面上,突出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我校通过课程设置改革,调整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课时数量实现1∶2∶3∶4比例,技能课四个学期的周次按8-8-6-4分配,保证专业课顺利完成。
四、推行校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外开展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实训课题,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校内工学结合,逐渐以“产品”替代“作品”,提高教师产品研发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让学生在车间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减轻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推行校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
在校内实训基地承接产品加工,组织师生参与产品的研发、试制的全过程。由于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了产品的研制原理、功能和加工工艺,因此,当产品研发成功推向市场时,学生便可以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或骨干工人被推荐到产品生产企业工作,从而实现了产品和人才一同“打包”推向市场,这为我们推行“打包教学”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五、创新教学方式,调整实训课题,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职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上实训课的学生前三天兴趣十足,但后期学生吃不了苦就不做工件,教师也很难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实训教师创新实训课题,使我们的课题既有技术性又有趣味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在实训不同阶段穿插个别漫画作品、生活实物、装饰饰品等实训课题。
六、以赛促教,提高师生技能水平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有效展示了中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超的技能水平,向社会宣传了职业教育的成就,向企业用人单位推介了学校的办学状况,进一步促进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通过组织实施了校与校之间、专业科之间、班与班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同时也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