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患者Ⅱ度以上胃肠反应的护理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减轻患者对放化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反应的耐受能力。方法通过对30例同期放化疗的患者在出现局部放疗反应及Ⅱ度以上胃肠反应的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心理问题、饮食知识、止呕药物疗效的观察等。结果30例同期放化疗出现Ⅱ度以上胃肠反应的患者能以放松的心态在放疗的同期完成2—3个化疗疗程。结论恰当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胃肠反应带来的不适感及提高心理耐受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12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医院应当建立机动护士人力资源库,及时补充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缺失,确保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力的应急调配。机动护士属新生名词,其运作与管理没有现成的模式参照,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因此,机动护士如何科学、合理的配置与管理是当前护理管理者研究的热点话题,现就我国机动护士的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机动护士的管理提供参考。
临床输液过程中,由于忙碌、遗忘等原因,时常会有直输的“滴壶”和“输液管”内液体“滴空”的事件发生。当滴管内液面低时,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将“滴壶”内液体充至2/3,并将“滴壶”下方滴管用力向上卷起并挤压直至液面相连。此种方法要求“滴壶”下方输液管液面不能过低,而且挤压时间较长,同时卷起点滴管时需要患者能够抬起点滴部位进行配合,一旦液面过低,如是普通输液器则需输液器于头皮针连接处分离重新排气浪费药液,
烧伤创面疼痛是烧伤患者最痛苦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烧伤后即刻发生,并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剧烈的疼痛不但加深患者的恐惧感,而且影响创面的愈合,诱发伤后精神症状[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烧伤患者给予镇痛、镇静的救治理念日益得到重视[2].近年来,同仁们对控制烧伤疼痛的护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把烧伤的疼痛护理提升上了一级新的台阶.本文就控制烧伤疼痛护理的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出院后转入居家开放病区加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并建立延续服务档案,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
目的 探讨转科回访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延续.方法 针对ICU工作特点,建立回访制度,制定回访记录表.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转科60例患者进行现场回访,收集在ICU的感受,跟进护嘱执行及后续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等并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2012年结合表单的使用共完成转科回访60例,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在医院要求的基础上稳步上升,住院患者满意率
在临床外科中,单方面肢体治疗很常见.如下肢、足部换药、拆线、拔甲、检查等.由于患者行动不便,治疗时间较长,如果只是人为的抬高肢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而且常因固定不稳而影响操作.近年来,我科自行研制开发一种“肢体支撑架”,为患者提供了方便.现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调查下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社会参与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应用重返正常生活指数(RNLI)对94例下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社会参与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94例患者术后的RNLI平均得分为(70.62±19.33)/110分.影响患者社会参与水平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时间和康复训练情况,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2个,分别是婚姻状况和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患者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6例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前认真评价患者重症肌无力及甲亢严重程度,监测基础代谢率,并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加强沟通,提高患者配合能力;术后严密监护,加强肺部护理及心理护理,高度警惕并有效防止肌无力危象及甲亢危象发生;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观察内容及服药注意事项,定期复查,调整药物治疗,注意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致残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创伤性脊柱损伤致残因素调查表》并结合《脊柱脊髓损伤评分》,对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285例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中有昏迷情况患者A级57例,B级37例,C级44例,D级17例,E级18例,与无昏迷患者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55,P<0.01);不同运送方式、创伤原因、脊柱手术时间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不同
失语症(aphasia)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获得性语言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患者脑部语言区域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导致患者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语言交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限制患者的职业及娱乐活动,导致患者社会孤独感、生活不能自理、活动限制、角色转换及尊严丧失,对患者再就业、重返社会、回归家庭等造成不良影响[1].因此,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已成为现代临床康复护理的研究热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