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死守最后阵地的98小时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抗日英烈谢晋元之子、84岁的谢继民情难自禁地唱起了《歌八百壮士》,曲调激越,歌词悲壮,歌声激昂。
  在“八百壮士”的悲歌背后,是一个觉醒的中国。从死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到淞沪会战中所有中国守军,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民族存亡之际,“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可欺”成为所有中国人统一的信念、统一的决心。

为迷惑日军,420人变身“八百壮士”


  “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是在1937年10月26日交到谢晋元手上的。双方激战的主战场之一、上海西北郊区的大场镇已于前一天失守,这意味着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抗击登陆日军的最后一个战略要地也被冲破了,全线50万大军不得不退守公共租界以西的苏州河南岸,上海即将沦陷。
  “当晚,第88师师长孙元良对我父亲下达命令—— 率第524团第1营死守四行仓库。一是要掩护大部队有序撤退,二是九国公约会议召开在即,蒋介石希望留下一支军队固守闸北,显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谢继民说。
  时年32岁的谢晋元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从北伐到抗日,作战经验丰富。淞沪会战中,他曾任第262旅参谋主任,参加闸北八字桥战斗,策划袭击日军“出云”舰,后改任第524团团副,率军驻防闸北火车站。孙元良把此任务交给谢晋元,就是看中他有勇有谋。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和一名卫兵冒着炮火急忙赶到四行仓库交接防务。此处是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储蓄仓库,后成为第88师师部所在地。这座5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长120米、宽30米,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西面,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如同一座坚固的碉堡。
  此时,第1营营长杨瑞符正忙着集合分散的队伍,而谢晋元开始一层层巡查楼面,考虑防务方案。凌晨3点,1个机枪连和3个步兵连,共420余人全部进入仓库及外围据点。战士们用仓库里储存的粮食、牛皮、丝茧等物资构筑战斗工事,除南面大门留一条空隙,其余前后大门及窗户全部堵死,并将仓库电源全部切断,以便隐蔽。
  因为前期军队伤亡过多,守在四行仓库的战士大多是从湖北通城保安团补充进来的新兵,他们只接受过基础训练,战斗经验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每个楼面、每个窗口怎么做工事、怎么打枪、怎么观察,我父亲和杨瑞符手把手地教。射击手、投弹手、班长、排长、连长,到哪个岗位,他就详细告诉你这个岗位要怎么做,四天四夜没合眼。”谢继民说。
  战斗从10月27日下午开始打响。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用了两个大队的兵力从仓库西面和北面发起攻击,来势凶猛。见敌接近,谢晋元下令开火。掩护部队也趁日军不备开始投弹、射击,与仓库楼上形成交叉火力。敌军不断增兵向仓库铁门猛冲,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猛烈扫射,守军战士的脸上和眼里全是水泥灰。在三楼指挥作战的三连连长石美豪被反弹的水泥块打伤脸部,血流满面,仍不下火线,随即又被子弹洞穿腿部,血流如注。这时墙下已聚集了七八十名敌军,三连二排长尹求成率十余名战士登上楼顶投下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危困境地才得以缓解。当天战斗持续到夜里,共歼敌80余名。
  28日上午,谢晋元和杨瑞符到楼顶观察敌情,闸北火车站已被插上太阳旗,整个闸北大火浓烟,直冲云霄,四行仓库成为火海中孤立的存在。下午3时,敌军发起第二次进攻,较比前日堵门攻击火力更猛,架设在西侧交通银行屋顶的机关枪不断向守军射击。谢晋元和杨瑞符分别在大楼东西两面指挥作战,仓库内子弹横飞,浓烟蔽目。日军见屡攻不下,组织一个十几人的小分队突袭,企图用炸药包炸毁仓库墙体,打出突破口。20岁的敢死队员陈树生情急之下在身上绑了几颗手榴弹,从5楼跳了下去,与1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此前,他曾在一件白汗衫上写下遗书留给母亲:“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当晚,谢晋元对士兵们说:“四行仓库已是闸北最后一块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日军三面重重包围,另一面是公共租界,我們第1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支孤军,没有退路了。本军所奉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所以四行仓库就是我们400多人的坟墓,我们全都要战死在这里。我们中间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要坚守阵地,和敌人拼死战斗到底!”
  两天来,四行仓库孤军抗战的消息轰动了上海,民众得知其处境后纷纷提供支援。曾进入四行仓库,亲眼目睹“八百壮士”与敌血战的国民党军委会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处长文强回忆:“部队进驻的第二天,自来水就断了,官兵把污水、小便留下来以作灭火之用;没有粮吃,他们只好向租界爱国团体和民众求援。民众偷偷将食品送到仓库边的一个小屋内,这才保证了供给。”
  28日夜里,童子军杨惠敏冒死为中国军队送来一面中国国旗。离开前,杨惠敏请谢晋元提供所有守军的名册,想通告全国,以表敬意。为了迷惑日军同时又不使杨惠敏失望,谢晋元让人根据原524团的名册伪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
  10月29日清晨,“八百壮士”用两根竹竿扎成旗杆,升起了当时上海唯一一面中国国旗。苏州河南岸的民众深受感动,齐声高呼“中华民族万岁”“抗战必胜”。《申报》在当天的特稿中报道:“天亮时分,国旗飘展,隔河民众经此地,纷纷脱帽鞠躬,感动落泪。”

战斗4天,孤军4年


  四行仓库的抵抗一天不停止,日军就无法向苏州河南岸沪西一带的军队进击一步。29日上午,日军加大攻势,位于交通银行的敌军机关枪再次猛烈射击,同时盘旋在仓库上空的敌机开始企图轰炸。守在屋顶的战士用高射机关枪予以压制,使其不敢低飞。中午,日军出动数辆装甲车往来逡巡,守军以机枪对其射击,日军以山炮和机枪还击。此时包围仓库的敌军已有数百名,他们想借火力掩护发起总攻。这一幕被对岸的民众捕捉到了。
其他文献
荔枝古人多写作“离支”、“荔支”,是史书上记载的最早贡品水果之一。《后汉书·和帝纪》 记载:“旧南海献龙眼、荔支”,意思是,旧例,南海郡 (今广东一带) 要贡献龙眼、荔枝等水果。  在古代,能与荔枝相提并论的热带水果,惟有龙眼,这两种热带水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树形、肉色和时序来说,龙眼和荔枝均较接近。唐人刘恂 《岭表异录》书中称:“龙眼之树如荔枝,叶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大,核如木槵子而不坚,肉
一  1923年夏天,丁玲跟随挚友王剑虹由上海来到南京,试图在读“社会大学”的同时寻找理想的未来。8月下旬的一天,经沪上旧友施存统、柯庆施介绍,她俩认识了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来南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并很快被其英俊潇洒的风度和渊博幽默的谈吐所吸引。在秋白的动员和鼓励下,丁玲和剑虹于当年9月重返上海,进入当时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办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科学系主任的上海大学
魏征历史地位的快速抬升出现在安史之乱以后。乱后重建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教化,崇尚实学。魏征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又重新彰显出历史价值。  唐德宗是安史之乱后颇有作为的一任皇帝。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十二月,朝廷檢勘武德以来实封陪葬配飨功臣们名迹崇高者,魏征居宰臣一等第五位,这是高宗以后官方首次明确给予的定位。  魏征历史地位的重新提升,给后裔们带来了命运的转机。如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
2014年12月“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有著名翻译家、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陆谷孙教授。因编写词典而个人获奖的,似乎是破天荒第一个。虽然跟他不相识,但作为同龄人、同行,我在心里还是默然地向他祝贺。欣喜之余,不禁勾起我们参与编写跟 《新英汉词典》 为姐妹篇的 《法汉词典》 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四十七年过去了,《法汉词典》 的编写人员统统成了“70后”“80后”,还有“90后”
在梁山泊人物中,宋江是个最复杂的形象,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突出表现在:身在衙门,却同情草野;加入绿林,却心怀朝廷。宋江的一生,始终是在激烈的内心冲突中度过的。  开始时,宋江在郓城县衙当押司,为了结交江湖好汉,通风报信放走了劫取生辰纲的晁盖。没想到晁盖一伙却大杀官军,上了梁山。宋江因此事感到左右为难,陷入内心冲突的苦恼之中。  晁盖上梁山以后,立即派刘唐送来信件和金条,以答谢宋江救命之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当年中国学术界有“三马”,即指马叙伦、马浮、马君武是也。其中马叙伦、马君武皆在政治舞台上担任过重要职务,马浮则为单纯的学者。  马君武是中国留德学生第一个取得科学博士学位者。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曾用旧诗格律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编译了《德华字典》 等书。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 《物种起源》 的中国人
斯大林发“红包”  发“红包”,即用封口的大信袋给党政军高级干部送一大笔钱。其钱数多少,按级别和“贡献”而定,通常为官员月薪的一至二倍。这“红包”制度,直到1956年才被赫魯晓夫取消。而据苏共元老、曾为第二把手的莫洛托夫回忆,它是二战结束后由斯大林亲自提议实施并制度化的。  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实行巴黎公社的“廉价政府”原则,官员薪金大体与工人的平均工资持平。如1918年列宁的平均月薪为807卢布,
1957年底,《北京日报》 记者田藏申联系上杨沫,说從作家出版社那里获悉她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 即将出版的消息,因写的是北京地区的学生运动,希望能在 《北京日报》 上连载。这是第一家因 《青春之歌》 找上门的媒体,杨沫同意了,尽管小说尚未正式出版,她也并不确定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  次年1月,《青春之歌》 正式面世,与此同时,开始在 《北京日报》上连载。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好,或者说可能比杨沫本
有天闲聊,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从一个人读书的方式能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比如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他的性格很散淡,不拘于一物,而北宋的赵普一辈子只研究半部 《论语》,则说明这个人性格很直。  我回了一句:“那诸葛亮呢?”  朋友不说话了。  《三国演义》 中说,诸葛亮曾跟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游学,后三人读书追求精熟,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按照这位朋友的理论,诸葛亮至少也应该
同样是植树,西北军阀马步芳做得就明显过头了。  马步芳1938年主政青海,在全省开展“植树训练班”,给各级政府机关和大中小学校安排植树任务,也给农民定下植树指标。他将植树当成青海最紧要的经济工作来抓:“生产之道多端,而造林尤为当务之急。”  青海没有什么工业,马步芳发家致富买武器搞建设的经济源头除了征收田赋,就靠出售木材,大家都來种树,他才有树可卖。但是他太急于求成了:1938年要求植树三十三万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