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职高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高中里绝大多数都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严重缺乏,自卑但又渴望被人赏识的学生。在文化课中,尤其是英语,最被职高生所排斥。而恰恰又是英语是职高生最不能或缺的。于是,职业高中的英语教师就有了一个无法躲避的问题——提高职高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激发学习兴趣”也是一门艺术。本文立足于职业中学英语学科,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趣味导入势在必行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再配以其他种种辅助资料,一定会不由自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职业中学英语和普通中学英语的区别,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根据职高生贪玩的心理特点,我认为游戏导入的效果也非常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排斥英语都难。
  二、激情的激发不可或缺
  职业高中的学生们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唱歌、跳舞、模仿等等。于是职业中学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好唱好动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英语歌曲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唱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并积极的想办法记住歌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可以通过教学生唱一些有关的英语歌曲,通过歌曲来掌握一些短语,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愉快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情感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不能把英语学好,而是在初中时太懒惰造成的。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和自己得到肯定的满足。这应该说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三、良好的人际沟通,是职校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基础
  “冷眼向洋望世界”,可以说是严肃,也可以说是冷酷。“严师出高徒”是我们所遵循的古训。但对于职业中学的英语课堂,则不一定是我们为人师者所称道的。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交际性原则,英语课堂应该成为交际性场所,教师是主导而不再是主体,学生才是教与学的中心,如果作为主导的教师是一根毫无感情的木头,师生互动的交际原则如何是不难想象的。再加上职高生对英语的本能排斥,教学效果怎样也是不难想象的。因此,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随时给予的最好是亲切而耐心的启发、不厌其烦的鼓励、不断的赞许和永远的微笑。那样会给学生一种和谐的气氛、给课堂一个轻松的环境、给英语课一个全新的视角,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和谐的教学表演的舞台,这也是新时代、新课标的体现方法之一。
  四、赞赏性语言是增加学生学习动力的条件
  对于大多数职高生而言,在初中时就受到老师的白眼、同学的冷漠和亲戚朋友的轻视。而这些对于职高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力争找出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找出他们生活中、学习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丝进步(甚至任然较差),多用鼓励性、赞赏性语言,如well done! great! how hansome! How clear, Congratulations! 加以表扬,帮助他们打破自卑心理,大胆开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与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做人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性格得到张扬,人格逐渐健全。
  五、课外的简单英语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养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提问和回答的好习惯。在课外,教师应该尽量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只要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看到你就用英语招呼你的习惯,这样对于让他们自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别小看这些简单的英文表达,它能让职高学生在没有太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有了一种学习英语的驱动感。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相当关键的。
  六、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与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更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积极发现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形式多样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时时都在品尝成功的快乐,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趣”艺术要抓住职高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优化课堂结构,改变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呆板格局,加速课堂双边活动的实现,增强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活跃气氛,融洽情感,有利于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真正学好英语的两大前提,是我们广大职业英语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地方。除上述所提几点以外,课堂的驾驭能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等都会帮助我们解决未来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我们必须在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时俱进,方能无愧于家长、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
其他文献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  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  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法的改变,而是关系到我们民族科学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搞好基础教育的需要,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国
期刊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习呢?    一、小学生识字的特点    由于识字教学面对的是低年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及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英语中含结果谓语的句子的事件结构分析。接着形式化的分析了致役类动结式的两类基本句式,最后试图描写解释动结式中一类典型的歧义句。  关键词:亚原子语义学 动结式 结构    一 亚原子语义分析的思想    事件语义学是形式语义学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理论,它经过了从戴维森分析法到新戴维森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引入了事件论元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是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感受。    一、运用形象直观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阅读是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读文本的过程.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带入阅读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阅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掌握写作手法,而是或获得知识,或增加生活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或被感动或哭或笑产生情感的愉悦.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没有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够的,而理线索,归纳段意,概括中心都是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只注重对文章的浅层次理解,而忽略了阅读的终
期刊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可见,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这一点,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因未经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而被很快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之中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优势作用,因为它本身是以德育为根本目的。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
期刊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具有新型化和复合化的特点,要想培养出具有主动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学”、“会学”的经验,而不仅是被动的“学会”。结合本人在机械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经验,谈谈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展示专业前景,激发求知欲望    新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利用他们对新环境、新专业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在入校后的第一周通过让学生
期刊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教育.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物理课是初中课程的基础课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产生于人类改造的然有实践中,反过来人类又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