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和谐教育应该是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个道理用在政治课教学中,就是指师生关系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展。师生之间相互热爱、关心、信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最终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同时,和谐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即要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来。
一、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弊端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感匮乏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充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理解课程内涵较为困难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而且比较抽象,理论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据笔者了解,其实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是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厌倦。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于封闭式教学,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结构体系,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熟记教材现成的结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必将扼杀学生的天性和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使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学科教学的悲哀。为了改变这一形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探究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二、营造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和谐气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樣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采取时事简评的教学引导。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且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三、实施这一教学方式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科课堂教学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总之,课堂上,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成是只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个体。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去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政治课和谐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
一、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弊端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感匮乏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充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理解课程内涵较为困难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而且比较抽象,理论和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据笔者了解,其实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而是纯粹的政治理论容易使学生厌倦。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多数教师习惯于封闭式教学,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结构体系,使用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熟记教材现成的结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的讲授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必将扼杀学生的天性和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使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是我们学科教学的悲哀。为了改变这一形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探究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二、营造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和谐气氛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樣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采取时事简评的教学引导。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且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三、实施这一教学方式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科课堂教学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总之,课堂上,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成是只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把学生看成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个体。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去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政治课和谐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使课堂教学进人理想的境界。