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语用意识”,落实“语用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品好词佳句,走进课内阅读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
二、强化阅读感悟,美化语言感受
文学在于欣赏人性的展开,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因此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
三、把握语言范式,优化迁移应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果我们常常关注这种优化迁移,一定能让阅读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把握阅讀方法,打开阅读大门
阅读有四种方式: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为单篇阅读。课堂上的群文阅 读,尽管有人在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毕竟很难普及。但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能做到单篇阅读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甚至群书阅读。 首先当然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其次就是要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并迁移至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不断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走向群文阅读,那么必定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品味语言为重点,揣摩写法为切入点,读写结合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现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而这种回归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语用型教学课堂,因此,必须明确教学重点,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语用型教学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一)贴近学生,找准语用起点
在当下的语用型课堂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开始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习的起点。
(二)品味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打造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扇窗口。品味语言正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基础。
1、明意思
品味语言是学习课文的重点,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则是品味语言、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我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
第一层面,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平时,我要求学生书包里必须放一本字典或词典。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必须通过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随时查阅工具书,逐步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层面,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语境。词语的字面意思,是理解词语的起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学会理解词句的语境。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悟情感
从语言文字的微观分析,我们发现,语言文字是有感情、有内涵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体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温度”。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知道,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挑选的,要么荡漾着情感的涟漪,要么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要么凝聚着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文章,必须让他们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高举的人性大旗、彰显的精神伟力有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应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表象的东西,还应该透过这些表象去感悟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感受语言的温度。
(三)揣摩写法,习得语用方法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咬文嚼字,一咏三叹,但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写作方法的揣摩重视不够,揣摩写法有所淡化,造成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颈。可以说,引导学生揣摩表達已经迫在眉睫。
(四)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用策略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语用因素,其实就体现了语文教育思想的改变,即语文教学是动态的言语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有了语用意识,就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及时捕捉到话语交流的最佳机会,丰富语文课堂的语境。
语用型课堂作为落实课改精神、回归语文本质的课堂,实际上是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学习语言中学运用。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语文教学中要重“语用”,重能力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这样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语用”意识,落实“语用”目标,用语用学的观点来关照语文教学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敞,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本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语用意识”,落实“语用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说读写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品好词佳句,走进课内阅读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
二、强化阅读感悟,美化语言感受
文学在于欣赏人性的展开,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在欣赏中有所感悟,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因此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
三、把握语言范式,优化迁移应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如果我们常常关注这种优化迁移,一定能让阅读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把握阅讀方法,打开阅读大门
阅读有四种方式: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为单篇阅读。课堂上的群文阅 读,尽管有人在尝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毕竟很难普及。但我觉得,作为老师,应该能做到单篇阅读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甚至群书阅读。 首先当然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其次就是要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并迁移至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不断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走向群文阅读,那么必定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品味语言为重点,揣摩写法为切入点,读写结合为着力点,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实现语文教学本真的回归。而这种回归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一个良好的语用型教学课堂,因此,必须明确教学重点,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创建语用型教学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一)贴近学生,找准语用起点
在当下的语用型课堂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开始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习的起点。
(二)品味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打造语用型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找到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打开与文本对话的一扇扇窗口。品味语言正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领会运用的精妙,为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基础。
1、明意思
品味语言是学习课文的重点,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则是品味语言、学习课文的第一步。我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明确词语的意思。
第一层面,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平时,我要求学生书包里必须放一本字典或词典。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必须通过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随时查阅工具书,逐步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第二层面,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语境。词语的字面意思,是理解词语的起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出发,学会理解词句的语境。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悟情感
从语言文字的微观分析,我们发现,语言文字是有感情、有内涵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体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温度”。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知道,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挑选的,要么荡漾着情感的涟漪,要么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要么凝聚着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文章,必须让他们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高举的人性大旗、彰显的精神伟力有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应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表象的东西,还应该透过这些表象去感悟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感受语言的温度。
(三)揣摩写法,习得语用方法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咬文嚼字,一咏三叹,但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写作方法的揣摩重视不够,揣摩写法有所淡化,造成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颈。可以说,引导学生揣摩表達已经迫在眉睫。
(四)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用策略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语用因素,其实就体现了语文教育思想的改变,即语文教学是动态的言语教学,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有了语用意识,就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及时捕捉到话语交流的最佳机会,丰富语文课堂的语境。
语用型课堂作为落实课改精神、回归语文本质的课堂,实际上是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学习语言中学运用。只要我们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语文教学中要重“语用”,重能力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强化“语用”意识,打造“语用型”课堂,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这样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语用”意识,落实“语用”目标,用语用学的观点来关照语文教学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敞,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